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阳气就是人的“根源”!立秋后要守阳气,中医教你如何在秋天潜藏阳气

陽氣就是真氣, 儲藏在腎里,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氣, 常說的元氣大傷, 即是傷了陽氣。 黃帝內經中講“陽化氣, 陰成形。 ”陽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 陰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 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 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 就會死亡。 所以, 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

陽氣環繞在身體之外, 好比一件雨衣。 不同的是這件雨衣和人的健康狀態有著直接聯系, 因此防御功能也往往有所變化。 相比于等身體自己把窟窿堵上, 我們主動補陽氣能更快地取得效果。 從陽氣受損到人真正發病, 通常要有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在未生病之前,

很多人就出現了陽氣不足的問題——畏寒肢冷、少氣懶言、頭腦昏沉都可能是陽氣不足。 《黃帝內經》提倡:夏天要養陽, 秋天要潛陽, 冬天要養陰, 立秋后守住陽氣, 整個冬天都少生病!我們可以在秋天溫補陽氣, 用食物養陰, 以備整個冬天的使用!

1、泡腳

秋季養生要根據“萬物秋收, 肺旺氣躁”的特點, 突出 “潤”和“靜” 兩個字, 為冬令的陽氣潛藏做準備。 浙江省中山醫院老年病科涂毅萍主任醫師則表示, 秋季早晚溫差大, 很多年老體弱的人都會因為寒氣侵體而容易生病, 而泡腳則是驅除寒氣的好方法。 千萬不要小看泡腳, 因為腳底有涌泉穴, 溫暖涌泉穴, 既能幫助我們溫補腎陽之氣, 等于封住了一個疾病的入口。

2、艾灸

艾, 純陽之物, 可補陽氣, 季節轉換時艾灸可顯著增強身體陽氣, 更重要的是能將夏天的陰寒濕邪氣竭力的驅趕外散, 所以此季要重灸。

3、運動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谷氣消, 血脈流通, 病不得生, 人只要動一動, 搖一搖, 那么就氣血流通, 百病不生了。 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詮釋。 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 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 不動的是身體。 上班時坐在辦公室里, 出門就坐車, 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 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 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 氣血都瘀滯了, 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 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

所以要想身體健康, 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4、拍打督脈

用一根木棒, 每天早晨起床后, 拍打自己的督脈以及全身各處, 感覺到全身溫暖發熱, 舒服就可以了。 這個方法也能很好溫補陽氣。

5、食養(食療養生)

秋季的食療可以總結為16個字:秋燥傷肺, 宜潤忌辛, 肺燥傷肝, 養陰增酸。

食療養生是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燥邪傷肺, 應少吃辛辣食物, 防止辛溫助熱火上澆油, 加重肺燥癥狀。 何富樂建議, 秋季可適當吃點酸味食物, 因為從中醫五行相生相克來講, 肺屬金, 肝屬木, 金旺能克木, 使肝木受損, 而酸可以強盛肝木, 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 但不可食用過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