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一块碎布头经过她手,变身中国画成艺术品被收藏

說起北京傳統手工藝, 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燕京八絕, 其實, 除了燕京八絕以外, 在老北京還有很多其他不為人知的小眾手工藝, 其中有一門叫宮廷補繡的傳統手工藝就是其中一種。 宮廷補繡, 又叫絲綾堆繡, 是產生于宮廷, 專門為皇室服務的技藝。 宮廷補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 在明清時期最為興盛, 當時宮廷里設有專門的繡坊, 都是用宮廷補繡為皇帝、皇子皇妃們制作服飾衣物。

如今這門傳統技藝已經瀕臨失傳的邊緣, 全北京只有10來個人在從事這門技藝, 圖中的這位女士就是這門技藝傳承人賈大雙,

今年61歲, 從事宮廷補繡已有30余年, 她設計的宮廷補繡作品在國內外曾多次獲獎被收藏。 一塊普通的布經過她的妙手, 就能變成一幅賞心悅目的中國畫。

據賈老師介紹, 宮廷補繡這門技藝以前在皇宮是以繡為主, 主要用于衣著服飾上, 清敗落后, 這門技藝也漸漸衰微, 直到建國后, 國家又把這些老藝人請回來恢復這門技藝, 一直到到上世紀90年代, 還有不少人從事這門技藝, 但隨著機器化的普及, 工業化產品越來越多, 這門技藝又開始慢慢消失, 直到現在只有10來個人在從事。 雖然現在有不少人來找她學, 但真正堅持下來的沒有幾個。

宮廷補繡技藝的原材料不同于燕京八絕, 使用的都是昂貴的材料,

隨手拿一塊布, 一個剪刀, 剪一下貼一下, 再繡一下一幅作品就出來了。 不過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東西, 做起來就越考驗技術, 宮廷補繡也一樣, 用于宮廷補繡的原料一般有絲綢、棉布和鳳尾紗(棉布中的一種, 有暈染的漸變效果圖案), 再采用編織、刺繡、縫綴、堆貼、抽絲等多種技藝結合做成一幅作品。 圖為賈老師用鳳尾紗在制作一片花瓣。

經過剪貼粘, 一瓣花瓣就做好了, 一般一朵花要根據花朵的形狀做10多片不同造型的花瓣再攢在一起, 變成一朵立體的花。

賈老師利用抽絲技藝制作的小鳥, 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賈老師把制作好的花鳥荷葉組合在一起, 一幅立體版的清雅工筆花鳥畫就誕生了, 而且比一般的繪畫要更生動逼真,

更有裝飾性。

賈老師制作的宮廷補繡花鳥掛屏, 雖然還未進行裝裱, 也能看出這幅作品的精美。

賈老師在2001年曾為北京雍和宮復制了藏傳佛教珍品《綠度母》, 運用首創宮廷補繡立體工藝巧奪天工地把抽紗行業中“堆、繡、鉤、編、盤、貼、絮”等多種工藝技術融合, 再現了這件國家瑰寶的神韻, 可與原作媲美。 目前復制的《綠度母》已供奉在雍和宮佑殿。 (更多手藝人故事, 請關注公眾號:侶行記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