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暑•古诗词赏析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 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 太陽位于黃經120°。 大暑期間, 漢族民間有飲伏茶, 曬伏姜, 燒伏香等習俗。

“三伏里最熱的一段時間”

大暑 ? 古詩詞賞析


本期作者:

青谷、顏如、圣誕節、洪梓萱、白嵐

大暑

《夏日三首·其一 》

宋 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 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曬粉花枝舞, 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 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斑兩鬢如霜雪, 直欲漁樵過此生。

《直欲漁樵過此生》

賞析:顏如

張耒是北宋文學家, 擅長詩詞, 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早年游學于陳, 深受學官蘇轍重愛,

從學于蘇軾, 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 立意汪洋澹泊, 風格平易曉暢。 本詩便是張耒淡泊心境的代表作之一。

夏日白晝天長, 江村風和日麗, 屋檐上春天飛來棲息的燕雀, 如今羽翼都已長成。 粉蝴蝶在花枝上蹁躚起舞, 蜘蛛在屋角陽光處悠然織網。 待到月升日落, 月光透過疏落的簾櫳照進廊下, 詩人斜倚枕上, 聽著潺潺溪水聲。 久已花白的頭發如今早已白如霜雪, 老來這樣閑適的漁樵日子, 真想就此過上一生。

與詩人筆下的或淡泊或濃艷的詩詞不同, 張耒的真實人生極為悲慘, 仕途坎坷, 屢遭不幸、顛沛流離, 苦難困窘。 “業無高卑志萬端, 男兒有愁那得閑?”他本想自食其力, 淡泊平生, 然而厄運和打擊總是接二連三, 一生中不斷遭到貶斥,

父母、妻子、兒子相繼謝世, 家境每況愈下, 經濟拮據。 甚至到后來衣食不繼, 三月不知肉味。 如此平實的鄉村生活竟也成了最大的奢望。

大暑

《大暑》

宋 孔平仲

澤國已炎暑, 夏天仍永朝。

炙床爐燄熾, 薰野水波搖。

飛鳥不敢度, 鳴蟬應自焦。

可憐花葉好, 憔悴苦霜凋。

《望山》

賞析:白嵐

今天坐在餐桌前, 望遠處的山, 寫了一首小詩《望山》。

當你望山就是望山, 還是望人?

當你讀詩就是讀詩, 還是讀人?

第一時間感覺, 詩人寫的是夏季的氣候, 景致的表達, 但一讀開這便是描寫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水深火熱, 迫不得已。

炎暑其實只是普通不過的炎暑, 但詩人卻在第一句, “夏天仍永朝”讓人心一驚。 再讀“飛鳥”“鳴蟬”的苦處, 又是讓人心陷入一種欲罷不能苦上加苦的狀態。

想起現在, 可以平心望山, 是如何讓人在大暑之際, 寧靜思緒。

《望山》

你喜歡那一座山嗎?

不太巍峨

一個小土坡, 加上幾顆怪石頭

樹也稀疏

你喜歡那一座山嗎?

在面前

仿若只是比你高出了一點點

不用抬頭

可看清他的全顏

只是你仍然喜歡這座山

這座山, 是一座山, 每天可以望見。

大暑

《臨江仙》

宋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馀生。

《浮云之外有什么》

賞析:圣誕節

人在入世之中求得功名利祿, 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 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一些。 這本是人之常情, 事之常理,

也是儒家先賢倡導的精神, 佛道在方外追求精神自由, 追尋靈魂的腳步, 掃除羈絆生命自由的東西, 屬于自己內在的一種超越。 這樣出世和入世, 生存和自由就回產生矛盾。 這一種矛盾可以集中體現在蘇軾的這首《臨江仙》中。

蘇軾被貶黃州, 與友人飲酒狂歡, 酒醒后寫下了這首詞, 在自然而然中表達人生的感悟, 抒發真實自然的性情, 心與景會, 神與物游, 自己在烏臺詩案以后飽受磨難, 有了一點的厭世思想。 身非吾身、心非我心, 駕一葉扁舟, 遠離是非紅塵, 把現實的無奈和美好的浪漫結合在一起。 任思緒飄揚激蕩, 任意東西。 那么, 紅塵之外又有什么呢, 和自己的想象一樣嗎?

大暑

《熱三首》(其一)

唐 杜甫

雷霆空霹靂, 云雨竟虛無。

炎赫衣流汗, 低垂氣不蘇。

乞為寒水玉, 愿作冷秋菰。

何似兒童歲, 風涼出舞雩。

《最是風涼出童歲》

賞析:青谷

李杜詩篇, 到清代就有人感覺不新鮮了。 可真有生命力的詩, 還是讓人常讀常新的。 我就好奇, 杜甫此詩半寫苦熱、半寫解熱, 怎么忽憶起童歲事?

“舞雩”指古老的祭祀求雨。 《春秋》說:魯大雩“旱久不雨, 禱祭求福, 若人之疾病, 祭神解禍矣。 ” 古先民因對自然界認知有限, 希望通過“拜神”禮儀求得安詳、消除災殃。 雖然這類習俗還影響著今天的人們, 在孔子老家曲阜城南三里處, 現在還能見到“舞雩壇”遺跡, 但經兩千多年風雨剝蝕, 文化古風與文明進步畢竟非“同流”了。 雖然1946年, 兩個美國科學家駕飛機上天, 找到合適云層將干冰撒播出去, 實現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但要用人工降雨來戰勝自然災害,仍是探索未竟的科學試驗。

而這一切,兒童是全然不知的。即使參與到大旱求雨中的童子,跟大人一起跳帶有羽毛裝飾的舞蹈和呼號,“浴乎沂,風乎舞雩”,也不會知曉其中利弊。天真孩子把災禍中的“娛神”活動,當成了娛樂自身的游戲,所以詩人才感慨童歲得有一份舞雩風涼。

我也憶起“文革”那炎赫年頭,看到有軍用車日日押送“現反”游街后開往惠山槍斃,我會興奮異常地跟著趕去看鬧猛;聽到市中心兩派武斗,我鉆進大人肩膀下當“細看客”,直到目睹同學被鐵彈擊中臉部,血流如注,嚇了半死逃離現場。

童歲不識人間苦,就好比“初生牛犢不畏虎”一樣,而兒童總歸是要長大的。蒙童終將開化。感于苦熱中氣垂度日的詩人,再憶風涼童歲,應是別有蒼涼在心頭吧。

大暑

《集元刺史句詠寒亭》

宋 杜子是

長山繞井邑,嘐嘐天外青。

煙云無近遠,水石何幽清。

半崖盤石徑,如見小蓬瀛。

時節方大暑,忽若秋氣生。

高亭臨極巔,登高宜新晴。

俗士誰能來,野客熙清陰。

漫歌無人聽,有酒共我傾。

時復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過了一大半的2018》

賞析:洪梓萱

不知怎得就選了這首《集元刺史句詠寒亭》,只是因為在眾多的詩行中多念了你幾句,光搜作者杜子是就費了老半天的勁,只有這些字:“金華(今屬浙江)人。汪子。理宗淳祐三年(一二四三)侍父宦江華。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三。...”,還是來拆解一下此詩的題目吧,首先這首詩的體裁是集句詩;其次集的是誰的句子呢?唐朝元刺史; 詠寒亭,就是詠“寒亭”這個地方。

先來講一下集句,詩的體裁之一。集句詩就是集合古詩文句成詩。集句詩對創作人的要求極高,必須得博聞強記,且融會貫通。這樣集成的詩才能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現存最早的集句詩,為西晉傅咸的《七經詩》。 根據史料記載,集句詩在宋代最為盛行。這位杜子是大人,哪怕僅留存這一首集句詩,也爭得了流傳千古的一席之地。

咱們再看看元結刺史,生于開元七年(719),卒于大歷七年(772),字次山,因著有《元子》十篇而被稱為元子,河南魯山人。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后魏常山王十二代孫。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元,他的父親延祖兩度出任地方小吏,但都因不習慣官場隱退。為驍勇善戰、長于騎射的家族傳統中增添了退隱躬耕的情懷。這樣的家族基因也使得元結一生都有懷才不遇之氣,他淡泊名利,豁達正直,不染污泥,潔身自好。這首集句詩集合《登白云亭》,《登殊亭作》,《招陶別駕家陽華作》,《石宮四詠》四首詩,無論哪一首都值得單獨拿出來細細品讀。

題目中的“寒亭”,我開始以為是濰坊四區之一的“寒亭”,想想也太過穿越了,果然,唐代的寒亭指的是道州江華縣,現在的湖南江華縣南,這個地名我沒聽說過,讀一首詩,不覺中又隨古人上山下海游歷時空。

拆解完題目,再讀此詩,在大暑節氣與道州刺史元結一起登高眺望,詩人的境界由詩人的格局決定,是俗是野?是遠是近?是高是低?臺風突襲的江南,安比近在咫尺,一周的重感冒終于好轉。這首集句詩也仿佛在催我盤點已經過去一半的2018,接下來要做怎樣的整合,才能開辟出渾然天成的局面?你準備好了嗎?

實現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但要用人工降雨來戰勝自然災害,仍是探索未竟的科學試驗。

而這一切,兒童是全然不知的。即使參與到大旱求雨中的童子,跟大人一起跳帶有羽毛裝飾的舞蹈和呼號,“浴乎沂,風乎舞雩”,也不會知曉其中利弊。天真孩子把災禍中的“娛神”活動,當成了娛樂自身的游戲,所以詩人才感慨童歲得有一份舞雩風涼。

我也憶起“文革”那炎赫年頭,看到有軍用車日日押送“現反”游街后開往惠山槍斃,我會興奮異常地跟著趕去看鬧猛;聽到市中心兩派武斗,我鉆進大人肩膀下當“細看客”,直到目睹同學被鐵彈擊中臉部,血流如注,嚇了半死逃離現場。

童歲不識人間苦,就好比“初生牛犢不畏虎”一樣,而兒童總歸是要長大的。蒙童終將開化。感于苦熱中氣垂度日的詩人,再憶風涼童歲,應是別有蒼涼在心頭吧。

大暑

《集元刺史句詠寒亭》

宋 杜子是

長山繞井邑,嘐嘐天外青。

煙云無近遠,水石何幽清。

半崖盤石徑,如見小蓬瀛。

時節方大暑,忽若秋氣生。

高亭臨極巔,登高宜新晴。

俗士誰能來,野客熙清陰。

漫歌無人聽,有酒共我傾。

時復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過了一大半的2018》

賞析:洪梓萱

不知怎得就選了這首《集元刺史句詠寒亭》,只是因為在眾多的詩行中多念了你幾句,光搜作者杜子是就費了老半天的勁,只有這些字:“金華(今屬浙江)人。汪子。理宗淳祐三年(一二四三)侍父宦江華。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三。...”,還是來拆解一下此詩的題目吧,首先這首詩的體裁是集句詩;其次集的是誰的句子呢?唐朝元刺史; 詠寒亭,就是詠“寒亭”這個地方。

先來講一下集句,詩的體裁之一。集句詩就是集合古詩文句成詩。集句詩對創作人的要求極高,必須得博聞強記,且融會貫通。這樣集成的詩才能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現存最早的集句詩,為西晉傅咸的《七經詩》。 根據史料記載,集句詩在宋代最為盛行。這位杜子是大人,哪怕僅留存這一首集句詩,也爭得了流傳千古的一席之地。

咱們再看看元結刺史,生于開元七年(719),卒于大歷七年(772),字次山,因著有《元子》十篇而被稱為元子,河南魯山人。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后魏常山王十二代孫。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元,他的父親延祖兩度出任地方小吏,但都因不習慣官場隱退。為驍勇善戰、長于騎射的家族傳統中增添了退隱躬耕的情懷。這樣的家族基因也使得元結一生都有懷才不遇之氣,他淡泊名利,豁達正直,不染污泥,潔身自好。這首集句詩集合《登白云亭》,《登殊亭作》,《招陶別駕家陽華作》,《石宮四詠》四首詩,無論哪一首都值得單獨拿出來細細品讀。

題目中的“寒亭”,我開始以為是濰坊四區之一的“寒亭”,想想也太過穿越了,果然,唐代的寒亭指的是道州江華縣,現在的湖南江華縣南,這個地名我沒聽說過,讀一首詩,不覺中又隨古人上山下海游歷時空。

拆解完題目,再讀此詩,在大暑節氣與道州刺史元結一起登高眺望,詩人的境界由詩人的格局決定,是俗是野?是遠是近?是高是低?臺風突襲的江南,安比近在咫尺,一周的重感冒終于好轉。這首集句詩也仿佛在催我盤點已經過去一半的2018,接下來要做怎樣的整合,才能開辟出渾然天成的局面?你準備好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