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和孩子一起制作时间表

和孩子一起製作時間表

豆豆上小學了,一個多星期的新鮮與熱情過後,他的生活、我們的生活陷入全面混亂之中。 早晨,鬧鐘響了三遍,他才肯慢吞吞地起床;上午,老師打來電話,第二次叫我們]幫他把書送過去,他前一天晚上又忘記在睡前收拾好書包了;晚上快要睡著時,突然聽到他一聲大呼:“糟了還有項作業忘寫了!”於是,我們只好讓他穿衣起床,雖然補寫作業只花了5分鐘,可好不容易醞釀好的睡意已經消失不見。

第二天,我站在校門口,看著瘦小的他背著大大的書包獨自走向教室,我心裡充滿了不安。

兩個月前,他還是那個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有問題老師會幫忙解決、沒有任何作業負擔的孩子,如今前方那條長長的路,充滿了未知、孤獨與無助。 我該怎麼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扶他把,讓他腳下的路越走越寬呢?回想起這些天的小學生活,其實於我也是個需要適應的過程。 一方面,我不想讓他太累,恨不得為他萬事操勞;另一方面,我又希望通過放手讓他走向獨立。 但這兩者之間需要一個平衡點。

老師第三次給我打電話讓我送書的時候,我沒有送。 我跟老師說:“這次就讓他自己體驗一下沒帶書的後果吧,讓他長長記性。 ”回家後,他一臉的不高興,說今天沒有書,雖然同桌跟他分享了課本,但需要在書上寫字的時候,他就不能寫。

他問:“你怎麼不把書給我送過來?我都聽到老師給你打電話了!”我回答:“整理書包是你自己的事情,媽媽可以幫你一兩次,但不能每次都幫你。 如果你在睡前記得整理好書包,我相信,下次忘記帶書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了。 ”他沒有再說什麼。 當天晚上,他認認真真地整理好書包,並把它放在了門口。

之後的很多天,豆豆再也沒出現過忘記帶書的情況。 然而,整理書包只是眾多挑戰中的一個。 很多時候,我感覺他是被動地被新的節奏和任務拖著走。 他沒有主動寫作業的意識,常常不能記住所有的作業;寫作業的時候,喜歡玩這玩那的,卻又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寫錯一點兒或覺得不好看,就要擦掉重新來過,所以他寫作業的速度非常慢。

看著他寫作業的速度與狀態,我心裡很著急,幫他想了很多辦法,卻總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我想,我不能總是大包大攬,得讓他自己去承擔寫作業的責任,而不是讓他覺得“反正有媽媽幫我搞定和善後”。

一個週末的下午,趁著他情緒不錯,我跟他說:“關於你寫作業這件事情,我們]一起來想一個辦法,讓你既能寫完所有作業,又能做到又快又好,好不好?”對於這個充滿尊重與平等的提議,他很開心地接受了。 然後,我們一起頭腦風暴,想出很多對策。 比如,他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用來記錄老師佈置的作業,不會寫的字,用圖畫或拼音代替。 我們還一起做了一個時間表,將放學回家後那段時間所做的事情一項一項地排列好並配上照片,掛在他的房間,如果忘了做哪件事,我就去提醒他。

在寫作業的時候,設定一個計時器,他既可以測量一次能夠專注多長時間,還能記錄每次寫作業的時間,看看每次是否有進步。

因為這個時間表是豆豆參與制作的,所以比起我以前命令式的提醒效果好得多。 他很願意去遵守自己提前安排好的規律:回到家休息片刻一吃水果一寫作業一玩遊戲。 不僅如此,他還給自己的早晨也制訂了一個時間表,因此早上起床的問題也解決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變得不再注重細節,專注力也提高了不少,因為寫作業的速度變快,空出來玩的時間也變多了。

豆豆也感受到好習慣帶給他的輕鬆感覺。

他跟我說,小學比幼稚園好玩多了,中午有休息時間,下午放學也早,作業只要寫得快,就可以剩下很多時間來玩。 他終於開始有條不紊地享受小學生活了。

通過這個過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要想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環境或新的生活方式,最好的辦法是帶著愛放手,只有讓他從內心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事,他才會有動力和責任去把事情做好。

正面管教工具:慣例表

建立日常慣例表,是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和生活安排技能一個很好的訓練方式,能夠讓他體驗完成日常慣例表的滿足感,也會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日常慣例表的具體做法:

◆選擇一個生活中讓你感到比較“頭疼”的時刻,比如早晨起床、晚上睡覺、下午放學寫作業等,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慣例表。

◆和孩子一起對需要做的事情進行頭腦風暴,列出這件事情的所有環節。以晚上睡覺為例,睡覺前需要洗澡、刷牙、換睡衣、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講故事、擁抱親吻等。

◆和孩子一起給這些事情排序。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哪怕他的建議有些不合理。

◆拍下孩子做這些事時的照片,貼在慣例表每一項的後面(或者畫出來),他們會很開心。

◆將製作好的慣例表掛在家裡醒目的地方。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參與得越多越好。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慣例表,而不是家長“下命令”而來的慣例表。

慣例表做好後,把管理的工作交給慣例表。如果孩子不按照慣例表做,可以問他:“看看你的日常慣例表,下一項是什麼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告訴你答案,然後去做。

當然,慣例表和其他任何一個正面管教工具一樣,也不是萬能的,當孩子失去新鮮感的時候,可能會不願意去執行。它可能對有的孩子非常有效,而有的孩子卻並不願意遵守。但是任何一種正確的工具和方法的使用,都可以避免因為不當的方法而給孩子帶來的不好的影響。比如,就算孩子沒有通過慣例表養成好習慣,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給予了孩子自主權,讓孩子去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這對於父母與孩子來說,其實是更大的一種收穫。

上小學後,每年寒暑假,豆豆都享受著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看電視、玩遊戲、打架子鼓、戶外運動直愉快地玩到快開學時,他才開始起早貪黑地瘋狂補寫作業。

這種既瘋狂又墮落的假期生活,豆豆自己卻忍受不了了。今年一放暑假,他就找我說:“媽媽,因為總惦記著作業,其實我並沒有玩痛快。我希望既能把作業做完,又能開心地玩!”我說:“豆豆,你的想法真不錯!怎麼才能把你的‘希望’實現呢?”豆豆不假思索地說:“那咱倆做張暑期計畫表吧!”哈哈,中招!

小時候,我的假期計畫表都是被爸爸媽媽盯著做出來的。我想把“和小朋友玩元”寫在第一項,父母不允許;我想把作業時間安排為每天一小時,父母不允許;我想安排每天兩個小時的自由玩樂時間,父母不允許!他們恨不得我在暑假期間變身學習達人,既學本領,又不讓他們操心。可是,我並沒有變成學習達人,而是變成了撒謊高手,把陽奉陰違的功夫練得爐火純青。我整個暑假都在跟假期計畫表對著幹:每天磨磨蹭蹭地起床,找個藉口就去鄰居家玩到天黑;我把作業本攤在桌子上,實際上卻在偷偷看小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對於豆豆的第一張暑期計畫表,我把大部分的權利都交給他,讓他自己安排時間。很快,豆豆做出了一張天馬行空的計畫表

週一:上午,看電視1小時,出去玩1小時,寫作業半小時,吃一個冰淇淋;下午,玩Ⅹbox遊戲1小時,打架子鼓半小時,吃一些巧克力。

週二:上午,看書半小時,打鼓半小時,休息1小時;下午,玩遊戲1小時,寫作業半小時,吃10塊媽媽做的小熊餅並幹。

週三:上午,踢球一個半小時,玩遊戲1小時;下午,打鼓半小時寫作業半小時,打牌1小時,吃一塊鮮蝦芝心比薩。

……

每天的內容都差不多,不是玩就是吃,一看就是享受型的。看到這份計畫表,我終於理解了當年老媽和老爸的心情,真想黑著臉對豆豆說N個“不許”啊!豆豆看見我的神色,連忙強調說:“媽媽,如果暑假沒玩夠,開學了我還會老想著玩,還不如就讓我一次玩個痛快呢!”

我說:“你第一次做計畫表,就顯得很有條理,即使每天一個小時的作業時間,也能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只是看電視的時間有點兒多,運動的時間有點L少,是不是可以再調整一下?”豆豆想了想,調整了看電視和運動的時間。

我倆約定,這個計畫先執行一個星期,如果有問題再進行調整。前3天,豆豆覺得很新鮮,還努力執行,但越到後面,他就越沒有熱情。做完喜歡的事,該看書、寫作業時,他要麼是磨洋工,要麼是想方設法地逃掉。我真想對他說:“小樣兒,你這一套都是老媽當年玩剩下的!”

不是說“教”是最好的學嗎?我對豆豆說:“你來教媽媽制訂一個暑期計畫表,好嗎?”這個強大的“授權”,讓豆豆無比興奮。他說:“媽媽,你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把它們按照順序排列,再規定好完成時間就可以了。”我在紙上列了一堆事情,並進行分類——喜歡做的事:看美劇、做甜品、打球、和閨蜜聚會等;必須做的事:練瑜伽、看書、寫作等。豆豆迅速幫我做了一張計畫表。

我對他說:“我先做‘喜歡做的事’,再做‘必須做的事’吧!”豆豆沒想到媽媽居然是個不聽話的“學生”,和我商量說:“這樣計畫也可以,但是很容易到最後你就不想做‘必須做的事’了。你看,能不能調整一下?”咦,他連說話的方式都跟我很像呢!

我故意誇張地說:“好吧!那我也像你一樣,交叉著做吧,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勞逸結合。”於是,在豆豆的幫助下,我們又重新做了張計畫表。

豆豆沒想到自己做的計畫表能夠得到我的肯定,高興極了。後來,他也執行起自己的計畫時,熱情漲了很多。因為要做媽媽的榜樣,他也更能堅持了。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現在有豆豆幫我制訂計畫表,還監督我執行,讓我動力十足。而當堅持變成一種習慣,哪怕是那些“必須做的事”,也可以變得很享受。豆豆做作業時,我在一旁安靜地看書;我倆一起看電影、做運動;他還陪我一起做甜品……整個暑假,我們過得其樂融融。

其實,我沒有期望豆豆把暑假計畫做得多完美,讓孩子自己做計畫表的目的,是讓他擁有掌控生活的權力,並在執行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由此帶來的成就感。

正面管教工具: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怎麼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家長不妨試試下面的建議。

首先,通過視頻、故事、討論的方式,告訴孩子時間的重要性。孩子會感到很驚訝,原來時間如此寶貴,短短的一分鐘,一台超級電腦可以運行上萬次,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寫歷史。

其次,可以用圖表的方式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比如膚色、種族、家庭出身等,但時間是我們可以管理和掌控的部分。

接下來,在講解怎麼使用時間之前,先跟孩子討論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想做的”。很多時候,孩子並不能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他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想做的事情上,比如玩遊戲、看電影、和小朋友出去玩等,而不願意去做必須做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臉、寫作業、按時上床等。當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有了這樣一個清晰的界限,孩子就知道自己必須遵守時間。

然後,給每件事情做時間預算,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如果時間觀念模糊,做事情沒有計劃與安排,孩子就可能在某件想做的事情上使勁拖拉,對於那些必須做的事情就沒有時間去完成了。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每天看書、寫作業、吃飯、玩耍等的時間,當這些時間加起來超過24小時,就說明孩子在時間管理上出了問題,這樣就需要重新計畫時間表。

最後,讓孩子找出自己浪費時間的事情。並告訴他,浪費時間的事情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浪費掉的,比如看電視或玩的時間太長;另一種是因為別人的原因浪費掉的比如坐車回家的時候堵車,別人轉達錯家庭作業,導致自己不得不重寫。對於別人造成的時間浪費,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是對於自己造成的時間浪費,卻可以想辦法進行調整。

◆和孩子一起對需要做的事情進行頭腦風暴,列出這件事情的所有環節。以晚上睡覺為例,睡覺前需要洗澡、刷牙、換睡衣、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講故事、擁抱親吻等。

◆和孩子一起給這些事情排序。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哪怕他的建議有些不合理。

◆拍下孩子做這些事時的照片,貼在慣例表每一項的後面(或者畫出來),他們會很開心。

◆將製作好的慣例表掛在家裡醒目的地方。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參與得越多越好。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慣例表,而不是家長“下命令”而來的慣例表。

慣例表做好後,把管理的工作交給慣例表。如果孩子不按照慣例表做,可以問他:“看看你的日常慣例表,下一項是什麼呢?”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告訴你答案,然後去做。

當然,慣例表和其他任何一個正面管教工具一樣,也不是萬能的,當孩子失去新鮮感的時候,可能會不願意去執行。它可能對有的孩子非常有效,而有的孩子卻並不願意遵守。但是任何一種正確的工具和方法的使用,都可以避免因為不當的方法而給孩子帶來的不好的影響。比如,就算孩子沒有通過慣例表養成好習慣,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給予了孩子自主權,讓孩子去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這對於父母與孩子來說,其實是更大的一種收穫。

上小學後,每年寒暑假,豆豆都享受著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看電視、玩遊戲、打架子鼓、戶外運動直愉快地玩到快開學時,他才開始起早貪黑地瘋狂補寫作業。

這種既瘋狂又墮落的假期生活,豆豆自己卻忍受不了了。今年一放暑假,他就找我說:“媽媽,因為總惦記著作業,其實我並沒有玩痛快。我希望既能把作業做完,又能開心地玩!”我說:“豆豆,你的想法真不錯!怎麼才能把你的‘希望’實現呢?”豆豆不假思索地說:“那咱倆做張暑期計畫表吧!”哈哈,中招!

小時候,我的假期計畫表都是被爸爸媽媽盯著做出來的。我想把“和小朋友玩元”寫在第一項,父母不允許;我想把作業時間安排為每天一小時,父母不允許;我想安排每天兩個小時的自由玩樂時間,父母不允許!他們恨不得我在暑假期間變身學習達人,既學本領,又不讓他們操心。可是,我並沒有變成學習達人,而是變成了撒謊高手,把陽奉陰違的功夫練得爐火純青。我整個暑假都在跟假期計畫表對著幹:每天磨磨蹭蹭地起床,找個藉口就去鄰居家玩到天黑;我把作業本攤在桌子上,實際上卻在偷偷看小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對於豆豆的第一張暑期計畫表,我把大部分的權利都交給他,讓他自己安排時間。很快,豆豆做出了一張天馬行空的計畫表

週一:上午,看電視1小時,出去玩1小時,寫作業半小時,吃一個冰淇淋;下午,玩Ⅹbox遊戲1小時,打架子鼓半小時,吃一些巧克力。

週二:上午,看書半小時,打鼓半小時,休息1小時;下午,玩遊戲1小時,寫作業半小時,吃10塊媽媽做的小熊餅並幹。

週三:上午,踢球一個半小時,玩遊戲1小時;下午,打鼓半小時寫作業半小時,打牌1小時,吃一塊鮮蝦芝心比薩。

……

每天的內容都差不多,不是玩就是吃,一看就是享受型的。看到這份計畫表,我終於理解了當年老媽和老爸的心情,真想黑著臉對豆豆說N個“不許”啊!豆豆看見我的神色,連忙強調說:“媽媽,如果暑假沒玩夠,開學了我還會老想著玩,還不如就讓我一次玩個痛快呢!”

我說:“你第一次做計畫表,就顯得很有條理,即使每天一個小時的作業時間,也能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完。只是看電視的時間有點兒多,運動的時間有點L少,是不是可以再調整一下?”豆豆想了想,調整了看電視和運動的時間。

我倆約定,這個計畫先執行一個星期,如果有問題再進行調整。前3天,豆豆覺得很新鮮,還努力執行,但越到後面,他就越沒有熱情。做完喜歡的事,該看書、寫作業時,他要麼是磨洋工,要麼是想方設法地逃掉。我真想對他說:“小樣兒,你這一套都是老媽當年玩剩下的!”

不是說“教”是最好的學嗎?我對豆豆說:“你來教媽媽制訂一個暑期計畫表,好嗎?”這個強大的“授權”,讓豆豆無比興奮。他說:“媽媽,你先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來,然後把它們按照順序排列,再規定好完成時間就可以了。”我在紙上列了一堆事情,並進行分類——喜歡做的事:看美劇、做甜品、打球、和閨蜜聚會等;必須做的事:練瑜伽、看書、寫作等。豆豆迅速幫我做了一張計畫表。

我對他說:“我先做‘喜歡做的事’,再做‘必須做的事’吧!”豆豆沒想到媽媽居然是個不聽話的“學生”,和我商量說:“這樣計畫也可以,但是很容易到最後你就不想做‘必須做的事’了。你看,能不能調整一下?”咦,他連說話的方式都跟我很像呢!

我故意誇張地說:“好吧!那我也像你一樣,交叉著做吧,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又能勞逸結合。”於是,在豆豆的幫助下,我們又重新做了張計畫表。

豆豆沒想到自己做的計畫表能夠得到我的肯定,高興極了。後來,他也執行起自己的計畫時,熱情漲了很多。因為要做媽媽的榜樣,他也更能堅持了。以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現在有豆豆幫我制訂計畫表,還監督我執行,讓我動力十足。而當堅持變成一種習慣,哪怕是那些“必須做的事”,也可以變得很享受。豆豆做作業時,我在一旁安靜地看書;我倆一起看電影、做運動;他還陪我一起做甜品……整個暑假,我們過得其樂融融。

其實,我沒有期望豆豆把暑假計畫做得多完美,讓孩子自己做計畫表的目的,是讓他擁有掌控生活的權力,並在執行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由此帶來的成就感。

正面管教工具: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怎麼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家長不妨試試下面的建議。

首先,通過視頻、故事、討論的方式,告訴孩子時間的重要性。孩子會感到很驚訝,原來時間如此寶貴,短短的一分鐘,一台超級電腦可以運行上萬次,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改寫歷史。

其次,可以用圖表的方式告訴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比如膚色、種族、家庭出身等,但時間是我們可以管理和掌控的部分。

接下來,在講解怎麼使用時間之前,先跟孩子討論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想做的”。很多時候,孩子並不能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他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想做的事情上,比如玩遊戲、看電影、和小朋友出去玩等,而不願意去做必須做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臉、寫作業、按時上床等。當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有了這樣一個清晰的界限,孩子就知道自己必須遵守時間。

然後,給每件事情做時間預算,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如果時間觀念模糊,做事情沒有計劃與安排,孩子就可能在某件想做的事情上使勁拖拉,對於那些必須做的事情就沒有時間去完成了。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每天看書、寫作業、吃飯、玩耍等的時間,當這些時間加起來超過24小時,就說明孩子在時間管理上出了問題,這樣就需要重新計畫時間表。

最後,讓孩子找出自己浪費時間的事情。並告訴他,浪費時間的事情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浪費掉的,比如看電視或玩的時間太長;另一種是因為別人的原因浪費掉的比如坐車回家的時候堵車,別人轉達錯家庭作業,導致自己不得不重寫。對於別人造成的時間浪費,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是對於自己造成的時間浪費,卻可以想辦法進行調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