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如何看待孩子的不当行为

如何看待孩子的不當行為

幾乎每個小孩都經歷過叛逆期,在此期間,他們]不聽話,喜歡跟大人對著幹,讓家長很頭疼。 因此,一說到孩子的叛逆行為,很多家長都會把它與不當行為等同起來,會在第一時間去糾正它,想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做法。 可是,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孩子的叛逆行為並沒有減少,有時反而會變本加厲。 為什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孩子的叛逆行為並不都是不當行為。 仔細觀察後我們會發現,孩子出現的所謂不當行為,很多時候只是因為缺乏知識、意識或技能而出現的不熟練行為,以及與其年齡相稱的發展適應性行為,或是因為失望、情緒失控而產生的行為而已。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拍著手,興奮地朝著某個方向走去,卻被一把抱回來,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繼續掙脫大人的手想往前走,卻再次被抱回來……最後,大人終於失去耐心,對著孩子的屁股狠狠打了幾下,孩子傷心地大哭起來。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這樣的行為就是不當行為。 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安安靜靜地待在大人身邊,至少是在可以保護的範圍內,而不是完全不管不顧地到處亂走,這樣不僅讓大人感覺很累,孩子自己也很危險。 於是,他他們不斷地阻止孩子,直到最後失去耐心,“啪啪”打幾下孩子,既是發洩憤怒,也是希望孩子從中得到教訓。

孩子挨打後,覺得又生氣又委屈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因為對於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言,走路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新鮮與自豪的事情,他發現自己不用借助別人就可以移動了,於是好奇地走向四周這個全新的世界,享受走路帶來的成就感。 當家長一次一次地把他抱回原地後,他意識到大人似乎不喜歡他這樣,但是他沒辦法控制自己,他實在是太興奮,太享受自由走動的過程了。 所以,他繼續不顧一切地向前走著。 他沒法清楚地告訴大人:“我只是覺得走路好玩,我想到處走走。 ”他所能做的,就是用大人看起來更加叛逆的行為來表達他的情緒與需求,他用力推開大人的手,大聲哭叫,甚至就地打滾。

大人看到這一場景,就更加斷定:這個孩子太叛逆、太不聽話了,我得繼續教訓他。 由此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覺得特別心碎,孩子那麼小,那麼需要理解和説明,需要大人拉著他的手一起去探索世界,卻被無情地制止、打斷,並受到懲罰。 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打擊和傷害,而這樣的傷害卻來自最愛的父母對自己的不瞭解。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多瞭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的特點和發展規律,知道孩子的某些不當行為只是他們的一些適齡行為,並不是故意要跟你對著幹。 當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四處亂走時,請耐著自己的性子,在可以保護的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讓他勇敢地去探索,或者輕輕地拉著孩子的手,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跟著他走。

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當一個解說員,告訴他所到之處遇見的小花小草、小動物、人、故事……相比起因為不瞭解而強行阻止孩子,這是一幅多麼溫暖的畫面。

再比如,一個剛學會寫字的孩子,總是把字寫到格子外,作業本被他搞得一塌糊塗。 這時,家長可能會發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字要寫小點兒,不要太用力,看你,把紙都戳破了!”孩子在一旁覺得很委屈,他用盡全力想把字寫好,可是他的肌肉協調能力還不是很強,把握不好力度,精細動作也還不夠好,沒法把字寫進格子裡。

這時,孩子的行為並不是不當行為,而只是缺乏技能的行為。 所以家長需要做的,不是左問老師,右問朋友:孩子寫不好字怎麼辦?而是應該耐下心來,花時間陪孩子慢慢練習寫字的技能。

曾經有一個家長向我諮詢,說他的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開始本能反應似的哼哼唧唧,找各種理由不吃飯。 家長為此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大家都建議“狠心讓他餓肚子”,家長也嘗試過,可還是沒有用。

這個孩子在其他時間都表現得很獨立,一個人可以玩很久。 唯獨到了吃飯時間,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十分不配合。 後來我瞭解到,孩子的父母平常非常忙,很少關注他,只有在吃飯時間,一家三口才坐到一起,父母會關心他吃得好不好,有沒有吃飽。

其實,孩子的心裡有一個信念:如果我不好好吃飯,他們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我身上,因此就算餓肚子,我也不要好好吃飯。 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而這卻成為他行為的目的。

我給予這位家長的建議是,在吃飯之外的其他時間,多用心陪伴孩子。當孩子發現,自己不用要小伎倆也能獲得爸爸媽媽的關注時,就不會通過不吃飯的方式來獲得愛和關注了。

後來,家長向我回饋,他們跟孩子約定好每天都有專門陪他玩的時間,孩子明顯開心了很多,吃飯的事情自然也得到了解決。可見,找到問題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只有這樣,家長的管教才不會偏離方向。

孩子的行為就像一座冰山,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行為的表面,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孩子行為背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有著怎樣的念,他們追尋的是怎樣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卻是隱藏在海面下更大的部分,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我們對自己以及孩子的行為瞭解得越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會越有效。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因為感覺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失望行為有更多的瞭解。家長應該明白,如果真的存在問頓,瞭解原因,才能真正地對症下藥。

正面管教工具:給予關注

關注孩子,意味著不僅要“關--------關心,還要注專注、注視。大部分家長能夠做到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對他噓寒問暖,照顧一切衣食住行,卻很難做到去專注汪地瞭解與陪伴孩子。

專注,要求父母放下正在做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此時,他比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可是,很多父母要麼很少有時間陪孩子,要麼當孩子過來找他們時,他們一邊忙手裡的事情,一邊敷衍孩子。對於父母的反應,孩子要麼興致陡然降低,要麼以更大的“動靜”來吸引父母的關注。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依賴會越來越小,他們慢慢地不再去找父母,有什麼話也不跟父母說。而當父母突然反應過來,想去挽救的時候,孩子已然長大了。

只是辛苦操勞地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並不是真正的關注汪,真正的關注是指,那一刻你的心跟孩子在一起,你不僅用眼神跟他交流,還能站在他的角度傾聽他的心聲,看見他的需求。

有的家庭會安排和孩子的特殊時光,在那個時間裡給予孩子全身心的陪伴,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與重視,這就是很好的關注。這樣,孩子就不再需要通過不當行為來尋求關注了。比如本文案例中不愛吃飯的孩子,他寧肯不吃飯,也想讓父母多關注他。父母只有滿足了孩子尋求關注的需求,才能解決不吃飯的問題。因為當孩子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感受不到愛時任何科學的方法也起不到作用。

有一句話說得好,時刻問一問自己:“當孩子走進房間時,你的眼睛是否亮了起來嗎?”說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每次孩子們從外面回來時,一聽到門鈴聲,我一定會跳起來,跑到門口,張開雙臂迎接他們,而他們則會跑過來跳到我身上。我希望等孩子個子長得比我還高時,我們還可以如此興奮地擁抱彼此。

給予孩子關注,讓孩子感到他的重要。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是無比重要的事。

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而這卻成為他行為的目的。

我給予這位家長的建議是,在吃飯之外的其他時間,多用心陪伴孩子。當孩子發現,自己不用要小伎倆也能獲得爸爸媽媽的關注時,就不會通過不吃飯的方式來獲得愛和關注了。

後來,家長向我回饋,他們跟孩子約定好每天都有專門陪他玩的時間,孩子明顯開心了很多,吃飯的事情自然也得到了解決。可見,找到問題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只有這樣,家長的管教才不會偏離方向。

孩子的行為就像一座冰山,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行為的表面,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孩子行為背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有著怎樣的念,他們追尋的是怎樣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卻是隱藏在海面下更大的部分,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我們對自己以及孩子的行為瞭解得越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會越有效。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因為感覺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失望行為有更多的瞭解。家長應該明白,如果真的存在問頓,瞭解原因,才能真正地對症下藥。

正面管教工具:給予關注

關注孩子,意味著不僅要“關--------關心,還要注專注、注視。大部分家長能夠做到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對他噓寒問暖,照顧一切衣食住行,卻很難做到去專注汪地瞭解與陪伴孩子。

專注,要求父母放下正在做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此時,他比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可是,很多父母要麼很少有時間陪孩子,要麼當孩子過來找他們時,他們一邊忙手裡的事情,一邊敷衍孩子。對於父母的反應,孩子要麼興致陡然降低,要麼以更大的“動靜”來吸引父母的關注。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依賴會越來越小,他們慢慢地不再去找父母,有什麼話也不跟父母說。而當父母突然反應過來,想去挽救的時候,孩子已然長大了。

只是辛苦操勞地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並不是真正的關注汪,真正的關注是指,那一刻你的心跟孩子在一起,你不僅用眼神跟他交流,還能站在他的角度傾聽他的心聲,看見他的需求。

有的家庭會安排和孩子的特殊時光,在那個時間裡給予孩子全身心的陪伴,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與重視,這就是很好的關注。這樣,孩子就不再需要通過不當行為來尋求關注了。比如本文案例中不愛吃飯的孩子,他寧肯不吃飯,也想讓父母多關注他。父母只有滿足了孩子尋求關注的需求,才能解決不吃飯的問題。因為當孩子感受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感受不到愛時任何科學的方法也起不到作用。

有一句話說得好,時刻問一問自己:“當孩子走進房間時,你的眼睛是否亮了起來嗎?”說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每次孩子們從外面回來時,一聽到門鈴聲,我一定會跳起來,跑到門口,張開雙臂迎接他們,而他們則會跑過來跳到我身上。我希望等孩子個子長得比我還高時,我們還可以如此興奮地擁抱彼此。

給予孩子關注,讓孩子感到他的重要。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是無比重要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