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道徽州黑乎乎的傳統美食,吃過的同志請舉手

美食, 是人最深的鄉愁。 一個人長大後, 總有些滋味, 只能停留在回憶裡。 無論去過多少地方, 吃過多少珍饈佳餚, 你最懷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而吃在嘴裡的那一口烏米飯, 無疑能讓你的味蕾瞬間找回那種濃濃的鄉愁。

5月22日, 農曆四月初八, 地處皖南山區的徽州有一個吃烏飯傳統習俗。 這天, 當地老百姓都喜歡採摘些南燭枝葉漬汁浸米, 搗爛後浸泡糯米, 加上臘肉、豌豆、春筍等食物蒸炒成烏飯。 然後, 全家人圍坐桌子喜氣洋洋地品嘗烏飯, 香糯四溢, 誘人饞涎欲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烏米飯乃仙家服食之法,

而今之釋人(僧)於是日以供佛……”由於烏飯的食療功能, 民間沿襲至今, 而對其本意則早已淡忘。

烏飯的由來, 歷來流傳著許多神奇的故事。 一說是因為“浴佛節”:四月初八, 相傳為佛主釋迦牟尼的生日, 後人為紀念佛主, 民間采烏飯樹葉搗汁浸糯米蒸飯獻佛, 飯呈紫黑色, 因名烏飯。 除自食外, 並互相贈送。 又因烏飯能去災, 所以這天又稱之為“浴佛節”。

另一說是目連救母。 相傳古時徽州有一名叫傅相的員外, 夫人劉氏中年生一子, 取名“傅蘿蔔”。 後來父子雙雙出家, 劉氏在家也一心吃齋念佛, 不想一次卻因破了葷戒, 被打入十八層地獄, 淪入餓鬼道。 已是僧人目連的“蘿蔔”見母受苦, 於心不忍, 便在地藏菩薩的相助下, 常去為母送飯。

可惜每次牢飯還沒到母親手上, 就被沿途眾小鬼搶食了。 無助的目連一日在山上兜轉時, 意外發現山上有一種樹葉能將白米染成黑飯, 且味道更好, 就試煮了一次送到地獄, 餓鬼們一看飯是黑色的, 認為有毒便沒有搶食, 此後劉氏也就不再餓肚子。 故事的最終結局是目連苦修成正果, 並成功救母脫離餓鬼道。 為了褒揚目連的一片孝心, 皖南徽州一些農村年年做烏飯、吃烏飯, 以此紀念目連這位孝子。

製作方法

1

選材

2

搗汁浸泡

做的前一天, 搬來小

石臼, 把烏飯葉等

搗爛, 再放入鍋

中, 加 入適量

水, 稍稍加

熱, 用紗

布濾出

汁液。

然後將洗淨的糯 米浸泡在汁液中, 一般需浸十多個小時, 否則煮出的飯, 色香味道都不夠正宗。

3

煮烏飯

蒸烏飯, 鍋最好要用鐵鍋, 在柴灶上煮, 也有蒸的, 放在木甑裡蒸。 先要把筍子、豌豆等炒熟, 再拌進糯米中, 開始時火要旺, 大半熟時就要用微火燜, 燜的時間要長些, 當水汽氤氳, 滿屋飄香時, 飯就熟了。 揭鍋前, 再撒些韭菜, 最後鍋蓋時, 那更是清香沁鼻, 那飯烏黑發亮, 溫潤似玉, 青豆甜嫩、肉片深紅, 辣椒鮮紅, 韭菜青青, 色彩斑斕, 秀色可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來源:行走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