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雍正留下遗诏:此人不能杀,乾隆点头答应,上台后却马上将他处死

“反清復明”四個字在清朝可謂是禁語, 尤其是那個大興文字獄的朝代。 確實, 哪個最高統治者聽到要反自己的口號會愿意。 但在清朝, 有那么一個人有著可以說是明確的“反清復明”思想, 卻受到皇帝庇護, 甚至在臨死前還留下遺詔, 告訴下一任皇帝不能殺, 這個人就是曾靜。

曾靜思想里的“反清復明”來的很多元化, 從老師、環境和當朝皇帝的做法行徑, 幾方面綜合的結果。 眾所周知, 清朝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 那人數眾多的華夏子孫本來就會心有不服, 更不要說文人。

文人在古代各個時期的地位不盡相同,

宋朝重文抑武, 元朝是文人被稱為“臭老九”, 地位還不如嫖娼者, 也就只比乞丐好一點。 但是不得不說, 文人是“殺人于無形”的一個群體。

不論哪個時期, 有文人必會有作品流傳, 而藏在這些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則會成為后世對這個時期的人、事物和統治者的評判、印象。

曾靜就是在這眾多古籍作品和呂留良的點評中被深受影響, 加之“九子奪嫡”結束后的余波, 擁護八阿哥的同黨們, 在被流放途中到處散布雍正皇帝是弒君奪位的謠言, 蠱惑民心。

不過, 這些七拼八湊來的思想, 卻在生死關頭救了曾靜一命。 曾靜本身對清朝和明朝之間的糾葛感受, 并不深, 嚴格來講, 他雖“反清”, 但沒有“復明”, 他只是在書中提到:“皇帝之位應該由圣人來坐”。

因此, 在被抓之后, 曾靜也很快地承認了罪行。 按理說, 雍正帝這個容易記仇的人, 怎么會放過這些人呢?

有一個原因是曾靜是個文人。 在案子中, 曾靜本身沒什么重量, 還認了罪, 留下他, 一來穩定民心, 顯示自己并不是個嗜血的暴君, 二來, 曾靜可以當成一個典例, 現身說法, 再去影響那些對清朝統治還心生不滿的人們。 一來二去, 一舉兩得。

雍正臨死前, 還特意給乾隆留下遺詔:“此人不能殺”。 倒也不是曾靜留著有多大用處, 只不過是, 曾靜當初想策反岳鐘琪時, 在信里寫到雍正帝“謀權篡位、殘害兄弟”, 雍正皇帝覺得如果自己真地殺了他, 便承認了這些罪行罷了。 但是, 乾隆皇帝顯然是不吃這一套的, 乾隆在雍正彌留之際點頭答應,

卻在上臺后立刻把他凌遲處死, 罪名是“辱罵先皇”。

其實這兩個皇帝雖做法不同, 但目的卻都很明顯, 曾靜只不過是他們在各自執政初期, 用來穩定朝政、獲取民心的工具而已。 當然那, 曾靜自己心里肯定也很清楚, 但他沒有選擇, 也沒有辦法, 他既已成了他們棋盤里的棋, 便早已身不由己。

?

?

參考文獻:《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