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没有说书人就没有《西游记》,无数单田芳成就了这部经典

文/有毛僧

著名的評書界泰斗單田芳先生離開了我們, 這是文化界一個巨大的損失。 單田芳先生的一生, 為聽眾朋友貢獻了1.5萬集評書作品, 涉及100多部名著。 其中, 筆者最喜歡的是他講的《西游記》。 已經聽了很多遍, 每次都有新的收獲。

作為民間研究《西游記》的普通一員, 每次聽單田芳老師的聲音, 總有如臨其境的感覺。 他并沒有照搬原著去念, 而是對原著進行了再創作。 他巧妙地把原著中很多晦澀的東西剔除掉, 換上了文盲也能聽懂的語言, 配合很多形聲, 非常過癮。

聊到單田芳老師講的《西游記》, 難免要涉及到原著的內容,

其實《西游記》是一部集體創作的作品, 成書的時間至少有兩百年, 如果算上玄奘取經時代的故事, 整個歷程有七八百年, 甚至上千年。 畢竟, 在明末還有新的版本問世, 成書周期非常長。

在唐末五代時期, 流行一種變文的文體, 其實這種文體是來自市井的說書人。 變文從唐代開始出現, 在五代時期比較興盛。 變文的特點是, 通過說唱的形式把故事講清楚。 關于唐僧取經的故事, 在這個時代, 以變文的形式曾經存在過一個版本, 可惜后期遺失了。

到了北宋時代, 同樣是說書的形式, 產生了詩話, 如《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 在這個版本中, 唐僧取經的故事以老百姓能聽懂的語言在民間流行。 后來又興起了話本,

懂話本的人同樣是說書人。 再后來又形成了大量的平話本。

一直到了元代, 中國戲劇才產生了大爆發, 原來的說書人受到戲劇的沖擊, 所以沒有之前那么大的規模了, 不過依然存在于民間。 元代到明代, 戲曲高度繁榮, 產生了大量西游題材的劇本。 各種說書人的版本與戲曲合在一起, 最終形成了小說《西游記》。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 這本書里有大量的打油詩, 水平并不高, 如順口溜一般。 其實, 這些就是當年說書人的貢獻。 說書人為了說書能養家糊口, 因此會做一些適合老百姓的改編。 時間久了, 剩下的, 基本上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

《西游記》剛出來就能引爆市場, 就是因為這些故事經歷了幾百年, 早已被市場驗證過了。

無數說書人為這本書貢獻了力量。 他們就像單田芳老師一樣, 因為熱愛, 一直堅持, 默默奉獻。 單田芳老師對名著的改編, 也是為了大眾能夠接受, 因此非常值得我們尊重。

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好, 人們就會放下手中的活兒, 擁抱生活, 享受生活, 然后慢下來。 一旦生活節奏慢下來, 單田芳老師的聲音會再度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 遺憾的是, 先生已去, 無法看到評書被再度認可的那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