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别再黑印度LCA了,歼10也搞了20年,只有美帝掌握核心科技

印度的LCA“光輝”戰斗機是目前世界上研發時間最長的戰斗機, 沒有之一。 這種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先進戰機為何屢屢拖延?其中固然有印度人自己的問題, 但也不能忽視戰斗機研發周期越來越長的客觀規律, 實際上第四代戰斗機很少有研發周期低于15年的例子。


LCA原型機

LCA“光輝”戰斗機從1983年項目上馬開始算起, 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35年, 然而印度空軍到目前為止僅僅才接收了9架生產型。 不僅如此, LCA目前的技術狀態并不穩定, 還有很多設備的可靠性沒有得到解決, 產能更是低的發指, 一年還不到3架,

真的是純手工打造慢工細活。


LCA目前仍在試飛

拋開印度在LCA項目中遇到的各種“特色”困難, 那么研制一款第四代輕型戰斗機一般需要多少時間呢?我們以同期的殲-10和JAS-39“鷹獅”來做個對比。 殲-10戰斗機在1984年正式上馬, 1001號原型機從1994年開始建造, 1998年3月23日完成首飛, 直到2004年空軍才接收了首批殲-10A戰斗機, 總計耗時20年;“鷹獅”由薩博公司研制, 瑞典政府在70年代就提出了相關需求, 1980年項目正式上馬, 1988年12月9日首架原型機完成試飛, 1996年首批JAS-39A型戰斗機裝備瑞典空軍, 歷時整整16年。


殲-10樣機之一

薩博公司在JAS-39之前已經獨立研制了多種戰斗機, 擁有豐富的戰機研制經驗。 我國成飛也在60至70年代探索了殲-9系列戰斗機, 而在對殲-7系列的改進中也累積了不少經驗。

即便如此, 中國和瑞典也花了16到20年的時間才初步完成了一款四代機的研制工作。


第一批次的JAS-39A目前已經退役

我們再看看其他發達航空國家的四代機研制經歷, 英德西意四國聯合研制的“臺風”戰斗機, 如果從1986年聯合成立“歐洲戰斗機公司”算起, 整整花了17年才像德國空軍交付首架生產型“臺風”。 法國早在1982年就開始研制幻影2000的后繼機型, 最終在2001交付法軍, 前后歷時19年。 即便是冷戰一極的蘇聯, 也花了15年時間才折騰出了享譽世界的蘇-27戰斗機。


陣風原型機

目前只有美國在四代機的研制上保持了較短的記錄, 其中F-16花了8年, F-15花了5年, F-18比較坎坷, 其前身YF-17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 在1974年完成首飛后卻被敗給了F-16, 最終熬到1983年才在海軍落了戶。

美國的第四代戰斗機研發時間之所以如此之短, 主要還是歸功于他們雄厚的航空工業基礎和冷戰時期相對充裕的資金。


YF-16與YF-17的競標大戰

由此可見, 現代化戰斗機的研制歷程普遍較長, 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沒有國家能在10年之內完成, 而像我國這種后進的航空工業國一般都要耗費20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基礎條件更差, 政府水平更低的印度自然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F-15原型機

LCA這個項目無論多么不堪, 現在都看不到印度政府和空軍有半點泄氣的跡象。 這種困難是任何一個航空工業國在發展中都需要經歷的階段, 雖然印度這一關邁的更加艱難, 但只要堅持走完這個項目, 對其整體航空實力都將有巨大的提升,

這是每一屆印度政府都心知肚明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