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康熙首次祭孔时行三叩九拜礼,这仅仅是政治作秀吗?

文/媯滿聰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歲在甲子, 年富力強的康熙帝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后, 開啟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南巡。 在這次南巡中, 皇帝在南京明孝陵瞻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并親自祭掃, 且行了三叩九拜禮。

回京的途中, 他專程到了曲阜, 拜謁了孔子的陵墓, 舉行了極為盛大的儀式。 康熙皇帝祭孔的禮節比前代任何一個皇帝都重。 學者常建華在相關研究文章中指出, “康熙帝在孔廟奎文閣前下輦車, 步入大成門。 在大成殿中孔子像前行三跪九叩禮。

親自向孔子行三叩九拜禮, 這個禮節非常重,

可見康熙帝對孔子這位先圣是何等重視。 他親自宣讀道:“至圣之德, 與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廣大!”祭孔過程中, 他親筆書寫了“萬世師表”幾個字, 掛在了大殿中。

不僅如此, 他還將隨行所帶的曲柄黃蓋留在了孔廟里, 以便于祭祀的時候用得上。 他在祭孔的過程中, 對身邊的人說道:“朕今親詣行禮, 務尊崇至圣, 異于前代。 ”這表達了康熙皇帝以儒法治國的決心, 以及他尊儒重道的態度。

康熙皇帝在孔廟詩禮堂后面看到了孔子家族遺留下的一口井, 于是“命汲水嘗之”, 表達了皇帝對孔子的傾慕之心。 皇帝隨行的官員將所有的細節記錄下來, 編輯成了《幸魯盛典》, 隨后頒行全國, 讓各級官員都認識到, 皇帝是如何尊重孔子的。

對此,

很多后世學者批評道, 康熙皇帝的所有行為, 僅僅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并非是因為他真的尊重孔子。 根據閻崇年的觀點, 康熙皇帝并非是政治作秀。 如果深入了解康熙皇帝的受教育經歷則會發現, 康熙皇帝對孔子及儒家的學說很認同, 并非僅僅當作統治工具。

清代的皇帝一直有學習的習慣, 這基本上繼承了前代的經筵制度。 經筵制度分為春講與秋講, 是兩個學期的開學大典的時候舉行的兩次學術探討大會。 除此之外, 還有日講的課程, 為皇帝每天講經史子集。

同時, 還有一個進呈的環節, 經筵官把對經史子集的理解, 做成講義, 遞給皇上閱讀和參考。 康熙皇帝的老師中, 大清朝第一位狀元傅以漸名氣最響。 傅以漸是山東聊城人,

也是近代學者傅斯年的祖先。

康熙皇帝是最重視日講的人, 康熙朝也是清朝經筵最活躍的一朝。 康熙皇帝面臨治國的難題, 于是深入鉆進了儒家的經典中, 最終完全儒化了。 康熙的為人, 做事, 思維方式, 價值觀等, 全部儒家化了。 他本人已經變成了一個飽學的大儒。

康熙祭孔有政治作秀的成分, 但是也有他對先賢的尊崇。 無論對先祖的尊敬, 還是對圣人的敬畏, 都是發自本心的, 而不是作秀。 康熙皇帝是清朝皇帝中儒學修養最高的一位。 正是這份學養, 才讓他甘心情愿為孔子行三叩九拜禮。 這是他的大氣, 而不僅僅是作秀這么簡單。

參考文獻

1.《清史稿》;

2.《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3.《熙朝定案》;

4.《清圣祖實錄》;

5.《敬天法祖、勤政愛民: 清朝政治綱領的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