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国使用了近90年德国盒子炮,却没有生产对应口径的弹药,子弹是从哪来的?

盒子炮, 正式名稱應該是毛瑟C96手槍, 一款由德國毛瑟兵工廠研制出來的手槍。 毛瑟手槍堪稱是對中國影響最深的外國手槍了, 無論是民國劇還是抗日劇, 亦或是講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視劇, 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盒子炮誕生于1896年, 但其在歐洲的名聲并不算是第一名槍, 畢竟歐洲還有瓦爾特等多款名槍, 競爭壓力太大了。 反倒是在亞洲, 盒子炮的名聲響亮, 從清政府向德國購買盒子炮開始, 后來又引進了相關圖紙, 盒子炮在東方有了更輝煌的發展。

朝鮮戰爭之后, 解放軍的手槍逐漸從盒子炮換成了蘇聯手槍(后來又換成了國產手槍),

盒子炮開始逐漸退出軍方序列。 不過數目龐大、性能優異的盒子炮并未退役, 而是交給了民兵、警察部隊使用, 比如80年代初的公安民警就仍在使用盒子炮。 一直到90年代, 盒子炮才正式退役, 此時距離它來到中國已經將近90年了。

盒子炮使用的是7.63mm口徑的子彈, 民國時期兵工廠還有生產7.63mm手槍彈, 而建國后兵工廠只生產7.62mm和9mm兩種口徑, 那么中國是如何解決子彈問題的呢?其實辦法比我們想象地簡單。

建國之后, 盒子炮使用的是7.62mm子彈(51式手槍), 7.63mm與7.62mm只相差了0.01mm, 從實際使用情況來說相差無幾, 是完全可以通用的。 實際上中國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國家, 二戰時期, 蘇聯繳獲了大量德國武器,

其中包括了盒子炮。 蘇聯也面臨沒有7.63mm口徑子彈的困境, 最后他們想到的辦法是用7.62mm的TT手槍彈代替, 中國也是從蘇聯那里學到了方法, 于是使用了同為7.62mm的51式手槍彈。

0.01mm的差距, 實際上真沒有太大區別, 所以盒子炮才能在中國使用這么久。 作為替代品的51式手槍彈, 可以說是上世紀中國影響力最高的手槍彈了。 7.62mm手槍彈威力較大, 就是防彈衣(低級別)也擋不住, 后來的54式手槍、79式沖鋒槍、85式沖鋒槍都沒有研發新子彈, 而是沿用了51式手槍彈。 另一方面, 51式手槍彈也有缺點, 大威力帶來的是大后坐力、大噪音, 想要熟練掌握不容易。

其實透過盒子炮與7.62mm口徑的搭配, 也能反應出當時中國的一大問題,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 再到朝鮮戰爭,

解放軍、民兵部隊的武器五花八門, 中式、日式、美式、蘇式、德國……每個國家的槍械對口徑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如果要分別滿足, 只會加重兵工廠的負擔, 因此中國統一了這些武器的彈藥口徑, 比如原先的民24式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仿制品), 將德國制式7.92mm機槍彈改為了蘇聯制式7.62mm機槍彈, 其他武器的情況和民24式差不多, 口徑都被統一, 使得兵工廠生產線的效率大大提高, 撐起了中國武裝部隊的彈藥消耗。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