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寧國高山上, 生長著一種美味堅果, 這就是山核桃。 它長在高山密林間, 外觀其貌不揚, 但味美爽口, 營養價值極高, 是生活在偏遠山溝溝里農民的致富金果。
山核桃好吃, 但非常難采。 在每年采摘季節, 按人均計算, 打山核桃工資每天400元, 撿拾工資每天200元, 采摘成本要占山核桃收入的40%以上。
由于山核桃樹一般都種植在海拔100米至700米的中低山上, 樹高山陡, 山核桃采收十分危險,
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
山核桃人工采收過程中, 為了便于撿拾, 通常要將林下的雜草清除掉。 盡管政府于2013出臺了割灌機補貼政策, 鼓勵林農使用割灌機進行除草。 但由于農村勞動力匱乏, 仍有大量林農為了圖省事, 直接使用除草劑將林下植被清除干凈。
剛打下來的山核桃,外面還裹著一層厚厚的青蒲。炒制前,須褪掉這層蒲,洗凈晾干后,才能加工成各種款式和口味。果農在山下脫蒲,長期不能還蒲于山,造成土壤退化,營養單一,逐漸導致了山核桃根腐病。
在山核桃脫蒲過程中,未完全成熟的山核桃蒲殼中含有大量生物堿,隨意堆放,很容易造成水污染,且目前對山核桃脫蒲產生的污水尚無成熟有效的處理技術。2017年9月,寧國市仙霞鎮和云梯鄉部分加工企業在公路兩側及沿河兩岸進行山核桃集中脫蒲加工,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道,造成東津河上游嚴重水污染。
隨著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空心村”出現,多數果農為圖省事,大量使用長效除草劑和化肥,導致土壤退化嚴重,山核桃根腐病、潰瘍病頻發。目前,寧國市因山核桃根腐病致死林木超過6萬株,占結果林分的1%,且仍有蔓延趨勢,山核桃潰瘍病危害占盛果期林木近80%。患根腐病的林地修復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而造成山核桃根腐病的重要原因就是濫施農藥化肥。
為了能方便爬樹采摘,樹干上被釘上粗大的釘子供采摘工攀爬,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對樹干和樹枝造成傷害,影響來年的掛果率,人為造成產量的大小年。
針對這些問題,寧國通過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污水偷排亂排行為,督促山核桃脫蒲加工企業進行循環用水、集中收集、罐運處理、達標排放。采取節約、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行山核桃自然落果結網采收,寧國的山核桃大戶梅記山核桃老板是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受益者,他說,我六年前就開始使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方法,不僅省了不少人工費,而且不用打除草劑,又減少由于人工攀爬對樹木的傷害,極好地保護了山核桃林的生態。
他說,我跟我堂弟承包的山核桃林在同一片山上,我用的是結網采收,而弟弟沒有,他家的山核桃樹死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造成大幅減產。在梅老板的介紹下,筆者用無人機航拍了兄弟倆承包的山場,果然有很大差別,一邊是郁郁蔥蔥,另一邊則是葉落枝枯。
寧國南極鄉梅村金竹坑金竹組70歲的程文悉老人說,我家有55畝山核桃,過去能收12000干籽,有20多萬收入,近二年山上死了一半山核桃樹,山核桃籽6000斤不到,收入不到過去一半,年輕人不會爬樹打山核桃,山上打山核桃大多是60多歲老人,現在農村500元一天都難請到合適的打山核桃工人,請工人需工錢10萬元,從前兩年開始,我家有兩個兒子開始使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這樣省時省力還省錢。
如今,寧國市擬通過對采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農戶給予補助,通過典型示范,引導林農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力爭通過5-8年時間,實現山核桃自然落果結網采收面積達到10萬畝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山核桃林地生態修復問題。
寧國山核桃產業年產值近6億元,直接受益人數近10萬人,靠山吃山而不是毀山,采用可持續發展戰略,把青山留給子孫后代,讓山核桃成為農民致富永不枯竭的金蛋蛋。更多家鄉故事,請收聽企鵝號“江南風雨”或添加微信公號“江南風雨99"與作者互動,謝謝欣賞!
剛打下來的山核桃,外面還裹著一層厚厚的青蒲。炒制前,須褪掉這層蒲,洗凈晾干后,才能加工成各種款式和口味。果農在山下脫蒲,長期不能還蒲于山,造成土壤退化,營養單一,逐漸導致了山核桃根腐病。
在山核桃脫蒲過程中,未完全成熟的山核桃蒲殼中含有大量生物堿,隨意堆放,很容易造成水污染,且目前對山核桃脫蒲產生的污水尚無成熟有效的處理技術。2017年9月,寧國市仙霞鎮和云梯鄉部分加工企業在公路兩側及沿河兩岸進行山核桃集中脫蒲加工,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道,造成東津河上游嚴重水污染。
隨著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空心村”出現,多數果農為圖省事,大量使用長效除草劑和化肥,導致土壤退化嚴重,山核桃根腐病、潰瘍病頻發。目前,寧國市因山核桃根腐病致死林木超過6萬株,占結果林分的1%,且仍有蔓延趨勢,山核桃潰瘍病危害占盛果期林木近80%。患根腐病的林地修復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而造成山核桃根腐病的重要原因就是濫施農藥化肥。
為了能方便爬樹采摘,樹干上被釘上粗大的釘子供采摘工攀爬,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對樹干和樹枝造成傷害,影響來年的掛果率,人為造成產量的大小年。
針對這些問題,寧國通過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污水偷排亂排行為,督促山核桃脫蒲加工企業進行循環用水、集中收集、罐運處理、達標排放。采取節約、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行山核桃自然落果結網采收,寧國的山核桃大戶梅記山核桃老板是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受益者,他說,我六年前就開始使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方法,不僅省了不少人工費,而且不用打除草劑,又減少由于人工攀爬對樹木的傷害,極好地保護了山核桃林的生態。
他說,我跟我堂弟承包的山核桃林在同一片山上,我用的是結網采收,而弟弟沒有,他家的山核桃樹死了差不多百分之三十,造成大幅減產。在梅老板的介紹下,筆者用無人機航拍了兄弟倆承包的山場,果然有很大差別,一邊是郁郁蔥蔥,另一邊則是葉落枝枯。
寧國南極鄉梅村金竹坑金竹組70歲的程文悉老人說,我家有55畝山核桃,過去能收12000干籽,有20多萬收入,近二年山上死了一半山核桃樹,山核桃籽6000斤不到,收入不到過去一半,年輕人不會爬樹打山核桃,山上打山核桃大多是60多歲老人,現在農村500元一天都難請到合適的打山核桃工人,請工人需工錢10萬元,從前兩年開始,我家有兩個兒子開始使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這樣省時省力還省錢。
如今,寧國市擬通過對采用自然落果結網采收的農戶給予補助,通過典型示范,引導林農改變傳統經營方式,力爭通過5-8年時間,實現山核桃自然落果結網采收面積達到10萬畝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山核桃林地生態修復問題。
寧國山核桃產業年產值近6億元,直接受益人數近10萬人,靠山吃山而不是毀山,采用可持續發展戰略,把青山留給子孫后代,讓山核桃成為農民致富永不枯竭的金蛋蛋。更多家鄉故事,請收聽企鵝號“江南風雨”或添加微信公號“江南風雨99"與作者互動,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