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蒙古人为什么打不过朱元璋?

【本文為騰訊獨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蒙古人為什么打不過朱元璋, 筆者認為這一問題是存在很大漏洞的。 首先, 朱元璋在崛起的過程中, 他的敵人除了陳友諒、張士誠之外, 便是元朝政府。 而元朝政府雖然維護蒙古貴族的利益, 可是也有不少色目人與漢人精英參與其治理。

因此, 與其說蒙古人打不過朱元璋, 不如說是元朝政府為什么打不過以朱元璋為首的政治集團。

那么這里我們就要說道說道了。 元王朝雖然享國不到百年, 但體量龐大, 朱元璋想要推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為什么偏偏倒的那么快呢?筆者認為,

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 元政府對地方駕馭不力。

大明開國后, 有一天, 朱元璋跟臣子聊天, 當聊到前朝衰亡的原因時, 朱元璋認為元朝管理寬松, 才導致了亡國, 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舉個例子, 1279年忽必烈南下滅宋時, 他的軍團人數在20萬左右, 其中蒙古本部騎兵和色目人總共不到五萬, 漢軍則占到了其總數的四分之三。 而統一全國后, 忽必烈也沒有鞏固地盤, 而是實行了大規模的戰略收縮。

蒙古本部人馬與漢軍中的精銳, 大體上被集中到了長江下游與大都附近。 在這之后, 為了應對窩闊臺和察合臺汗國聯軍討伐的挑戰, 忽必烈更是將大量主力派往大漠深處駐扎。

而其他地區, 僅被安置以以少量的漢軍(他們的戰力也因和平時期的到來而衰退)。

所以, 這也可以解釋, 為什么紅巾軍起來造反后, 反抗最積極的是地方上的民團(比如朱元璋口中的“奇男子”擴廓帖木兒), 卻不是元政府的軍隊。

當然了, 光說軍隊數量有限, 顯然也是難以服眾的。 除了大部分地方駐軍數量有限外, 對地方的行政管轄, 元政府也有些力不從心。

例如, 他們給地方派駐蒙古人擔任的達魯花赤掌印官, 而其他輔助管理的職位, 卻大部分要依靠漢人來管理, 許多蒙古人不識漢字, 也樂得清閑, 這便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達魯花赤的權威。 因此, 元政府對地方控制不力, 是朱元璋得以“革命”成功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 元政府內訌, 錯失翻盤良機。

朱元璋掃平應天府周圍的元政府殘余力量后, 他的三個敵人很快浮出了水面, 一個是從長江中游殺奔而來的陳友諒, 一個是盤踞蘇州的張士誠, 還有一個是力量最弱的方國珍。 他們對朱元璋地盤的進擾, 牽制住了他北顧的精力, 換句話說, 如果這時候元政府發動對朱元璋的突襲, 誰笑到最后還不一定。

但是, 此時的元政府也有自己的鬧心事。 由于長期處于和平狀態, 元順帝在中原的軍隊已是腐朽不堪, 不敷為用。 紅巾軍抓住機會頻頻出擊, 大有席卷幽云之勢。

為了緩解壓力, 元政府不得不倚重于地方的民軍與借亂局擁兵自重的將領。 其中能力較為突出的, 便是擴廓帖木兒、張良臣和李思齊。


(擴廓帖木兒)

這三人果然不負所望,

他們雖然借平亂跟元順帝漫天要價, 但也重創了面前的紅巾軍。 紅巾軍的潰敗給三人擴大勢力提供了空間, 但也讓他們為爭奪這空間而撕破了臉。 元順帝一看有機可乘, 也打算借三人內斗來加強中央權力。 結果, 當朱元璋在鄱陽湖水戰中擊敗陳友諒時, 擴廓等還在為一點地盤糾纏不清。

朱自然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時機, 陳友諒等相繼覆滅后, 徐達的大軍立即渡過淮河, 直撲大都。 元順帝這時候再想呼喚支持, 但已沒有了威信。 在明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 三人各自為戰, 紛紛敗北, 朱元璋入主中原, 也就成為了定局。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第三, 內地城鎮的防御束縛住了元軍的機動性。

元朝軍隊當初之所以能如入無人之境,

是因為其擁有大量機動作戰的騎兵。 一名戰士最少有三匹馬, 來回換乘, 而且又擅于騎射, 所以集中起來總能給對手致命一擊。

但是, 為了同明軍爭奪內地的城鎮, 蒙古騎兵不得不去承擔他們并不擅長的守城戰斗。 明軍發現元軍的騎兵擁塞在狹窄的街巷中, 立即集中火銃齊射, 元人戰馬受驚, 陣型大亂。 明軍的重裝步兵趁勢突入, 殺得其人仰馬翻。 所以城鎮間的戰斗讓元軍吃了不少虧, 這也是朱元璋得以打敗元政府的重要原因。


(巷戰中的步騎兵)

不過, 當蒙古騎兵放棄了城市, 退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漠后, 他們機動作戰的優勢立即釋放了出來。 徐達和李文忠等企圖遠征和林(今烏蘭巴托), 徹底擊垮北元。 結果,長距離的行軍讓各部疏于聯系,且都暴露在了空曠地帶。

蒙古騎兵利用自己對地形的了解,從兩翼包抄,打死打傷明軍無數,這也讓朱元璋痛苦萬分,從此邊防重心由進攻轉入防御。所以說,朱元璋的勝利離不開“地利”。

參考文獻:

張廷玉等著《明史》 中華書局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中華書局

葉子奇《草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國史大綱》 商務印書館

李治安《忽必烈傳》 人民出版社

李治安《元史十八講》 中華書局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 牟復禮、(英)崔瑞德《劍橋中國史 明代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湖光《明帝國的新技術戰爭》 臺海出版社

吳晗《朱元璋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 明代卷》 中信出版社

結果,長距離的行軍讓各部疏于聯系,且都暴露在了空曠地帶。

蒙古騎兵利用自己對地形的了解,從兩翼包抄,打死打傷明軍無數,這也讓朱元璋痛苦萬分,從此邊防重心由進攻轉入防御。所以說,朱元璋的勝利離不開“地利”。

參考文獻:

張廷玉等著《明史》 中華書局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中華書局

葉子奇《草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國史大綱》 商務印書館

李治安《忽必烈傳》 人民出版社

李治安《元史十八講》 中華書局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美) 牟復禮、(英)崔瑞德《劍橋中國史 明代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湖光《明帝國的新技術戰爭》 臺海出版社

吳晗《朱元璋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 明代卷》 中信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