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这一仗,解放军首次歼灭一个整编师,仅仅因为是手气好吗

宿北戰役是“華東我軍在戰略防御階段組織的一次規模較大的運動殲滅戰, 也是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會師后第一個大勝仗”, [1]“此役為我較高度集中兵力對敵作戰的開始, 亦是一次殲敵一個整編師以上的開始, 擊破了敵之會攻企圖”。 [2]這一戰役可說是華東戰場上的一個轉折點。 在此之前, 中共方面在華東經歷了泗縣失利、兩淮失守、魯南告急等一系列挫折, 局勢日非, 各方相互指責埋怨, 就戰略目標、作戰方針、戰役方向反復商討, 仍難求一致;而此役之后, 華東野戰軍仗卻越打越大、越打越順,

自魯南、萊蕪而泰安、孟良崮, “從勝利走向勝利”, 仿佛是一場神奇的“大翻盤”, 這一“翻盤”的拐點就在宿北戰役。

細觀宿北戰役的過程, 會發現國共雙方都是失著頻頻, 猶如一盤錯進錯出的爭棋名局, 似乎勝負只取決于誰犯的錯誤更大。 從共軍一方的角度看, 判斷失誤、錯失戰機、部隊缺乏訓練、戰術簡單、配合生澀等等缺點,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或發生過, 使得這一戰不時予人以千鈞一發、危如累卵之感。 僅以兵力集中度這一項來看, 毛澤東在1946年9月16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中, 明確要求“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 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敵的兵力, 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敵的兵力”, [3]而宿北之戰中, 華東野戰軍以24個團[4]對敵6個半旅(共14個團),

兵力對比1.7:1, 僅不到兩倍的兵力優勢。 考慮到雙方在裝備、訓練和戰術水平上的差距, 這一點點兵力上的優勢實在是微不足道。 以如此些微的優勢敢于求殲敵人兩個整編師的編隊, 風險之大, 不言而喻。

但居然就打贏了!

然則這場“大翻盤”最初的一擲而勝, 竟是僅僅由于“手氣好”嗎?

當然不僅僅靠“手氣”。 雖然陳毅、粟裕此戰在指揮上不及后來諸次戰役熟練穩健, 然其戰役決心之正確、兵力調度之及時、戰役運籌之巧妙, 實頗有令人稱道之處, 尤其是戰役開局伊始即使用山野的兩支主力部隊(1縱和8師)楔入國民黨軍側后, 占據峰山制高點, 分割整11師和整69師陣勢, 設想大膽, 是此役能獲致最后勝利的關鍵。

其間雖有若干反復, 但這一出人意料之舉, 決定了整個戰役的走向。 俗語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宿北戰役中這一記“右勾拳”可以作為這句話的一個注解。 《戰役戰例選編》中稱:“宿北戰役, 在戰役部署上我采取了南北對進東西夾擊, ……, 戰役開始, 我以主力第1縱隊、第8師向敵之左側后實施主要突擊, 以第1縱隊有力之一部在第2縱隊協同下, 插至曹家集、曉店子、人和圩之間地區, 將敵整69師與整11師的聯系完全割斷, 并以第8師奪占了戰場制高點烽山, 將敵預3旅攔腰斬斷, 創造了首殲該敵之有利條件”。 [5]

之后的戰局仍是波瀾起伏、不斷有雙方的失誤出現, 可以決定勝負的關鍵就有好幾處。 本文記述了宿北戰役的決策過程及決定走向的若干轉折點,

并對某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考證。

(待續)

[1] 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役選編(初稿)》, 1962年。 第27頁。

[2]“解放戰爭華東戰場作戰經過概述”, 第4頁。

[3]《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年。 第482頁。

[4] 宿北戰役我軍參戰部隊有23個團和24個團兩種說法, 經考證, 應以24個團的說法較為準確。 參見“關于宿北戰役幾個主要史實的說明”, 《宿北大戰》,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5年。 第515-516頁。

[5] 北京軍區炮兵司令部翻印:《戰役戰例選編(第一冊)》, 1973年。 第30-31頁。

本文作者 :嚴可復, 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

不得轉載, 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 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 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 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 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 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 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 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