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19歲, 最大的51歲。 這群人用行動實現救人一命的愿望。 9月15日, 第四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 山西全省50多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代表聚在一起, 回憶當初的捐獻故事, 彼此分享。 增肥延婚期的幸福媽媽, 醫者仁心的醫生捐贈者, 平凡偉大的外賣小哥, 還有職業游泳教練。 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這些年, 你們過得還好嗎?圖為捐獻者馮麗君一家四口合影。
2003年, 在山西大同市紅十字會工作的馮麗君, 自愿登記成為一名捐獻志愿者。 3年后, 24歲的馮麗君與病患配型成功, 她卻因體重不達標, 不能捐獻。 那時, 人們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是否影響身體健康仍抱有懷疑態度,
醫者仁心, 更懂病患的痛。 捐獻者侯軍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還是一名“獻血達人”。 20年來, 他累計獻血量達4200毫升, 約是60公斤成年人的全身血液。 2007年, 一次常規獻血后, 他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10年后, 他通過捐獻造血干細胞為一位“70后”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他說, “沒想太多, 只想救人一命。 ”
同為“獻血達人”的, 還有“外賣小哥”楊海俊。 捐獻造血干細胞時, 他已經無償獻血10個年頭。 “也不是刻意做這件事,
“為江蘇9歲男童捐獻造血干細胞, 是我關注白血病公益行的開始。 ”35歲的姜維是一名職業游泳教練員, 也是新進鐵人三項愛好者。 2014年, 他成為山西第100例捐獻者。 捐獻不出一個月, 他就參加了青海國際黃河強渡賽, 并取得了第4名的成績。 接近著又參加一系列賽事, 他都一一奪冠。
捐獻對身體無害, 還能挽救另一個生命。 姜維開始在賽事中宣傳白血病公益,
捐獻不是一蹴而就的,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劉琛熱心公益, 長期從事志愿者活動。 2000年起, 她開始無償獻血, 期間她還加入民間公益組織, 關心白血病患兒和弱勢群體。 去年年底, 她與病患配型成功。 但因有輕微貧血, 她先服藥將身體調至最佳狀態, 最終成功捐獻。 為人師表, 劉琛說, “‘志愿者’這三個字, 一直影響著我和身邊的人, 滌蕩心靈, 改變生活。 ”
“只要是救人的事情, 我就會將愛心進行到底。 ”2017年4月10日, 太原鐵路局職工于棟昆捐獻造血干細胞, 為一名女性白血病患送去重生的希望。 數月后,
白血病是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 危及生命。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白血病友重生的希望, 然而, 一旦親屬間配型失敗, 病人就要在骨髓庫尋找相合的配型。 但捐獻者的人數, 決定著白血病友的生存希望。 2015年, 世界骨髓捐獻者協會倡議, 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世界骨髓捐獻者日”, 感謝全球的捐獻者, 并呼吁公眾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認可與支持。
據了解, 世界骨髓庫庫容已超過3000萬人份, 其中中華骨髓庫庫容已逾250萬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