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美國媒體報道, 俄羅斯緊急啟動了一項打撈行動, 以回收在2017年試射中落入巴倫支海的“海燕”(Burevestnik)核動力巡航導彈原型彈的殘骸。 由于濺落點位于公海, 所以為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打撈“海燕”殘骸的機會, 如能成功就將能獲得這種核動力巡航導彈的重要情報, 所以俄羅斯必須搶在前頭實施打撈。
在這次打撈行動中, 俄羅斯將派遣三艘專業船只, 其中一艘專門用于打撈導彈危險的核反應堆。 出于保密起見, 俄羅斯官方并沒有透露何時開始行動以及打撈將持續多長時間。
據報道, 俄羅斯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間共試射了四枚“雨燕”, 其中飛行時間最長的持續了兩分鐘, 共飛行了35.4公里, 最短的直持續飛行了幾秒鐘, 飛行距離僅為8公里。 “海燕”巡航導彈用核反應堆為其推進系統提供動力, 從理論上講這種導彈能無限巡航, 拙劣的試射表現說明該彈目前仍處于研發初期。
俄羅斯對“海燕”的設計守口如瓶, 沒有透露該彈的核動力系統到底是采用直接循環還是間接循環設計, 也就是核反應堆直接加熱渦噴發動機進氣產生推力, 還是使用工質進行間接加熱。 由于“海燕”極高的保密等級,
雖然美媒沒有說明到底是哪三艘俄羅斯船只會參加這次打撈任務, 但著名的“琥珀”號很可能位列其中。 這艘間諜船隸屬俄羅斯深海研究總局,
“琥珀”號曾在2017年出現在敘利亞海岸附近,
“琥珀”號還搭載著一艘薩博海眼公司的“老虎”深海機器人, 其最大工作深度1000米, 之前曾有私人公司使用“老虎”在放射性污染嚴重的水下工作。 俄羅斯是在“庫爾斯克”號潛艇災難后采購該裝備的。
目前尚不清楚“海燕”導彈殘骸在海底的分布以及其核反應堆的狀態,但美國軍方早就在密切關注“海燕”的試射,對該彈的濺落點了如指掌。一架美國空軍的WC-130氣象偵察機曾在2017年2月的“海燕”試射后出現在巴倫支海上空,可能是在探測該彈在空中留下的輻射軌跡。美國海軍也擁有很強的深海情報收集和打撈能力,尤其是其秘密的“海狼”級潛艇“卡特”號。2017年9月俄羅斯再次試射“海燕”后不久,該艇在返回母港時懸掛了一面海盜旗,標志成功完成了一次特別任務,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就有從海底打撈蘇聯敏感設備的傳統,上20世紀70年代,中央情報局曾經從從太平洋深處打撈出了蘇聯“高爾夫I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K-129的部分殘骸。因此俄羅斯打撈船是在與時間賽跑,落后一步“海燕”的秘密就可能被美國搶先撈取。
俄羅斯是在“庫爾斯克”號潛艇災難后采購該裝備的。目前尚不清楚“海燕”導彈殘骸在海底的分布以及其核反應堆的狀態,但美國軍方早就在密切關注“海燕”的試射,對該彈的濺落點了如指掌。一架美國空軍的WC-130氣象偵察機曾在2017年2月的“海燕”試射后出現在巴倫支海上空,可能是在探測該彈在空中留下的輻射軌跡。美國海軍也擁有很強的深海情報收集和打撈能力,尤其是其秘密的“海狼”級潛艇“卡特”號。2017年9月俄羅斯再次試射“海燕”后不久,該艇在返回母港時懸掛了一面海盜旗,標志成功完成了一次特別任務,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美國政府在冷戰時期就有從海底打撈蘇聯敏感設備的傳統,上20世紀70年代,中央情報局曾經從從太平洋深處打撈出了蘇聯“高爾夫II”級彈道導彈核潛艇K-129的部分殘骸。因此俄羅斯打撈船是在與時間賽跑,落后一步“海燕”的秘密就可能被美國搶先撈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