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国大萧条:资本家为何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低价卖给穷人?

美國大蕭條時期, 資本家為什么寧愿把牛奶倒進河里, 也不愿低價賣給窮人?

大蕭條即第一次經濟大危機, 這場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 很快在彌漫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對世界經濟發展和格局產生了巨大深遠影響。 持續時間為1929到1933年間。

危機的表現出來的結果很多, 當時許多農場主采取了銷毀過剩產品的舉動, 比如將牛奶倒入河中, 或者將小麥, 玉米等谷物作為燃料, 在今天看來是一種很怪異的舉動, 經濟危機如此之重, 為什么農場主還要浪費糧食而不是存儲糧食來度過危機?

其實這與美國經濟體制有關,

當時美國生產力不斷提高, 而人們的工資卻一直持續低水平, 這就導致了美國生產能力十分過剩的現象。 由于供給多, 人們想買卻限制于自己的工資水平, 經濟發展進入畸形。 在當時情況看來, 這算是一種供過于求的現象, 資本家可以將牛奶這個存儲下來, 但就當時存儲條件來看是不允許的。

如果降價呢?還是不行, 人們的購買力普遍一直低迷, 即便把牛奶價格降到非常非常低, 人們還是買不起。 而且降價降到太低, 會引發同行間的惡性競爭, 相互大打價格戰, 吃虧還是自己。 既然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那就只能銷毀產品, 度過難關。

倒牛奶的行為看似怪異, 但實際上是在處理過剩產品, 幫助減少市場上的牛奶供應量,

使得市場供求再次回到一個均衡的狀態下, 同時還能維持牛奶價格, 阻止危機蔓延。 所以資本家倒掉牛奶是一種非常合乎經濟學道理的選擇, 起碼在當時看來商人覺得沒有問題, 畢竟他們是以逐利為先。 當然送給窮人也行, 不過運費和油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平白無故送給他人, 對自己無疑是割肉行為。

因此美國資本家, 寧愿銷毀, 倒掉, 腐爛, 也不愿低價賣給窮人或是白送給窮人。 不過這也造成了惡性循環, 資本家為了節約成本, 降低生產規模, 解雇大批勞動力, 導致很多人失業, 人們就更加買不起東西了。

1933年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 隨后一改之前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采取“國家干預”政策, 也就是著名的羅斯福新政。

這場新政改革讓美國人民渡過了危機, 同時也把劃向法西斯深淵的美國拉了回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