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为什么别人能做,而我不能

為什麼別人能做,而我不能

養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他們不斷地給父母帶來各種各樣的挑戰;另一方面,父母用盡辦法好不容易解決了某個問題,身邊卻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和行為,讓孩子感到困惑,也讓家長不知所措。

為什麼我不能在紅燈的時候橫穿馬路,他卻可以?

為什麼我必須排隊,那些人卻可以插隊?

為什麼你讓我把玩具分享給別人,舅媽卻幫弟弟護住他的玩具?

為什麼我在家不能看電視,齊齊卻每天都看電視?

“為什麼別人能做的事情,我卻不能做?”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似乎是在為自己鳴不平,也是對家長的教育方式表示懷疑、感到困惑。

同樣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標準?當外界在動搖孩子內心規則的時候,家長該怎麼去引導孩子呢?

讓孩子真正認可規則,而不是迫於壓力接受規則

我常常聽到一些父母說:“孩子在家的時候挺聽話的,但一到外面,或是人多的場合,我就管不住他了。 ”

孩子是最為敏銳的觀察者,他們是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的高手。 為了讓自己不受到更大的傷害,他們]會迫於壓力去做迎合父母的事情,但在內心裡,他們]其實是懷疑和抗拒的。 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不可以做的事情,別人卻可以做時,就會重新思索這些事情的意義,並且想辦法去效仿別人的做法。

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審視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逼孩子就範,還是關注於長期效果,給孩子慢慢體驗與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願意去做這件事?

如果是前一種方式,家長應對的方法無非是講道理、命令、強迫、懲罰等,收效甚微,孩子的問題勢必會反復出現。 如果使用後一種方式,父母能夠真正看到孩子的內在需求,願意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用鼓勵與支援的方式説明孩子思考與學習。 當孩子真正認可這件事,就會變得自律,不管別人怎麼做,對他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行大於言,父母要身體力行地影響孩子

講道理一直是千百年來父母推崇的教育方式,父母將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孩子,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孩子的成長並不是通過他人的經驗來完成的,而是通過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知,來得到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獲得成長。 他們是最為細膩的模仿者,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影響他們做出當下的決定。

因此,父母在教給孩子規則的時候,其實不需要講太多,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去影響孩子就可以了。 這樣孩子才會把規則內化,本能地去遵守並且相信它就是對的。 面對外界不一樣的聲音或行為,他們也許就會一笑了之。 如果孩子產生了懷疑,父母可以繼續用行動告訴孩子,不要去理會別人,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應該去遵守。

一個朋友給我分享了一個她小時候的故事。 有一年,一輛裝滿梨的貨車翻倒在村邊的馬路上,村裡的居民都一哄而上去搶梨。 在那個年代,吃到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她也想去搶,但是爸爸制止了她,跟她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能要。 ”她說:“為什麼別人可以搶?”爸爸回答:“另別人做的是錯事,我們]也要學嗎?”雖然爸爸的道理簡單粗暴,但是他淡定的眼神和堅毅的態度,在後來的人生中一直影響著她,讓她成為一個堅持自己內心標準而不隨波逐流的人。

建立孩子的內在評價系統,不依賴外界評價

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就批評,表現好的時候就表揚,這似乎也是很多父母一貫的做法,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鼓勵孩子好的行為,消除孩子不好的行為。

然而,正是因為這樣一套外在評價系統,讓孩子很容易關注來自外界的聲音,而不是關注他們對於自身的評價。

如果孩子經常問你:為什麼別人可以做,而我不能做?你就需要思考下:孩子做事情的動力來源於什麼?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鼓勵孩子不斷進步的?

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比如,不寫作業就要看電視,在人多的場合控制不住自己,看到別人插隊自己也沒耐心排隊……父母要先試圖去理解和接納孩子,並用支援與鼓勵的方式讓他從錯誤中得到學習。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不要空洞地誇孩子“聽話”“能幹”,給他貼滿正面標籤,而是去肯定孩子為此付出的努力,看到他的每一個細節。 比如,你可這樣的鼓勵不僅會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例《冷以說:“媽媽看到你一直在耐心地排隊,看到有人插隊時,你還清楚地達了自己的觀點和需求。”什麼是錯,而且也增加了他內心的力量,讓他學會做真實的自己,聽從自己的需求,不依賴外在的評價,形成自律的品格,在沒有任何人看到或沒有懲罰、獎勵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堅持自己的原則,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這才是家長教給孩子最有意義的事情。

用關注於長期效果的方式去講規則,給予孩子權利,讓他獨自做出選擇和決定,給予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讓他在嘗試中感受事情的真正樂趣,在錯誤中得到真正的體驗和學習。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會獲得無限自由,就會接受這個世界的不一樣,並堅持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

正面管教工具:避免回擊孩子的頂嘴

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頂嘴的?兩三歲時,他們通常張口就會說“不”;六七歲時,他們不僅喜歡問“為什麼別人可以而我不能”,也會跟父母說“為什麼你可以這樣,而我不可以”;到十幾歲時,青春期的孩子開啟了他們的個性化進程,說出來的每一句都冷中帶刺:“既然你這麼重視,你自己去做呀!”或是“不答應就不答應,沒什麼了不起!”孩子的頂嘴,讓家長感覺自己的權威遭到挑戰與威脅,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內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為什麼會發生頂嘴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需要自己做主;另一方面,當父母不夠尊重孩子時,孩子就會本能地進行反抗。

怎樣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親子溝通,並幫助孩子提高能力,是正面管教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其中一點便是,當孩子頂嘴時,家長不要和他對著幹,否則就會引發更大的權力之爭,甚至報復。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冷靜下來。可以使用第一章當中講過的“積極暫停”等正面管教工具來幫助你冷靜下來。

◆用平靜與尊重的聲音跟孩子道歉。比如,告訴孩子:“我不想傷害你,也不想被你傷害,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嗎?”

◆認同孩子的感受。比如,告訴孩子:“聽起來你真的很生氣。”“你傷心極了。

◆不用懲罰的方式來取得控制權,而是採取平等、尊重的辦法解決問題。

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比如,告訴孩子:“你這麼跟我說話,我覺得很傷心,我們一會兒談談,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你的想法嗎?”

◆決定你要做什麼,而不是你想讓他做什麼。比如,自己走開,不是試圖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先控制你自己。跟孩子提前說好:當你用不尊重的方式跟我說話時,我會離開房間。

◆使用幽默感。比如,跟孩子說:“剛剛我一定聽錯了你的意思是想讓我來幫你收拾一下你的房間,對嗎?”

父母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頂嘴,會讓孩子明白頂嘴是無效的,而相互尊重的溝通,既能使雙方感覺良好,也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比如,你可這樣的鼓勵不僅會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例《冷以說:“媽媽看到你一直在耐心地排隊,看到有人插隊時,你還清楚地達了自己的觀點和需求。”什麼是錯,而且也增加了他內心的力量,讓他學會做真實的自己,聽從自己的需求,不依賴外在的評價,形成自律的品格,在沒有任何人看到或沒有懲罰、獎勵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堅持自己的原則,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這才是家長教給孩子最有意義的事情。

用關注於長期效果的方式去講規則,給予孩子權利,讓他獨自做出選擇和決定,給予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讓他在嘗試中感受事情的真正樂趣,在錯誤中得到真正的體驗和學習。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會獲得無限自由,就會接受這個世界的不一樣,並堅持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

正面管教工具:避免回擊孩子的頂嘴

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頂嘴的?兩三歲時,他們通常張口就會說“不”;六七歲時,他們不僅喜歡問“為什麼別人可以而我不能”,也會跟父母說“為什麼你可以這樣,而我不可以”;到十幾歲時,青春期的孩子開啟了他們的個性化進程,說出來的每一句都冷中帶刺:“既然你這麼重視,你自己去做呀!”或是“不答應就不答應,沒什麼了不起!”孩子的頂嘴,讓家長感覺自己的權威遭到挑戰與威脅,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內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為什麼會發生頂嘴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他需要自己做主;另一方面,當父母不夠尊重孩子時,孩子就會本能地進行反抗。

怎樣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親子溝通,並幫助孩子提高能力,是正面管教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其中一點便是,當孩子頂嘴時,家長不要和他對著幹,否則就會引發更大的權力之爭,甚至報復。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冷靜下來。可以使用第一章當中講過的“積極暫停”等正面管教工具來幫助你冷靜下來。

◆用平靜與尊重的聲音跟孩子道歉。比如,告訴孩子:“我不想傷害你,也不想被你傷害,我們可以重新開始嗎?”

◆認同孩子的感受。比如,告訴孩子:“聽起來你真的很生氣。”“你傷心極了。

◆不用懲罰的方式來取得控制權,而是採取平等、尊重的辦法解決問題。

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比如,告訴孩子:“你這麼跟我說話,我覺得很傷心,我們一會兒談談,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告訴我你的想法嗎?”

◆決定你要做什麼,而不是你想讓他做什麼。比如,自己走開,不是試圖控制孩子的行為,而是先控制你自己。跟孩子提前說好:當你用不尊重的方式跟我說話時,我會離開房間。

◆使用幽默感。比如,跟孩子說:“剛剛我一定聽錯了你的意思是想讓我來幫你收拾一下你的房間,對嗎?”

父母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頂嘴,會讓孩子明白頂嘴是無效的,而相互尊重的溝通,既能使雙方感覺良好,也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