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列车添“绿灯侠”地铁迎5000辆

首席記者 曹剛

核心提示

明年2號線有望全部開行8節編組列車。 不久的將來, 從徐涇東到浦東國際機場, 有望一步到位, 全線貫通, 無需再中途下車。

截至6月底, 上海地鐵已有1、6、7、16號線和浦江線實施增能(含新線開通), 今年下半年, 1、2、3、4、5、9、11、12、13號線也計劃增能。

今天上午, 上海地鐵第5000輛車在軌道交通北翟路基地首次亮相, 這也是上海第840列地鐵列車。 自7月5日運抵上海后, 第一次在公眾面前閃亮登場。 因車頭燈及車身帶有2號線標志性的綠色裝飾, 全新的2號線增購列車, 又被網友親切地取名為“綠燈俠”。

輛’的概念相當于‘節’,

由于1列地鐵可能由4至8輛車組成, 統計總數的時候, 用‘輛’作單位, 更清晰準確。 ”上海地鐵維護保障有限公司車輛分公司新車部2號線增購項目經理董青解釋了“第5000輛”和“第840列”的區別。

經過后續聯調聯試, 2號線今年新購的3列車預計年底上線運營, 再加上2列“4改8”擴編新車, 年內2號線將增投5列新車, 均為8節編組, 已有4編列車也將陸續擴為8編。 目前, 徐涇東站至廣蘭路站為8編, 廣蘭路站至浦東機場站以4編為主, 由于列車編組不同, 乘客要在廣蘭路站換乘。 董青透露, 不久的將來, 從徐涇東到浦東國際機場, 有望一步到位, 全線貫通, 無需再中途下車。 “2號線川沙停車場已完成改造, 有能力停放8節編組列車, 列車、供電系統、信號系統調試今年底也將完成,

明年2號線有望全部開行8節編組列車。 ”

新車更安全舒適智能

董青說, 今天亮相的“綠燈俠”雖然外表延續了傳統的綠色, 但內在卻別有洞天, 有多重改進和升級。

安全性增強 車輛底架隔熱隔火至少45分鐘, 遇到火災等緊急情況, 能為乘客爭取更多逃生疏散時間。 列車前后方向都配備了行車記錄儀, 攝像頭的可視范圍增大。 車內攝像頭數量也有增加, 駕駛室從1個增至2個, 客室則從3個增加到6個, 且為隱藏式, 默默地為乘客安全保駕護航。

2016年上海地鐵迎來第4000輛列車時, 首次使用獨立事故備份記錄設備(黑匣子), 記錄牽引制動狀態、列車運行模式等關鍵信息, 有助于判別故障和追溯原因。 此次新購的2號線列車, 同樣安裝了黑匣子,

而且模塊達到IP68等級, 防護級別明顯提高。

人性化提升 車廂內配有變頻熱泵空調, 更節能、舒適;車廂中部新增2套背靠背LED目的地顯示屏;每節車廂配備6塊LCD動態地圖;車廂地面清晰劃出了殘疾人專用區域;在4節車廂端部還設置了腰靠, 提升乘坐舒適性。 此外, 駕駛室木紋操作臺、獨立變頻空調、腳暖等設計, 也給司機提供了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智能化改善 車地無線通訊模塊首次出現在2號線列車上, 車輛運行、操作、故障等數據, 都可輕松在車地間無線傳輸, 實現遠程監控、在線檢測。 此外, 列車部分系統回路采用邏輯控制單元替代傳統繼電器控制電路, 擁有兩路冗余和故障自診斷功能, 可靠性明顯提升。

明后年或各增1000輛車

從1993年5月28日1號線南段(錦江樂園站-徐家匯站)雙線開通試運營, 到2018年3月31日浦江線通車, 上海地鐵經歷了多次飛躍式發展。 目前全市軌交網絡已有17條線路、395座車站, 總里程673公里, 單日最大客流量1235.5萬人次。

伴隨軌交運營里程的累積, 車輛總數也在不斷壯大, 近些年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 車輛分公司新車部副經理高偉民, 對下面這一連串數字倒背如流:

2000年, 上海首列地鐵通車7年后, 全市地鐵列車保有量為270輛;2005年, 第一次達到四位數, 突破1000輛;2009年底, 達到2000輛;2012年夏天, 迎來第3000輛列車;2016年底, 第4000輛列車落戶9號線三期;今天, 又迎來了第5000輛。

上海地鐵的新車購置和到位率持續加速。 從0到1000, 花了大約12年;從1000到3000, 耗時7年;從3000到5000, 縮短到6年;接下來從5000到7000,

可能只需2年。 高偉民透露, 2019年, 全市地鐵列車預計將達6000輛, 2020年有望突破7000輛。

近些年來, 軌交新線和延伸線不斷開通, 已有線路多次擴容, 運能提升, 列車間隔逐步縮短。 高偉民介紹, 2號線自2000年6月11日(靜安寺站-龍陽路站)通車后, 陸續向西延伸到中山公園和虹橋機場, 向東延伸到張江高科和浦東機場。 每次延伸都會增購新車, 如世博會前夕延伸到浦東機場時, 曾新購16列8節編組和16列4節編組列車。 “現有53列8節編組和16列4節編組列車, 客流量長期排名全網第一。 乘客仍迫切期待候車時間再短些, 列車數量還需進一步擴容, 這也是此次2號線新購多輛列車的原因之一。 ”

得益于新車增加, 預計到今年年底前, 在高峰時段, 2號線西段徐涇東到淞虹路行車間隔將從6分鐘縮短到平均4分30秒, 東段廣蘭路至浦東國際機場行車間隔也將縮短到平均4分30秒,運能進一步提升。

“專家會診”解運維難題

新車越買越多,維護保養任務也越來越重。“工作量激增與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集中體現在‘人車比’逐年降低。”車輛分公司維修三部副經理潘笑宇說,“2000年,我們10個人維護1列車;現在是3個人維護1列車;到2020年底,‘人車比’預計還會下降,變成2個人維護1列車。”

他補充說,運維的另一個挑戰是基地多且分散。上海軌交現有23個車輛基地,相隔最遠的(11號線賽車場基地到16號線治北基地)直線距離近100公里,協調人力、物料及統一管理的難度較大,影響運維效率。為此,上海地鐵積極求變,研發構建“車輛智能運維專家平臺”,已在部分線路投入使用。

平臺由車聯網系統、軌旁車輛綜合智能檢測系統和車輛維護管理信息系統三部分組成。

車聯網系統像坐診的“內科醫生”,實時監控列車狀態、跟蹤信號、故障報警,借助車內多個傳感器,在后臺全方位展示車輛數據,已應用于9、12、13、17號線等線路。“國內外其他軌交線路也有類似功能,但上海的數據采集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車輛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陳依新說。

軌旁車輛智能綜合檢測系統像坐診的“外科醫生”,堅守在軌道旁,自動檢測車體外觀、車輪尺寸、車底關鍵設備溫度等參數,及時發現故障,已在17號線朱家角停車場和9號線金橋基地投入使用。

車輛維護管理信息系統則有點像提供上門服務和遠程視頻問診的“家庭醫生”,借助移動點巡檢和鷹眼系統,立體化采集列車數據;并通過工具和物料管理系統,規范車輛回庫后的檢修內容和流程。

三位“醫生”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將采集到的列車狀態和維護數據,統一匯總到平臺。此時的平臺名副其實,開始“專家會診”——利用大數據工具或算法,尋找最優的維修維護決策。陳依新介紹,平臺投用后,人工檢修的工時下降了近50%。由于設置了多項預警規則,已為17號線成功避免多起運營故障。

東段廣蘭路至浦東國際機場行車間隔也將縮短到平均4分30秒,運能進一步提升。

“專家會診”解運維難題

新車越買越多,維護保養任務也越來越重。“工作量激增與人手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集中體現在‘人車比’逐年降低。”車輛分公司維修三部副經理潘笑宇說,“2000年,我們10個人維護1列車;現在是3個人維護1列車;到2020年底,‘人車比’預計還會下降,變成2個人維護1列車。”

他補充說,運維的另一個挑戰是基地多且分散。上海軌交現有23個車輛基地,相隔最遠的(11號線賽車場基地到16號線治北基地)直線距離近100公里,協調人力、物料及統一管理的難度較大,影響運維效率。為此,上海地鐵積極求變,研發構建“車輛智能運維專家平臺”,已在部分線路投入使用。

平臺由車聯網系統、軌旁車輛綜合智能檢測系統和車輛維護管理信息系統三部分組成。

車聯網系統像坐診的“內科醫生”,實時監控列車狀態、跟蹤信號、故障報警,借助車內多個傳感器,在后臺全方位展示車輛數據,已應用于9、12、13、17號線等線路。“國內外其他軌交線路也有類似功能,但上海的數據采集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車輛分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陳依新說。

軌旁車輛智能綜合檢測系統像坐診的“外科醫生”,堅守在軌道旁,自動檢測車體外觀、車輪尺寸、車底關鍵設備溫度等參數,及時發現故障,已在17號線朱家角停車場和9號線金橋基地投入使用。

車輛維護管理信息系統則有點像提供上門服務和遠程視頻問診的“家庭醫生”,借助移動點巡檢和鷹眼系統,立體化采集列車數據;并通過工具和物料管理系統,規范車輛回庫后的檢修內容和流程。

三位“醫生”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將采集到的列車狀態和維護數據,統一匯總到平臺。此時的平臺名副其實,開始“專家會診”——利用大數據工具或算法,尋找最優的維修維護決策。陳依新介紹,平臺投用后,人工檢修的工時下降了近50%。由于設置了多項預警規則,已為17號線成功避免多起運營故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