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这个日本人非常可怕,若采用他的战略,中日之战结果可能要改写

在1931年9月18日, 日軍自行炸毀鐵軌, 卻誣陷說是中國軍隊做的, 從而對北大營進行了炮轟, 由此攻占了沈陽城, 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而后日軍又陸續占領了東北三省。

其實在1929年的時候, 日軍就派人進入我國, 對東北地區地形進行考察, 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就是準備在武力上對抗當時東北地區的軍隊, 而這一切的最初策劃人、幕后指揮者就是石原莞爾。 但令人們感到氣憤的是, 1945年日本戰敗以后, 他逃脫了軍事法庭的懲罰, 僥幸沒有成為戰犯,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石原莞爾, 他在1889年1月18日出生,

是陸軍的一名中將, 并且也是日本軍校創辦以來最為聰明優秀的學生, 曾到歐洲等地學習軍事。

他對世界的形勢分析得十分準確, 總結成自己的理論, 是當時日本軍中許多人的偶像。 1931年, 在他的密謀指揮下, 才有了舉世震驚的九一八事變, 隨后他便榮升了關東軍作戰部的部長。 大家所經常聽到的 "以戰養戰"策略, 就是他戰略的最好概括。

不過在隨后的軍部討論中, 他與當時的首相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他針對國際當時的形勢進行分析, 認為當下他們的國家不應該進一步對中國進行侵略, 而是應該專心發展好東北, 融合東北的資源, 從而逐漸強大, 最后無人能敵。

幸好當時作為首相的東條沒有采用這個戰略,

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中日之戰勝負未可知也。 他只是想盡快的將中國拿下,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分歧, 石原莞爾選擇了退出軍役。 后來他將自己定位為受到首相迫害的和平主義者, 并發表了數本著作來闡釋自己對戰爭和世界未來的看法。

1947年國際法庭在山形縣設立臨時法庭, 對戰犯進行審問。 而石原莞爾以證人的身份來到法庭之上并做出發言。 石原莞爾并沒有推卸在九一八事變中的責任, 但他的證詞表明, 這一事件是受到了關東軍以及總司令部的認可和支持。

正是因此, 這些話成為了日軍侵華最好的證據, 也使得他沒有被列入戰犯的行列。 不過他的結局也并不是很好。 由于早年間在軍中時身體受到傷害而引發膀胱癌,

在1949年8月15日他因癌癥病死在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