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跟著春光去採摘

跟著春光去採摘

小眉

五月, 萬物茂盛, 路邊草叢日益繁茂, 與此相呼應的是田間地頭和山野裡成片的野草野花野菜, 它們綠意蔥蘢, 生機勃勃, 在鄉間小路上迷亂人的眼睛。 枯草已不能掩蓋它們的身影, 它們從衰微的土地中冒出頭來, 給山川田野以希望, 以重生。

這樣的五月, 乍暖還寒, 微風不燥, 最適合且走且歌, 在山野中肆意奔跑, 縱情歌唱, 學著三千年前《詩經》裡的姑娘, 跟著悠閒的春光去採摘。

雨後青山裡, 青草的香氣四處彌漫, 遠離城市中心的空氣清新的如同第一次嗅到的野百合的香氣, 煙水煙氣在這裡無所遁形。

艾草、苜蓿、苦苦菜就長在目光所及的地方, 它們幾乎是世間最不挑剔生活環境的植物, 大石下, 田埂上, 水塘邊, 戈壁上, 無論是否有水, 也無論空間是否足夠, 哪怕只有一小片容身的土地, 它們也能將身影擠擠挨挨地撒滿整個空隙。

艾草有濃烈的香氣,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的功效, 曬乾後搗碎可製成艾條, 用來進行艾灸, 也可以做“印泥”的原材料。 人們常將艾草曬乾後泡腳, 一週一次, 祛濕氣最好。 也有人用它泡的水沐浴, 消除皮膚上的紅疙瘩。

艾草也常常被用來做艾葉飯。 將艾草的嫩葉洗淨後切碎, 放在熱油裡炒, 加鹽加水加麵粉攪拌均勻, 然後放在籠屜中蒸熟, 一會兒功夫,

熱騰騰的艾葉飯就出鍋了。

《本草綱目》雲:“春日采嫩艾作菜食, 或和麵作錕飩。 ”麵粉和油香味包裹著鮮嫩的艾葉, 一口咬下去, 艾葉獨有的香味迅速佔領味蕾, 這種區別於所有蔬菜的味道在追求至簡生活的今天, 足夠引起人們關於童年生活的回憶。

苜蓿是一種不起眼的植物, 混雜在其他野草中幾乎難以辨別, 也很少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但事實上苜蓿的營養價值很高, 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 關於它的記載足有兩千年歷史。

《本草綱目》中記載:“利五臟, 輕身健人, 洗去脾胃間邪熱氣, 通小腸諸惡熱毒, 煮和醬食, 亦可作羹。 ”在鄉村, 通常會將苜蓿作為一種常見蔬菜進行烹製:洗淨, 燙熟, 撒少許鹽醋味精食用油進行涼拌。 涼拌苜蓿的口味和菠菜有些類似,

但它比菠菜更加容易入口, 多食不會有酸澀和腐蝕牙齒的感覺。

媽媽說在她小時候, 苜蓿是最常見的菜, 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背著竹筐去采苜蓿, 挑最嫩的部分拌面吃, 剩下的喂豬喂羊, 人與自然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和諧統一。

苦苦菜是長在田間的雜草, 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的功效。 每年苦苦菜剛剛冒頭的時候, 我都會和家人一道, 去田間地頭進行採摘。 為了保留苦苦菜的根系, 讓它來年有繼續繁殖的餘地, 我們通常會用一把小鏟子, 齊齊斬斷苦苦菜露在地表的根。

採摘後的苦苦菜不易保存, 為了讓食用週期更長一些, 媽媽會將苦苦菜摘乾淨後用清水淘洗兩遍, 用沸水煮開,

然後泡在清水裡至冷卻後將水分排幹, 捏成兩個拳頭大小, 用保鮮膜包著放進冷凍室, 即吃即取。

乾旱地帶生長出的苦苦菜有一種濃烈的苦味, 涼拌或者用泡椒醃制都有不錯的味道, 初食覺得味道苦澀難以下嚥, 但吃久了也會嘗出其中的甘甜來。 在講究憶苦思甜的今天, 吃苦苦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採摘是一件浪漫而又悠閒的事情, 只需要稍稍擠出假期的一小部分時間, 找一個人人跡罕至的地方, 大片的牧場, 空閒的農地, 或者是屋後的矮山, 只要你有足夠耐心和辨識野菜的敏銳眼力, 准能在一個下午的時光裡滿載而歸。

北方人採摘時使用的工具大多是一副膠皮手套, 一身勞動穿的衣服, 一頂遮陽帽,

幾個大的纖維塑膠袋, 而竹籃這種具有十足美感的工具則十分少見, 想來也該是一種遺憾。

試想遙遠的三千年前, 在漁獵時代, 人們過著男獵女采的日子, 男性外出打獵, 女性則採摘可以食用、印染、祭祀、入藥的果蔬和野菜, 這是一項幾乎可與神農嘗百草相媲美的工作, 女性不僅要採摘, 還要辨別山間的植物是否有益, 是否能夠派上用場。

再後來, 採摘的姑娘們大都著青衣白衫, 系紅圍裙, 挎小竹籃, 相互嬉戲著, 伸出青蔥一樣的手指, 劃過欣欣向榮的野菜, 在寂靜的山谷中留下銀鈴一樣的笑聲。 這樣一想, 採摘似乎是一件與人類繁衍生息、薪火相傳息息相關的重要事件。

《詩經·周南》中, 開篇講的就是一個因採摘而起的溫婉美麗的情思故事:一名青年男子, 偶然見到了一位採摘荇菜的姑娘,被她曼妙的身姿和勤勞的品質深深吸引,從此一見傾心。姑娘在田野中任意採摘鮮嫩的荇菜,從左到右無需顧及也無需擔憂,俯仰撿拾間都是樸素自然的自然氣息,也許偶爾還會用清脆的嗓音唱歌,男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打動。

《芣苢》中,人們踏破冬天的殘冰,成群結隊唱著歌到川原上采車前子,一片一片摘下來,一把一把捋下來,兜在衣襟裡,攬在胸口處,一面慶賀春天的到來,一面為饑寒中一鍋鮮嫩的菜湯所欣喜。人們心情愉悅,腳步輕快,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低迷的氣氛。

冬去春來,野菜如同風向標一樣為生活簡單的遠古時期的人們拉開了豐富多彩的帷幕,他們借著採摘,來期待花紅柳綠、鳥飛魚躍,期待融融的春光早日覆蓋大地。

採摘總是與春天有關,大概是因為它飽含希望,人們相互交談著,他們的手撫摸過最茂盛的野菜,與土地和植物做最親密的接觸,和土地對話,和野菜對話,和自然對話,也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窗外植物日漸繁茂的時候,該走出家門,跟著春光親手採摘野菜烹食,讓味蕾與感知回到《詩經》裡,體味千年間沉澱下的野菜的芬芳,這才算不負這盎然的春意。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野蠻生長,不忘初心;

且將一支禿筆長相守;

偶然見到了一位採摘荇菜的姑娘,被她曼妙的身姿和勤勞的品質深深吸引,從此一見傾心。姑娘在田野中任意採摘鮮嫩的荇菜,從左到右無需顧及也無需擔憂,俯仰撿拾間都是樸素自然的自然氣息,也許偶爾還會用清脆的嗓音唱歌,男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打動。

《芣苢》中,人們踏破冬天的殘冰,成群結隊唱著歌到川原上采車前子,一片一片摘下來,一把一把捋下來,兜在衣襟裡,攬在胸口處,一面慶賀春天的到來,一面為饑寒中一鍋鮮嫩的菜湯所欣喜。人們心情愉悅,腳步輕快,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低迷的氣氛。

冬去春來,野菜如同風向標一樣為生活簡單的遠古時期的人們拉開了豐富多彩的帷幕,他們借著採摘,來期待花紅柳綠、鳥飛魚躍,期待融融的春光早日覆蓋大地。

採摘總是與春天有關,大概是因為它飽含希望,人們相互交談著,他們的手撫摸過最茂盛的野菜,與土地和植物做最親密的接觸,和土地對話,和野菜對話,和自然對話,也和自己的內心對話。

窗外植物日漸繁茂的時候,該走出家門,跟著春光親手採摘野菜烹食,讓味蕾與感知回到《詩經》裡,體味千年間沉澱下的野菜的芬芳,這才算不負這盎然的春意。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野蠻生長,不忘初心;

且將一支禿筆長相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