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酸燒心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組癥狀, 正常人偶爾吃飯不合適后也會出現。 然而年近50歲的張阿姨燒心反酸已經多年, 同時還合并有吞咽困難、飯后嘔吐酸水等不適。 看過很多醫生, 都考慮是胃食管反流病, 曾行胃鏡檢查“反流性食管炎”, 中西藥吃的不少總不見好轉。
本人并沒有多加注意, 隨著癥狀一天比一天加重, 于是就再次來到消化科門診行進一步檢查, 這次來了醫生給開了上消化道造影檢查, 確診為“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怎么形成的?它跟胃食管反流病的區別有哪些?我們一起走進它,
人體解剖中, 膈肌將胸腔與腹腔分為上下兩腔, 像是天然的“天花板”。 膈肌有個裂孔, 即食管裂孔。 正常人的食管由胸腔通過該孔到達腹腔和胃相連接, 裂孔的大小正常情況下食管正好通過。 當腹腔壓力過大, 超過胸腔時, 由于壓力增大裂孔形成間隙, 因壓力差, 一小部分胃被“擠入”胸腔, 這就是“食管裂孔疝”。 臨床上滑動疝最為常見, 所謂滑動疝即胃與食管相接的地方, 甚至小部分胃腔, 由被擴大的食管裂孔“滑入”胸腔。
張阿姨的癥狀是反酸燒心, 做胃鏡也證實是反流性食管炎, 應該說診斷無誤。 通常, 針對此病口服質子泵抑制劑會有效果, 但張阿姨中西藥都吃過, 癥狀仍然明顯。 出現這種狀況, 就是胃擠進胸腔后,
本病的治療目前有保守治療, 也有手術治療。 除了接受正規醫院的診療之外, 像張阿姨這樣的病, 該如何進行預防以及在生活上要注意哪些?像這種難治性的慢性病, 我們需要全方位綜合治療, 吃飯時注意細節, 一定要細嚼慢咽, 這樣可以控制飲食的量, 與此同時可以避免粗糙的食團劃傷食道黏膜組織;嚴禁暴飲暴食, 選擇食物時盡量不吃酸甜性質以及太過辛辣刺激的東西;將床頭墊高15-20公分;避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