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古代县衙满编不到百人,如何管理一个30万人口的大县?

在看古裝劇時, 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縣衙, 古代大城市比較少, 主要都以縣城為主, 所以在古代的統治階級中, 縣衙是最底層的機構, 是一個王朝統治國家的基礎。

作為最底層的行政機構, 縣衙里地位最高的是縣老爺, 也就是知縣, 官銜為正七品(京城附近的知縣高一級, 正六品)。 緊隨其后的是正八品縣丞和正九品主簿, 其他如典史、文書小吏都是不入流的職位, 再加上衙役, 哪怕是富庶的江南地區, 縣衙的滿編人數也不會超過100人。

古代縣城人口差距較大, 貧窮的地區只有幾萬人, 而富庶之地可以有30萬人。

那么問題就來了, 縣衙的人手這么少, 是如何將管理縣城里的所有人呢?

其實古代也有分工, 縣衙負責的大多是行政方面和維持治安等事務, 比如縣民身份的登記、抓小偷之類的。 除此之外, 縣城還會誒被武力機關, 如果碰上起義、造反等情況, 僅憑幾十個衙役是控制不住局面的, 這時候就需要武力的介入。

武力機關分為兩種, 一是巡檢, 每座縣城有三位巡檢, 每位巡檢擁有100-150人的兵力, 那么三位巡檢就是300-450人, 各自的負責范圍互不重疊, 足以鎮壓小規模的騷亂、起義。

二是軍隊, 一般兵力在千人以上, 軍隊擁有更好的裝備、更完善的訓練, 單兵素質本就超過巡檢手底下的兵, 人數又多, 面對手持鋤頭、菜刀的平頭老百姓,

具有很高的震懾作用, 大部分叛亂都可以解決。

而如果起義人數多到駐軍都無法解決, 那就只能向上一級的守備求援了, 再不行就向更高一級。 這樣一級一級求援, 趕來的軍隊也會越來越多, 最終徹底解決起義。

除了官方機構, 每個村也會有小機構, 用以維持村莊的和平。 比如《水滸傳》里的晁蓋, 他未落草之前就是保正, 負有監察村民的指責。 古代為了保證糧食的產量, 對百姓的出行做出了極高的限制, 一個村民如果想去外地, 必須先得到保正的證明, 然后再憑借證明去縣衙獲得通行文書, 寫明個人信息、要去的地方、要做何事等內容, 這才能去外地。

在多重方法的管理下, 縣衙不需要太多人手, 也能維持基本的運轉。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