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它,苏-34一种被误解的战术轰炸机

許多人對俄羅斯在裝備了蘇-30SM后又裝備蘇-34“鴨嘴獸”感到疑惑, 認為這兩種戰機同屬戰斗轟炸機, 而且同是派生自蘇-27“側衛”家族, 在作戰性能上重疊區域很大, 同時裝備豈不是浪費資源?

其實這是對蘇-34的誤解, 也是對俄羅斯空天軍在戰斗轟炸機研發思路上的不了解。

俄羅斯空天軍目前裝備的主要蘇-30型號是蘇-30SM, 雖然該機具有多任務能力, 但基本上被俄空天軍作為一種空優戰斗教練機使用, 與蘇-35S一起成為4++代戰斗機的中堅力量。 這點可以從蘇-30SM在敘利亞作戰中主要執行戰斗護航任務, 很少參與對地攻擊可以看出。

除了蘇-30SM之外, 俄空天軍還裝備了少量蘇-30M2(蘇-30MKK系), 被作為蘇-35S的同型教練機使用, 我國蘇-35SK飛行員在共青城受訓時使用的就是這種飛機。 所以在俄空天軍的裝備序列中, 蘇-30SM并不是一種專職戰斗轟炸機, 而是偏向空優和教練任務。

長久以來, 俄羅斯在戰斗轟炸機研發秉承并列雙座思路, 并且頑固之極。 俄羅斯人認為并列雙座座艙布局能大幅改善機組人員的工作環境, 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在高負荷工作中無需交談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 通過身體語言就能充分溝通, 反應時間也更快, 此外座艙的雙重操縱控制也有利于機組的輪換休息。 因此這種座艙布局是最適合對地攻擊任務的, 特別是在長航時任務中,

機組人員的舒適性明顯高于串聯雙座。 甚至連俄羅斯的武裝直升機也采用了這種座艙布局, 卡-52“短吻鱷”首席試飛員亞歷山大·帕佩曾表示與串列雙座布局相比, 并列雙座能讓武裝直升機的機組間進行更迅速更方便的交流, 在大多數情況下, 他們甚至不用開口說話, 僅用肢體語言就能互相理解。

因此俄羅斯的蘇-24、蘇-34、圖-22M3“逆火”都清一色地采用了并列座艙布局, 體現出俄羅斯人對戰斗機轟炸機的獨特理解。 在這三種戰機中, 蘇-34“鴨嘴獸”是一種承上啟下的機型, 不僅是蘇-24“擊劍手”的后繼機, 還將接手圖-22M3“逆火-C”轟炸機的一些常規遠程打擊任務、也就是說與蘇-24相比, 蘇-34已經邁入了戰術轟炸機的范疇。

蘇-34的載彈量和航程都大于蘇-30,

蘇-34內油12噸, 遠超蘇-30SM的9.4噸。 根據內油的不同, 蘇-34的最大載彈量達8-12噸, 在掛載8噸彈藥時作戰半徑達到了1100公里。 蘇-34的并列雙座布局先天適合于長航時任務, 座艙內不僅配備了尿壺, 機組還能在飛行中輪換去座艙后部的空間伸展腿腳, 減輕疲勞程度, 因此該機能夠突破蘇-30長航時飛行機組人員承受極限, 成為“側衛”家族中第一個配備副油箱的成員。 蘇-34可以在翼下和機腹掛載3個PTB-3000 3000升副油箱, 使該機無空中加油的轉場航程達到4000公里。 大航程與良好的舒適度使蘇-34可以執行中遠程轟炸任務。

蘇-34保留了蘇-27UB的總體氣動布局, 但機身結構是全新的, 這是為了能在前機身和機鼻部分塞進并列雙座座艙和體積龐大的電子設備,

當然還有更多燃油。 該機所有主要機身結構都得到了加強, 以承受增加的操作重量。 蘇-34的機身結構堅固, 結合系統冗余設計后能有效抵御從輕武器到高能導彈戰斗部破片。 機組人員被鈦“浴缸”包圍, 保護他們不受直接傷害, 一些重要系統也有裝甲保護。 機身油箱被網狀聚氨酯泡沫包裹, 用于吸收爆炸沖擊波并起到阻燃作用。 油箱內部內襯雙層多孔樹脂保護層, 以防止油箱被彈丸或破片穿透后大量漏油。 所有這些改進使蘇-34的戰場生存能力遠超毫無裝甲的蘇-30SM。

蘇-34機腹內置的“普拉坦”光電系統, 該系統能使武器系統官能在晝夜發現和跟蹤地面/海面目標(包括那些被雷達截獲的目標), 還能為激光制導彈藥進行激光照射,

為光電制導彈藥和無制導彈藥提供目標指示。 “普拉坦”內置于蘇-34的前機身中, 在前機身與發動機進氣口交界處有一個可收放傳感器窗, 不用時可以收入機身, 與表面齊平以減少阻力, 不占用武器掛架。 而蘇-30SM在執行精確打擊任務時需要外掛一架瞄準吊艙才行。

由此可見, 蘇-34在打擊任務中是一種作戰性能遠高于蘇-30SM的戰術轟炸機, 該機在載荷/航程性能、續航持續時間、戰場生存能力、電子戰能力等關鍵性能上都大幅超越蘇-30SM, 同時還保留的很高的空戰機動性能, 最大過載9g, 并能發射俄制先進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 在任務中無需戰斗機護航。 所以不能再以傳統戰斗轟炸機去看待“鴨嘴獸”。

作者:阿姆斯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