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年代的陰沉歲月里,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即將降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中面臨的威脅會西德那樣嚴重, 因為該國是美蘇全面沖突的主要戰場, 其國土會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核戰爭中遭受嚴重破壞。
所以毫不奇怪, 北約認為戰爭一旦爆發, 西德境內的空軍基地會在第一時間內遭受華約的核打擊, 預期壽命相當短暫。 在1967年6月的六日戰爭中, 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空軍基地的突然襲擊也表明, 傳統軍用機場是多么容易遭受攻擊。
在中歐平原, 由飛機、巡航導彈、火箭炮、火炮投擲的戰術核武器進一步削弱了空軍基地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幸存機會。 西德軍用機場缺乏縱深, 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
為了提供一些緩沖區, 西德把軍用機場都建設在該國最西部, 盡量遠離東德邊境, 但這也只能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因為最近的西德空軍基地距離邊境只有129公里。
為了提高核戰爭條件下空軍部隊的生存能力, 西德空軍做了兩手準備。 一方面增強空軍基地的防空能力, 加強機場基礎設施, 提高飛機起降和跑道維修效率。 另一方面在戰時把戰機疏散到簡易機場甚至是高速公路上起飛迎敵。
20世紀60年代初, 西德空軍開始從美國購入大批洛克希德F-104“星際戰斗機”。
由于起降性能差, F-104需要一條維護良好的長跑道才能起飛, 但這在戰爭初期很容易遭受攻擊。 即使裝備有減速傘, F-104也需要幾乎1.6公里長的瀝青跑道才能停下來。 西德空軍一口氣購買了900多架星際戰斗機, 那么在戰時怎樣讓這些戰斗機分散作戰呢?
解決方案就是奇葩的火箭垂直發射系統, 該系統由西德空軍和洛克希德公司共同研制, 名為“零長度發射”(ZELL)。 通過把F-104戰斗機架在一個傾斜發射平臺上, 然后在F-104自身J79渦噴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和懸掛在后機身下方的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的推動下徐徐升空, 就像發射火箭一般。
按照設想, 西德空軍將把數十架核武裝F-104 ZELL分散部署在谷倉中或森林邊緣, 在戰爭爆發時升空對華約目標實施打擊。 由于全面核戰爭將會摧毀西德境內的大部分機場, 為了讓這些完成打擊任務后幸存的F-104降落,規劃者們設想通過攔阻降落方式輔助戰斗機降落在高速公路或簡易機場。F-104G自帶艦載機般的尾鉤,降落中放下勾住攔阻索后,就能在陸基攔阻系統的輔助下在短距離內停止下來。
西德在ZELL項目上花費了2500多萬美元,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和巴伐利亞州進行世紀發射試驗,證明了這個概念在設計上是成功的。但ZELL系統龐大的移動發射平臺操作費用昂貴且難以運輸,一旦被敵機發現就難逃被擊毀的厄運。此外該系統的可靠性也成問題,尤其是在加上掛載有核武器的F-104G之后,一旦發射失敗就可能導致墜機,進而引發核彈丟失事故。綜合考慮之下,西德空軍在1966年放棄了該項目,轉而資助更實用的垂直起降戰機的研制。
無獨有偶,蘇聯在同一時期也進行了米格-19/SM-30火箭助推零長度起飛測試,最后因相同原因而取消項目。
為了讓這些完成打擊任務后幸存的F-104降落,規劃者們設想通過攔阻降落方式輔助戰斗機降落在高速公路或簡易機場。F-104G自帶艦載機般的尾鉤,降落中放下勾住攔阻索后,就能在陸基攔阻系統的輔助下在短距離內停止下來。西德在ZELL項目上花費了2500多萬美元,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和巴伐利亞州進行世紀發射試驗,證明了這個概念在設計上是成功的。但ZELL系統龐大的移動發射平臺操作費用昂貴且難以運輸,一旦被敵機發現就難逃被擊毀的厄運。此外該系統的可靠性也成問題,尤其是在加上掛載有核武器的F-104G之后,一旦發射失敗就可能導致墜機,進而引發核彈丟失事故。綜合考慮之下,西德空軍在1966年放棄了該項目,轉而資助更實用的垂直起降戰機的研制。
無獨有偶,蘇聯在同一時期也進行了米格-19/SM-30火箭助推零長度起飛測試,最后因相同原因而取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