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入沙漠、涉洪水、走遍城市乡野 摄影师拍下印度的真实面目


洗衣工在恒河岸邊曬衣服。 瓦拉納西, 北方邦, 2010。

印度占據全球科技水平第三名, 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遠超中國。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 在印度經濟規模擴大了兩倍的背景下, IT行業獨占鰲頭地創造了每年總額近500億美金的巨額產值。 2006年, 23位印度籍億萬富豪出現在福布斯世界億萬富豪排行榜中, 到了2014年, 這個數字變成55位, 超過之前的兩倍。

同樣也是這個國家, 居住著約3.1 億貧困人口, 其中, 72%的印度人每日生活開銷少于2美元。 在全球饑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排名中, 印度屢次排在第67位。 相較于世界上其他地方來說, 印度有最高的兒童死亡率:2016年,

印度有9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 居于全球首位。

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從來沒讓我們忘記這些。 我們可以看到地主和他墻上掛著的獵物標本;看到乞討者垂死于鐵軌旁;看見孟買的精英一族梳著一絲不亂的發型, 西裝革履地坐在由穿著制服的司機駕駛的復古轎車里飛馳而過;還能看見孟買貧民居住在有著鐵皮屋頂的棚屋和散發著惡臭的荒地里。 這些都是對于印度社會現實的精確表現。


棟格爾布爾現任大君的兒子哈什瓦汗·辛格在家中。 棟格爾布爾, 拉賈斯坦邦, 1996。


掛在火車邊上的自行車。 西孟加拉邦, 1983。

麥凱瑞也注意到印度另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在這個物質至上的國家, 中產階級沉迷名牌、寶萊塢,

以及各種形式的炫耀與鋪張浪費;但印度同時擁有250萬個宗教場所, 地球上最信仰宗教的國度之一。

麥凱瑞鏡頭下的印度, 可以看到孤獨的朝圣者環繞在菩提樹下或朝拜窣堵坡;泰姬陵前曬著印度婦女們的紗麗;喜馬拉雅山脈的雪景中士兵們步履維艱地走過教堂, 遠處一座印度教寺廟和一座清真寺在暴風雪中隱隱可見;在能看得見金廟(Golden Temple)的地方, 一個印度教朝圣者伸手去觸摸圣樹;更多人在參加盛大的大壺節(Kumbh Mela)——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集會活動。


泰姬陵附近晾曬織物的男人。 阿格拉, 北方邦, 2000。


躲在懸鈴木樹干中的牧羊人。 帕哈爾加姆, 印控克什米爾, 1998。


恒河上臨時搭建的浮橋上因大壺節聚集的人群。 安拉阿巴德,

北方邦, 2001。

總的來說, 麥凱瑞眼中的印度, 是一個充滿悖論的世界。 在這里, 佛教僧侶的紅色長袍恰如其分地回應著他身后墻上的“可口可樂”廣告的紅色;商務人士帶著手提箱和雨傘, 趟過及腰的雨季的洪水去上班;在這里, 邊防衛兵騎著駱駝穿過塔爾沙漠, 腳下踩著亙古不變的黃沙, 身上背的卻是當時最新的M—16高速突擊步槍。


食品攤前坐著的僧侶。 菩提伽耶, 比哈爾邦, 2000。


一對在雨季洪水中跋涉的夫婦。 博爾本德爾, 古吉拉特邦, 1983。


印度邊防安全部隊的駱駝兵團在塔爾沙漠巡邏。 塔爾沙漠, 拉賈斯坦邦, 1996。

麥凱瑞拍攝的古怪與詼諧并存的景象并不顯得超現實, 這些圖片展示了印度真實的全景:從拉賈斯坦邦荒漠的沙塵暴到孟加拉地區浸泡在洪水中的村莊,

從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到喀拉拉邦, 這些作品構成了一個充滿澄澈光線、強烈色彩以及最晦暗陰影的世界, 這里飽含著憂郁又歡樂的情緒, 印度的人文特色盡收眼底。


1920年由圣雄甘地創建的古吉拉特大學的學生們在紡織印度土布。 艾哈邁達巴德, 古吉拉特邦, 1996。


站在布秋千中的小女孩。 卡納塔克邦, 2014。


練習喀拉拉傳統舞蹈卡達卡里的男孩們。 科欽, 喀拉拉邦, 1996。


戴橘色包頭巾的男人。 拉賈斯坦邦, 2009。


參加孟買空中花園大笑俱樂部活動的女人們。 孟買, 1996。

攝影 / 史蒂夫·麥凱瑞? 撰文 / 威廉·達爾林普爾?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

本篇圖文由后浪出版公司授權節選, 《史蒂夫·麥凱瑞:印度》已于2018年7月出版。 谷雨致力于支持中國非虛構作品的創作與傳播。

了解更多文章,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谷雨計劃(guyuproject)”, 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