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八小时工作制是否真的有意义

首席評論, 我是照軒, 昨天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轉發這樣的一則消息, 社科院建議到2030年, 建議我們國家推行做四休三工作制!很多網友那是拍手稱快, 建議明天就執行, 有的則留言說別做夢了, 能把雙休日制度落實好就不錯了!

關于工作制的問題我們國家現行落實的是兩個數字, 一個是八, 一個是五!八呢就是八小時工作制, 1866年9月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工人代表大會上, 根據馬克思的倡議, 首先提出“8小時工作制”的口號。

建國后, 我國也實行這一制度。 五呢, 就是一周工作五天, 這個是從1995年的5月1日開始施行的!

應該說, 在大工業的環境下, 無論是6*8還是5*8都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工時標準, 它充分考慮到人的正常體能和精力, 既調動了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 又照顧到了從業者自身的權益。

工業化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固定關系!每個人在一個勞動單元中占據一個位置, 通過和他人的協作完成從原料到成品的生產加工, 所以今天很多人有點年紀的人還喜歡把自己就職的公司稱為單位, 不得不說這是工業化社會的遺風!

但是當時間來到了數字經濟時代, 我們再去討論一周是工作40個小時合適還是36小時合適, 這是事難道真有有意義嗎?它本身是不是已經成為了一個偽命題呢?

就在去年, 阿里發布過一份研究報告,

其中就提到工業革命帶來的八小時上班制度, 在2036年會消失, 在未來的20年里, 中國將會有4億多勞動力會通過網絡自由就業, 當于中國總勞動力的一半。

如果這個預言實現, 我們站在當下可以做如下的幾個推斷:

首先, 時空變化。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 使得時間、空間的限制被不斷打破, 傳統的工作形態發生重大變化, 消耗時間的長度不再是衡量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 繼續要求工作者在工作時間上吃“大鍋飯”, 無助于工作質量的提高。

其次, 無差別要求。 在不同的人之間, 或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 根據其體力、精力狀況的不同, 強行用制式化的標準工時做出統一的要求, 顯然與新型的協作關系不相匹配。

第三, 工作時間與自由時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在工業社會中, 工作者的工作時間與自由時間是分離的, 這種分離是標準化、制式化的基礎, 因此, 8小時工作制可以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工時觀念。

而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 工作與生活、工作與休息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 對許多人來說, 工作與生活將融為一體。 越來越多的個體將成為知識工作者, 人人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 個體潛能將得到極大釋放, 每個人的特長都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兌現"。

總結一下, 在傳統的社會里, 只有定時定點的分工協作我們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去創造價值, 為了保證這個價值的實現, 勞方和資方是一種博弈關系, 人和組織之間是一種依存關系。

但是在未來, 自我雇傭、靈活就業將越來越普遍, U盤式就業、分時就業、斜杠職業等"靈活就業"以及基于網絡、跨越地理距離的"分布式就業"將隨處可見。 人們將從早九晚五的全職工作中解放出來。

個體不再有固定的職業, 卻時時刻刻都能謀生。 也許有一天, 你的親戚朋友們將不再問你“在哪個單位上班”, 而是問“你都在哪些平臺工作?”到了那一天再回過頭來看我們今天的一周到底是該工作四天還是五天, 這個命題真的還有意義嗎?

(若想第一時間查收《心照不軒》, 請收聽第一財經廣播《財經早八點》“首席評論”欄目, 每個工作日8:00-9:00.)

作者:照軒

編輯:李昂、楊燊

監制: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 轉載前請聯系后臺授權。

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 不推薦買賣, 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