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隶属我国的文物国宝,100多年前被日本掠夺,我国学者致信天皇要求归还

唐鴻臚井刻石, 是日本從中國掠奪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 現藏日本皇宮。 唐鴻臚井碑本是一塊重逾九噸, 單體十多立方米的駝形天然頑石。 1895年, 清軍將領劉含芳修建四柱方亭, 護衛刻石。 1908年, 日本軍隊將刻石、護衛亭作為日俄戰爭戰利品掠走, 藏于日本皇宮至今。

公元713年, 唐玄宗遣鴻臚卿崔忻從長安前往遼東, 冊封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714年夏天, 使命完成后, 崔忻原路返回長安, 路經都里鎮(今旅順), 為紀念這次冊封盛事, 于黃金山下鑿井兩口, 史稱"鴻臚井"、刻石一塊, 永為證驗。

刻石文字共29字, 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書寫:"敕持節宣勞靺羯使、鴻臚卿崔,

忻井兩口, 永為記驗。 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 做為渤海歸入大唐版圖的歷史見證, 史稱"唐鴻臚井刻石"。 從公元713年至今, "唐鴻臚井刻石"已經經歷了近1300年的歷史。

日俄戰爭(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期間, 日本占據旅順以后, "唐鴻臚井刻石"引起了日軍的注意。 1905年, 日本特務人員來到旅順考察刻石, 次年寫出調查報告, 認為刻石是遼東一塊稀有的唐代石碑, 后將刻石搬移至日本東京。 1908年4月30日, 日本海軍省以日俄戰爭"戰利品"的名義將刻石獻給日本皇宮。

1911年, 日本海軍在旅順的刻石遺址上建立了搬移中國文物的"記功碑", 也就是今天到旅順黃金山仍然能夠看到的"鴻臚井之遺跡"碑。

日俄戰爭期間,

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 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 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 旅順的工廠被炸毀, 房屋被炸毀, 就連寺廟也未能幸免。

耕牛被搶走, 糧食被搶光, 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 日、俄都強拉中國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藥, 服勞役, 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 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 慘遭殺害。

事實上,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只是日本掠走中國文物的冰山一角。 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結束長達五十年時間里, 日本自中國所擄金銀、文物數量巨大。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 中國政府統計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360萬件, 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 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不見蹤影,

而民間流失的文物更是無法估計。

1994年, 當時職教于吉林省白城師范學院的教授王仁富, 在翻看《東北史地考略》時, 想起了遠在日本的"唐鴻臚井刻石", 從此開啟了他長達20年的國寶追討路。 2011年日本大地震, 王仁富向日本皇宮捐款表慰問, 同時詢問"唐鴻臚井刻石"是否保存完好, 不久得到日本皇宮回函, 確認石碑安全無恙。 這也間接成為石碑存于日本皇室的證據。

2014年8月7日,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曾致信日本駐華大使轉交日本天皇, 要求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 4個月過去了, 日本皇室只公開表示收到信件, 但一直未對該會予以答復。 被掠走的歷史文物, 曾經屬于中國, 現在卻存放在日本, 給中日關系帶來嚴重的傷害,

于情于理于法都不適宜, 理應物歸原主、完璧歸趙, 歸還給曾經也是唯一應有的主人——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