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雄安新区:被“千年大计”改变的小县城们

位于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內的管委會。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16日《南方周末》)

這條路兩邊因為容納了許多央企辦事處而被人稱為“央企一條街”——馬路全長約四公里, 一年之內涌入了上百家大公司, 其中央企占到一半。

S334, 是一條由雄縣去往容城、安新的必經之路。 和華北平原上大多數風景類似, 這條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和不規則生長的楊樹林。 但從去年起, 這條路上又多了新東西, 成片的油松、側柏、核桃、銀杏, 每棵樹身上還捆著一個黃色的小帶子, 聽說還會有櫻花和海棠。

“那上面都有二維碼的。

”陳亞飛在雄縣生活了43年, 但在這條路上開出租車卻僅有3個月, 這3個月內, 他已經無數次向乘客說起這句話。

這些帶著二維碼的樹, 正是雄安新區的標記之一, 這項被稱作“千年秀林”的綠化工程, 直觀地將這里與河北其他地方劃開了界限。

2017年4月1日, 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區, 新區囊括容城、雄縣、安新三地及周邊部分區域, 起步區100平方公里, 中期發展區200平方公里, 遠期控制區約2000平方公里, 被定義為繼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之后, 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在這片原本以制鞋、服裝加工、塑料生產而著稱的土地上, 一個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規劃就這樣驟然落地了。

但眼下, 如果你去雄安新區參觀,

像“千年秀林”這樣直觀的變化還不多。 除了隨處可見的標語和廣告牌之外, 參觀者只有到那個現代化的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里, 才能一窺新區端倪。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位于容城奧威路, 是雄安新區的“基建第一標”, 占地24公頃, 總投資8億元, 于2017年10月9日正式招標, 2018年3月28日落成, 為了樹立低碳環保生活新標準, 項目落成后僅一個月, 這里就禁止燃油車進入。

新雄安與老縣城

從白洋淀車站出來, 第一眼望到的, 是大片荒地和遠處低矮的房子。 車站目前還沒有出租車等候區, 公交的指示牌也不明確, 偌大的廣場上到處都是拉客的司機。 僅從第一印象看, 你完全感受不到這里就是中國近兩年來宣布的最大城市規劃——雄安新區。

自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落成以來, 陳亞飛經常送人到這兒參觀。 由于汽車不能進, 他總是會給別人一張名片, 并告訴對方從哪里走出來更近, 要用車可以給他打電話。

陳亞飛是白洋淀漁民家的孩子, 今年43歲, 方臉, 黑瘦, 戴一副褐色石頭眼鏡。 開出租車之前, 他做過小生意, 擺過小吃攤, 還開了十多年的大貨車, 往山西運塑料制品、往北京拉粽葉。 雄安新區落地前, 他把手里的積蓄拿出來買了套房, 又買了這輛出租車。 之前都租給別人, 現在自己開。

因為縣城里的出租車都不打表, 派名片接活, 成了保證生意的一種手段, 雄安新區的出租司機幾乎每個人都有名片。 幾個月來, 陳亞飛往市民服務中心接送過許多客人。 但他自己只進去過一次,

是帶家人參觀。

在陳亞飛眼里,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更像一個“景點”。 這個代表了雄安未來的示范區, 擁有干凈整潔的街道和許多隨時面帶笑容、等待解答你疑惑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外表看起來就和頂級航空公司的空乘差不多。

盡管常駐市民服務中心的基本都是工作人員, 但互聯網巨頭京東還是開了兩家標志性的無人超市。 即便這片建筑群的作用實際是為企業、政府和百姓辦事提供便利, 一家裝修華麗的中信書店還是選在這里落地。

除此之外, 參觀者們還能在這里享受剛開業僅一周的星巴克以及各種大城市常見的時髦餐廳。 而縣城里只有驢肉火燒和羊肉面。 你還能隨處看到許多在北京和上海也很少見的新款共享單車——它們也是為雄安新區專門打造。

這在縣城里同樣沒有。

事實上, 僅這一個項目, 就讓新雄安與老縣城之間差距明顯。 在5公里外, 容城依然是一副河北小縣的風貌, 小商販們仍然喜歡在路邊擺攤, 10層以上的樓房總共也沒幾棟, 隨便轉進一個巷子, 就能看到一些居民依舊住在自建的平房中。

這兩幅完全不同的畫面之間, 橫貫縣城, 連通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奧威路, 算是一個交界。 也是混雜了兩種風格的存在。 這條路兩邊因為容納了許多央企辦事處而被人稱為“央企一條街”——馬路全長約四公里, 一年之內涌入了上百家大公司, 其中央企占到一半。

與印象中的那些企業總部相比, 大名鼎鼎的騰訊蜷縮在一棟看著像售樓處或小飯館的平房里, 馬云的阿里巴巴則與一家酒店合用一棟大樓——阿里巴巴租用了酒店的一部分,它的招牌甚至還沒有酒店醒目。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國企們,則遍布每一幢原本是KTV、酒店或者工廠大樓的門面房里。

這些大公司來了雄安卻只能租房。自新區成立以來,為了從源頭上杜絕炒房現象,雄安新區不僅杜絕了大部分房產交易,還徹底停掉了幾乎所有公開土地出讓的行為,私人蓋房也受到嚴格管控。

2017年5月9日,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發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建設雄安新區,“不搞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財政,嚴禁大規模搞房地產開發”,要“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路子”。

這也許意味著雄安新區未來將建立以租賃為主的土地收儲制度,土地將始終掌握在政府手里。眼下在雄安新區,已找不到一家還在營業的中介或售樓處,過去一年也沒有企業能夠在這里拿到項目或者土地。此外還有像華夏幸福這種,曾與當地簽署過土地開發協議的企業,其相關協議也在新區成立后失效。華夏幸福當時表示,愿意無條件服從后續安排。

騰訊、阿里乃至諸多央企的入駐眼下還沒有給雄安帶來實際的效益,入駐的企業大多只是開一個辦事處,并沒有實際業務,但這已經抬高了當地租金的價格。據陳亞飛講,容城門面房的租金已經漲了四五倍,有的門面樓原本一年租十幾萬,現在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當地人根本租不起。

“早知道應該多買幾間門面房。”陳亞飛埋怨。他以前對奧威路很熟悉,這里曾經遍布各種服裝廠,他有不少熟人曾在這條路上上班。而現在,這條略顯陌生的“央企大街”幾乎和他沒有關系了。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環保先行

對陳亞飛來說,之所以把出租車收回來自己開,一方面是因為他已到了不想再外出打拼的年齡,另一方面是,他想不到自己還能做什么。

雄安新區落地之后,他原本覺得機會來了,想同朋友一起搞建材生意。但因為房地產乃至施工建設都受到嚴格管控,連他鄰居家兒子結婚用的新房,蓋了一半也被停掉了。所以這個想法也就丟掉了。

一切都要按照高規格、高標準來規劃,很多名詞和說法他連聽都沒聽過。為了供家里三個孩子上學,他只能把出租車收回來自己開,起碼多份收入。

新區帶來了新規矩,這給陳亞飛這樣的“土著們”一種直接的撕裂感,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一方面對此深感興趣,一方面又對未來有些焦慮。

與他一樣感到焦慮的,還有32歲的張慶恕。他在安新縣一家鞋材店打工,這家店處于制鞋供應鏈的中間環節,而今許多小作坊關張導致他們需要去找其他的材料生產者。“如果真停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工作”。

雄安新區眼下秉持“環保先行”的方針,雖然《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總綱要》已于2018年4月出臺,但具體的規劃建設還在調研、調整之中。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實驗田,脫離低端產業,引入高端產業,這中間必要的取舍,也是打造新區的關鍵。

張慶恕是個瘦高個,笑起來很靦腆。三年前,他和同村的兄弟從山東來到安新縣下著名的“鞋城”三臺鎮打工,替一位南方老板照看店鋪,每月有四五千收入。對他來說,那是一段相當舒服的日子。

地方傳統產業與雄安新區的碰撞,正在張慶恕這樣的外來務工者身上顯現,雄安新區囊括的容城、安新和雄縣,原本都有各自擅長的經濟產業。以白洋淀旅游為主業的安新,另一大收入就是制鞋業。在位于容城與安新之間的三臺鎮,隨處可見巨大的制鞋工廠和鞋材經銷中心。這里曾被稱作“北方鞋都”。頂峰時期曾有上千家制鞋企業,產品遠銷俄羅斯、匈牙利等國。

而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所在的容城縣,此前則被稱作“北方服裝名城”。寫有這個名字的牌樓至今還聳立在高速收費站的入口。容城的服裝產業起步于1970年代,轄區內曾有上萬人從事服裝制造工作,到2017年底,全縣仍有服裝企業945家,年產各類服裝4.5億件,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2家。

陳亞飛的老家雄縣,則以大大小小的塑料制品而聞名,那曾是縣城過去幾十年來的經濟支柱。其中由雄縣人昝賀伏創立的帥康座椅,是當地最知名的企業。他們曾在2015年為國慶閱兵提供觀禮臺座椅。

除了官方統計的數據之外,據陳亞飛講,三個縣里還有更多的小作坊散布在村里,只要懂技術,雇幾個人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搞。

傳統制造業的繁榮,曾是吸引張慶恕來此工作的原因。可現在,規模大一些的鞋廠、服裝廠、塑料廠不少被遷往外地,留下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從2017年底的環保督查開始,各類存在污染或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基本關停。2018年7月12日,新區管委會還就環保問題專門約談了容城、安新兩地政府的主要負責人,隨后一些陳亞飛口中的小工廠、小作坊也陸續查封。

在陳亞飛的記憶里,新區對環保的管控前所未見,“以前都是查的時候關掉,過一段又開”。可現在取締的廠子再也沒了蹤影,他有好幾個朋友因此都賦閑在家,無所事事。

按照《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新區要建設綠色智慧新城,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這讓當地原本擅長的制鞋、服裝加工等產業陷入了尷尬境地,除了小作坊要被關停以外,許多大廠也要遷走。

對這片幾十年都靠自主發展的區域來說,從天而降的“國家大計”既是禮物,也是一份意外。這中間,少不了新定位與舊格局之間的碰撞。

到目前為止,新遷入的企業還并沒有提供實際的效益和就業機會。大部分遷入雄安的大公司都還只有一間“辦事處”,并沒有開展具體業務。張慶恕擔心,就算這些企業真的來了自己也很難找到工作。“大公司要的肯定都是人才,像我們這樣農村跑出來的,估計沒戲”。

外來企業熱衷租樓的現象,也讓一些當地小企業“選擇性”結業。據奧威路上一家經貿公司老板講,這條路上曾有一家擁有五百多名工人的服裝廠一夜間關門了,因為廠主選擇把房子租了出去,那樣能賺更多錢。

事實上,不少當地人對環保治理都是持支持態度,幾年前,白洋淀這邊污染嚴重,經常會起霧霾,嚴重時連路都看不清。

而這一年多來,最明顯的感覺是天空變藍了。陳亞飛也說,環境保護畢竟是長遠算盤,肯定要搞。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區時,陳亞飛和大多數本地人一樣馬上聯想到“拆遷”、“補償”、“高薪就業”。可一年過去了,最初的興奮被時間沖淡,而隨著變革的來臨,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

但新的總還是比舊的好。在談到雄安新區落地以前,陳亞飛更是直搖頭,“那時候更不行,很多事沒人管,為什么這邊的出租車都不打表,因為我們現在的起步價還是按2004年的油價制定的,2元錢,這些事一直沒人管”。

“要慢慢理解”

即便完全遵照以往成功的經驗,一個國家級新區的落地也總會引起各種爭議和討論。有人對改變不適,也有人欣然迎接未來。

當43歲的陳亞飛和32歲的張慶恕對未來出路感到焦慮時,25歲的白洋淀導游楊紫,卻認為雄安新區的設立讓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了。比如街道上更安全了,旅游景點也更規范了。作為職業導游,她覺得,規范的管理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源。

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自然生態濕地,白洋淀在2016年就曾爆出“村民組織黑船拉客”“提供低俗表演”“門票銷售不透明”等亂象。而現在,雖然還是會看到類似“異國風情”這樣略顯奇葩的節目,但游船組織和景區門票銷售則已經相當規范,由于乘船路線較長,當地還為散客提供了“拼團”服務,全程6小時的游覽人均花費在一百多元,并配備了導游,盡量不讓游客多花冤枉錢。

楊紫在白洋淀旅游區內做導游已經兩年。在她看來這些事情都要逐漸去改變,改變的過程總會有人不滿意。“本地人靠水吃水一輩子了,要慢慢理解”。

在29歲的北京人孟延看來,雄安新區就該是這個樣子,為了長遠發展,必須淘汰掉一批產業。他覺得,現在正是作出改變的時候,如果不從根源上改變某些事,而只是無計劃地搞建設,那么到頭來新區也還是會變“縣城”,頂多是個大一點的縣城。

孟延是一家無人車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他所在的公司在雄安新區成立后不久就遷了進來。他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內調試車輛,并尋找以后可能的應用場景。無人車在這個現代化的中心內并不算扎眼,但在陳亞飛這樣的縣城人眼里,卻是從沒見過的新事物,每當孟延在路邊操縱無人車時,總會引來不少人圍觀。

但眼下新區里的大多數人,還是像陳亞飛這樣,肩抗家庭重擔的普通人。過去一年里,讓陳亞飛印象最深的,還是2017年4月1日親眼看到那些從北京、天津連夜趕來,懷里都揣著現金的炒房客。在此之前,他從來沒見過那么多來買房的人,也從來沒想到有一天,“炒房”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不過,隨著新區各項新規的推進,陳亞飛們的思路也在逐步改變,尤其是面對下一代時。他的大女兒今年讀高二,學習成績不賴,他不敢輕易對女兒的前途指手畫腳,總覺得自己啥都不懂。他說,以前這里的人不怎么重視教育,但現在必須重視。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里曾提出,要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這些是陳亞飛一輩子都沒聽過的詞,但他相信,自己的孩子們一定會懂。

事實上,大多數本地人還是認可目前新區的管理措施。也相信各種基建規劃是早晚的事,只是對于這個普通了幾十年的小縣城來說,等待的過程有些熬人。

(應受訪者要求,楊紫、孟延為化名)

馬云的阿里巴巴則與一家酒店合用一棟大樓——阿里巴巴租用了酒店的一部分,它的招牌甚至還沒有酒店醒目。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國企們,則遍布每一幢原本是KTV、酒店或者工廠大樓的門面房里。

這些大公司來了雄安卻只能租房。自新區成立以來,為了從源頭上杜絕炒房現象,雄安新區不僅杜絕了大部分房產交易,還徹底停掉了幾乎所有公開土地出讓的行為,私人蓋房也受到嚴格管控。

2017年5月9日,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刊發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建設雄安新區,“不搞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財政,嚴禁大規模搞房地產開發”,要“探索全新的房地產改革路子”。

這也許意味著雄安新區未來將建立以租賃為主的土地收儲制度,土地將始終掌握在政府手里。眼下在雄安新區,已找不到一家還在營業的中介或售樓處,過去一年也沒有企業能夠在這里拿到項目或者土地。此外還有像華夏幸福這種,曾與當地簽署過土地開發協議的企業,其相關協議也在新區成立后失效。華夏幸福當時表示,愿意無條件服從后續安排。

騰訊、阿里乃至諸多央企的入駐眼下還沒有給雄安帶來實際的效益,入駐的企業大多只是開一個辦事處,并沒有實際業務,但這已經抬高了當地租金的價格。據陳亞飛講,容城門面房的租金已經漲了四五倍,有的門面樓原本一年租十幾萬,現在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當地人根本租不起。

“早知道應該多買幾間門面房。”陳亞飛埋怨。他以前對奧威路很熟悉,這里曾經遍布各種服裝廠,他有不少熟人曾在這條路上上班。而現在,這條略顯陌生的“央企大街”幾乎和他沒有關系了。

(南方周末記者 劉詩洋/圖)

環保先行

對陳亞飛來說,之所以把出租車收回來自己開,一方面是因為他已到了不想再外出打拼的年齡,另一方面是,他想不到自己還能做什么。

雄安新區落地之后,他原本覺得機會來了,想同朋友一起搞建材生意。但因為房地產乃至施工建設都受到嚴格管控,連他鄰居家兒子結婚用的新房,蓋了一半也被停掉了。所以這個想法也就丟掉了。

一切都要按照高規格、高標準來規劃,很多名詞和說法他連聽都沒聽過。為了供家里三個孩子上學,他只能把出租車收回來自己開,起碼多份收入。

新區帶來了新規矩,這給陳亞飛這樣的“土著們”一種直接的撕裂感,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一方面對此深感興趣,一方面又對未來有些焦慮。

與他一樣感到焦慮的,還有32歲的張慶恕。他在安新縣一家鞋材店打工,這家店處于制鞋供應鏈的中間環節,而今許多小作坊關張導致他們需要去找其他的材料生產者。“如果真停了,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工作”。

雄安新區眼下秉持“環保先行”的方針,雖然《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總綱要》已于2018年4月出臺,但具體的規劃建設還在調研、調整之中。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實驗田,脫離低端產業,引入高端產業,這中間必要的取舍,也是打造新區的關鍵。

張慶恕是個瘦高個,笑起來很靦腆。三年前,他和同村的兄弟從山東來到安新縣下著名的“鞋城”三臺鎮打工,替一位南方老板照看店鋪,每月有四五千收入。對他來說,那是一段相當舒服的日子。

地方傳統產業與雄安新區的碰撞,正在張慶恕這樣的外來務工者身上顯現,雄安新區囊括的容城、安新和雄縣,原本都有各自擅長的經濟產業。以白洋淀旅游為主業的安新,另一大收入就是制鞋業。在位于容城與安新之間的三臺鎮,隨處可見巨大的制鞋工廠和鞋材經銷中心。這里曾被稱作“北方鞋都”。頂峰時期曾有上千家制鞋企業,產品遠銷俄羅斯、匈牙利等國。

而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所在的容城縣,此前則被稱作“北方服裝名城”。寫有這個名字的牌樓至今還聳立在高速收費站的入口。容城的服裝產業起步于1970年代,轄區內曾有上萬人從事服裝制造工作,到2017年底,全縣仍有服裝企業945家,年產各類服裝4.5億件,銷售收入在億元以上的企業就有12家。

陳亞飛的老家雄縣,則以大大小小的塑料制品而聞名,那曾是縣城過去幾十年來的經濟支柱。其中由雄縣人昝賀伏創立的帥康座椅,是當地最知名的企業。他們曾在2015年為國慶閱兵提供觀禮臺座椅。

除了官方統計的數據之外,據陳亞飛講,三個縣里還有更多的小作坊散布在村里,只要懂技術,雇幾個人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搞。

傳統制造業的繁榮,曾是吸引張慶恕來此工作的原因。可現在,規模大一些的鞋廠、服裝廠、塑料廠不少被遷往外地,留下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從2017年底的環保督查開始,各類存在污染或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基本關停。2018年7月12日,新區管委會還就環保問題專門約談了容城、安新兩地政府的主要負責人,隨后一些陳亞飛口中的小工廠、小作坊也陸續查封。

在陳亞飛的記憶里,新區對環保的管控前所未見,“以前都是查的時候關掉,過一段又開”。可現在取締的廠子再也沒了蹤影,他有好幾個朋友因此都賦閑在家,無所事事。

按照《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新區要建設綠色智慧新城,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這讓當地原本擅長的制鞋、服裝加工等產業陷入了尷尬境地,除了小作坊要被關停以外,許多大廠也要遷走。

對這片幾十年都靠自主發展的區域來說,從天而降的“國家大計”既是禮物,也是一份意外。這中間,少不了新定位與舊格局之間的碰撞。

到目前為止,新遷入的企業還并沒有提供實際的效益和就業機會。大部分遷入雄安的大公司都還只有一間“辦事處”,并沒有開展具體業務。張慶恕擔心,就算這些企業真的來了自己也很難找到工作。“大公司要的肯定都是人才,像我們這樣農村跑出來的,估計沒戲”。

外來企業熱衷租樓的現象,也讓一些當地小企業“選擇性”結業。據奧威路上一家經貿公司老板講,這條路上曾有一家擁有五百多名工人的服裝廠一夜間關門了,因為廠主選擇把房子租了出去,那樣能賺更多錢。

事實上,不少當地人對環保治理都是持支持態度,幾年前,白洋淀這邊污染嚴重,經常會起霧霾,嚴重時連路都看不清。

而這一年多來,最明顯的感覺是天空變藍了。陳亞飛也說,環境保護畢竟是長遠算盤,肯定要搞。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區時,陳亞飛和大多數本地人一樣馬上聯想到“拆遷”、“補償”、“高薪就業”。可一年過去了,最初的興奮被時間沖淡,而隨著變革的來臨,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

但新的總還是比舊的好。在談到雄安新區落地以前,陳亞飛更是直搖頭,“那時候更不行,很多事沒人管,為什么這邊的出租車都不打表,因為我們現在的起步價還是按2004年的油價制定的,2元錢,這些事一直沒人管”。

“要慢慢理解”

即便完全遵照以往成功的經驗,一個國家級新區的落地也總會引起各種爭議和討論。有人對改變不適,也有人欣然迎接未來。

當43歲的陳亞飛和32歲的張慶恕對未來出路感到焦慮時,25歲的白洋淀導游楊紫,卻認為雄安新區的設立讓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了。比如街道上更安全了,旅游景點也更規范了。作為職業導游,她覺得,規范的管理才是一切發展的根源。

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自然生態濕地,白洋淀在2016年就曾爆出“村民組織黑船拉客”“提供低俗表演”“門票銷售不透明”等亂象。而現在,雖然還是會看到類似“異國風情”這樣略顯奇葩的節目,但游船組織和景區門票銷售則已經相當規范,由于乘船路線較長,當地還為散客提供了“拼團”服務,全程6小時的游覽人均花費在一百多元,并配備了導游,盡量不讓游客多花冤枉錢。

楊紫在白洋淀旅游區內做導游已經兩年。在她看來這些事情都要逐漸去改變,改變的過程總會有人不滿意。“本地人靠水吃水一輩子了,要慢慢理解”。

在29歲的北京人孟延看來,雄安新區就該是這個樣子,為了長遠發展,必須淘汰掉一批產業。他覺得,現在正是作出改變的時候,如果不從根源上改變某些事,而只是無計劃地搞建設,那么到頭來新區也還是會變“縣城”,頂多是個大一點的縣城。

孟延是一家無人車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他所在的公司在雄安新區成立后不久就遷了進來。他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內調試車輛,并尋找以后可能的應用場景。無人車在這個現代化的中心內并不算扎眼,但在陳亞飛這樣的縣城人眼里,卻是從沒見過的新事物,每當孟延在路邊操縱無人車時,總會引來不少人圍觀。

但眼下新區里的大多數人,還是像陳亞飛這樣,肩抗家庭重擔的普通人。過去一年里,讓陳亞飛印象最深的,還是2017年4月1日親眼看到那些從北京、天津連夜趕來,懷里都揣著現金的炒房客。在此之前,他從來沒見過那么多來買房的人,也從來沒想到有一天,“炒房”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不過,隨著新區各項新規的推進,陳亞飛們的思路也在逐步改變,尤其是面對下一代時。他的大女兒今年讀高二,學習成績不賴,他不敢輕易對女兒的前途指手畫腳,總覺得自己啥都不懂。他說,以前這里的人不怎么重視教育,但現在必須重視。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里曾提出,要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這些是陳亞飛一輩子都沒聽過的詞,但他相信,自己的孩子們一定會懂。

事實上,大多數本地人還是認可目前新區的管理措施。也相信各種基建規劃是早晚的事,只是對于這個普通了幾十年的小縣城來說,等待的過程有些熬人。

(應受訪者要求,楊紫、孟延為化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