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狗肉不上桌和狗肉不上席哪个对?古人吃狗肉吗?

我們常常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一件事物, 不同的人會有迥異的看法, 因此流傳下許多自相矛盾的俗語, 比如“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和“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再比如“狗肉不上桌”和“無狗不成席”, 有人喜歡吃狗肉、愛狗人士對此深惡痛絕, 那么今天我們就追根溯源講講這兩種說法究竟誰對誰錯?

首先來講“狗肉不上桌”,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 在我國狗最初用于祭祀, “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 商周時期, 狗肉是周天子專用的食物, 尋常人根本沒資格吃狗肉, 春秋時期狗的地位依然很高,

《史記》就有記載, 越王勾踐曾經下令“生男子, 獎二酒一犬, 生女子, 獎二酒一豬”, 可見狗的地位極高。 “狗肉不上桌”最早形成于是在南北朝時期, 游牧民族把狗當做獵具和放牧的守護者, 所以忌食狗肉, 而該時期佛教盛行, 佛教認為狗是不干凈的東西, 嚴禁人們屠食!

到了宋朝, 宋徽宗屬相是狗, 臣子們為了拍馬屁便上奏:“皇上是九五之尊, 屬相是狗, 狗就應該為尊”宋徽宗聽后下令禁止殺狗吃狗肉。 明面上雖然不能吃, 老百姓們還是偷偷摸摸的吃, 因此“狗肉不上席”正式形成。 另外, 在我國還有“打狗散場”的說法, 也就是說吃狗肉就散伙各走各路、分道揚鑣, 如果主人用狗肉招待朋友則會被認為不懂禮數,

因此“狗肉不上桌”。

然后我們再來說“無狗不成席”, 在我國蘇州地區盛產狗肉, 大宴小席都有狗肉, 因此有無狗不成席的說法, 而廣西玉林的狗肉節更是引起了巨大爭議, 許多愛狗人士對此口誅筆伐、大加鞭撻。 不可否認的是, 狗肉確實美味, 最著名的就是江蘇的沛縣狗肉, 相傳是劉邦手下名將樊噲所發明, 許多熱愛美食的吃貨們都這樣說:“狗肉滾三滾, 神仙站不穩”、“不食狗肉, 不知人間大味”“聞到狗肉香, 神仙要跳墻”等。

吃狗肉和保護狗本身是一個悖論, 存在著矛盾, 那么各位朋友認為應該怎樣選擇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