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清朝灭亡之前,这场永载史册的考试,没能在北京举行……

【本文為騰訊獨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文|凱祺

1905年, 在張之洞、袁世凱一幫大臣們吵吵嚷嚷之下, 中國科舉制度被廢除了。 全天下的讀書人頓時有一種天崩地裂之感, 多少年來傳承下來的經典沒用了, 多少年來奮斗的目標被打碎了, 多少代人的愿望泡湯了。

有人說, 科舉的存在毀了一批讀書人, 而科舉的廢除, 毀了一個王朝。

提到科舉考試, 就不得不說貢院。 貢院始建于唐朝, 是我國古代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 北京貢院建于明永樂年間, 它既是明清時期會試的考場, 也是順天府(北京)鄉試的地方。 自明朝起,

鄉試每三年一次, 在秋天舉行, 故又稱“秋闈”, 全國的會試考試也是每三年一次, 春天舉行, 故稱“春闈”, 考期九天。


(北京貢院內景)

大批舉子從全國各地趕往京師, 有人甚至不遠萬里從吳越、川貴等偏遠之地奔來, 在交通極不發達的古代, 其艱辛可想而知。 每次赴京趕考者少則千余人, 多則數千人, 再加上尾隨而來的書童、仆役, 場景十分壯觀, 而北京就如同這群寒窗苦讀的學子們朝圣的目的地一般。 對于古代的讀書人來說, 貢院無疑是一個崇高的詞匯。 能到京城的貢院進行科考, 足以讓人激動。

最后一次科舉考試

1901年本應是會試正科舉行之年, 但那一年正好趕上光緒皇帝三旬壽辰, 依照清朝慣例, 應該改正科為恩科, 正科則推遲一年舉行(有時也會提前一年),

于次年壬寅(1902年)舉行。 但由于1900年的庚子之變,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微服出逃, 八國聯軍侵占北京, 庚子鄉試停科, 導致原定的會試無法在北京如期舉行。

光緒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回鑾”途中, 在開封批準了山東巡撫袁世凱的“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 并將該章程通行各省。 此后9天內, 慈禧太后下旨, 命已經被耽誤的1901年會試, 延期到1903年在河南貢院舉行(“明年會試, 著展至癸卯舉行;順天鄉試, 于明年八月間暫借河南貢院舉行……次年會試, 仍舊河南貢院辦理”)。

全國會試改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舉行, 這在中國科舉考試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為何是開封的河南貢院?

庚子之變中, 北京貢院被八國聯軍焚毀, 京師沒有了適合順天鄉試和會試的場所, 要在短時間內修復或重建北京貢院, 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時朝野上下還紛紛傳說修貢院不吉利, 大明王朝因修貢院而亡國, 再加上庚子賠款數額巨大, 一時半會拿不出足夠的錢, 所以只有另謀他處舉辦考試了。

1841年, 黃河沖決開封府城西北堤岸, 開封被淹, 城內的河南貢院因此浩劫面目全非。 翌年, 修葺一新的河南貢院據說有1萬多間考舍, 聞名全國, 從此與北京順天貢院、南京江南貢院、廣州兩廣貢院并稱中國四大貢院。 所以占地頗廣、號舍眾多、條件較好的河南貢院有條件承擔順天鄉試和全國會試。

義和團運動發展以直隸、京津、太原、山東等地最為迅猛,

八國聯軍為防止這些地區的人民反抗, 在《和議十二款》的第二款中就明確規定:“諸國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鎮, 五年內概不得舉行文武各等考試。 ”

為什么要以停止考試為懲罰呢?英國外務大臣藍斯唐在上議院答斯賓賽伯爵詞中給出了解釋, 他說:“緣中國官吏均由考試而來, 今停試五年, 已絕其少年入仕之路, 故此法尤較一切為重要。 ”如若在北京或其他義和團活動頻繁之地區舉行考試, 勢必會引起外交糾紛, 但河南不似上述地區, 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最后, 河南貢院設在省城開封, 開封地處中原、位置適中、交通便利。 明清以來, 開封一直被譽為“中原名城”、“八省通衢”, 方便全國各地的考生趕往此處。

另外, 開封距離京師較近, 便于朝廷考試大員的往來, 也確保貢士們能迅速赴京參加殿試。

(河南大學大禮堂, 原河南貢院舊址)

風雨飄搖中的大清朝最終于1904年3月在河南貢院舉行了甲辰會試——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會試。

現在的河南大學明倫校區, 當時的河南貢院, 也因此成為中國科舉制度的終結地。

參考文獻:

于紅英:《中國最后一次科舉考試》, 《中國檔案報》, 2003年5月。

白婧、郭鵬(編著):《明清學子課業批改集》, 聚協昌博物館, 2013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