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物种的进化,是基因决定的还是环境决定的?是定向进化的吗?

自然界中物種的進化變異, 是不定向的, 大自然向來都是“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只有通過生存斗爭, 適合在自然界生存的物種就能夠存活, 不適應則滅亡。

生存下來適應大自然, 通過變異才有機會保留和遺傳., 生物的變異很雜亂, 各種取向的都有, 每一種生物都會不斷產生新的變異, 其中有利于大自然生存的變異才能夠生存下來, 更好的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比如, 長頸鹿的祖先并不長頸, 也有一部分是短頸, 在食物充沛的時候, 高處有樹葉, 低處有青草, 這兩種長頸鹿都能生存下來, 但是當青草嚴重缺乏時期,

長頸的長頸鹿能夠吃生長在樹上的葉子, 從而存活了下來, 而短頸的長頸鹿則因為夠不到高處的樹葉而餓死, 為了不被餓死, 為了適應大自然, 漸漸的這些短頸的鹿, 脖子慢慢的就都是長的了。 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也都是長頸鹿了, 短頸的就不存在了。

良好的變異, 通過基因傳下去的時候, 基因在體內發生了突變, 基因重組, 染色體發生了變化, 可能會對變異的物種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般情況下低等生物的變異, 基因未發生變化, 那么變異之后還是低等生物, 一旦基因發生突變, 染色體變化等有可能發展成高等生物, 但這樣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大。

總體來說是自然界環境的影響, 觸發了基因的變異。

如果沒有外界環境的刺激, 基因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變化的, 因此進化變異的不定向, 是基因決定的可能性并不大。

進化的物質基礎是核酸, 核算一般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 核酸是由核苷酸構成。 核苷酸是由堿基, 五碳糖和磷酸構成。

核酸分子再和組蛋白一起組成DNA鏈。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 包含幾十到幾千或上萬個bp的核苷酸。

通常變異可以是其中的一個堿基發生替換, 缺失, 插入等;也可以是轉座子, 一段DNA序列的插入;也可以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的DNA的重組交換。 總之可以有很多種的形式。

有點難, 如果比喻的話, DNA分子可以比喻成一串很長很長的串珠, 并且里面的珠子有紅黃藍綠不同的顏色。 這些不同顏色的排布都是有規律的。

其中一個珠子或者幾個珠子的減少, 增加或顏色的變化, 都會使得整個珠鏈和原來不同了。

這個就是變異。 在整個長長的珠鏈中, 不知道哪一個珠子會發生丟失, 增加一個, 或者是重復了。 也或者是某一段會減少, 或者增加。

但是DNA鏈中某個過或某些核苷酸的變化會引起它轉錄形成的蛋白質的變化。 生物的表型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進化的這種不定向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而是由DNA分子決定, 因為變異的物質基礎是DNA分子。 DNA分子是一個大分子, 它包含有成百上千萬的核苷酸。 每一個核苷酸的變化, 都是DNA的變化, 也是進化的積累。

核苷酸是一個, 基因是一段, DNA是整個分子。 變異可以發生在任何層面。 而環境只會去選擇。

所以, 進化過程是定向的, 這有外因與內因二者共同起作用。 外因是自然, 為適應自然, 內因是基因, 基因順應自然而演化改變。

突發的變異是不定向性的, 是由某些或某種因素而引起的基因變異性改變。 在人類與許多生物中可看到絕大多數的變異性改變是疾病。 畸胎或缺陷。 這一點用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令人生疑, 并且生物變異改變往往僅在少數個體身上看見, 群體中更是不可見。 漫長的演化改變是可以見到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