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鬼畜原子弹大大地有,我们还是早早投降地干活算了”——日本研制原子弹密话

太平洋戰爭導致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是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的原子彈徹底打消了日本人繼續戰斗的士氣。

(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中在戰爭中實際使用原子彈, 雖然很令人震驚, 但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們并不懵逼, 沒有多少人問“原子彈是啥?”的問題, 只不過在感嘆“美國人有了原子彈”。

原子彈不是什么新概念, 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核裂變能量的概念。 策動9.18事變, 挑起了戰爭的石原莞爾在1941年發表的《戰爭史大觀》一書中就說過這樣的話:“原子核破壞會產生令人驚異的能量,

如果人類能夠使用這種能量會怎樣?飛機可以長時間高速飛行, 世界會變得非常窄小, 或者使用這種能量作為破壞力, 可能會是瞬間決定戰爭成敗的力量”。

(石原莞爾都預示了使用原子彈的結果)

“瞬間決定戰爭勝負”的描述使人對號稱“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石原莞爾確實要刮目相看, 他甚至準確地預測到了使用原子彈的結果。

石原莞爾并不是物理學家, 只是一名軍人。 他的有關核裂變的知識也就是當時人們都知道的常識。 也就是說早在原子彈出現的15年前, 大家就都知道能夠使用核裂變能量來制造炸彈。

既然是世人皆知的常識, 為什么還是日本被原子彈炸了而不是日本人拿了原子彈去炸別人呢?

日本人是半真不假地想搞過原子彈的, 但沒搞出來。

日本人的傳統是陸海要各搞一套, 哪怕是航母都是這樣, 在原子彈問題上當然也必須這樣。

日本陸軍對鈾炸彈(那時還不叫“原子彈”)真正感興趣是從1940年3月開始的。 當時的陸軍航空本部部長安田武雄成立了一個班子研究鈾炸彈, 研究出了一個結論, 用鈾235制造的炸彈會具備巨大的破壞力, 陸軍大臣東條英機聽了報告以后表示:“那讓就專家們去研究研究地干活。 ”

于是安田就去找成立于1917年的官辦的研究機構“理化學研究所”。 這個研究所在1930年代就具備了可觀的規模, 在高能物理的研究上有很豐富的經驗, 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和狄拉克都來這個研究所訪問過。

理化學研究所的仁科芳雄教授花了三年時間最后于1943年5月交給安田一份報告。 內容大體是:

一、 公斤鈾235的爆炸能量相當于1萬8千噸火藥。

二、 離鈾235最好用熱擴散法。

三、 僅僅從技術上來說, 制造鈾炸彈是可能的。

陸軍在研究, 海軍省下屬的艦政本部也在研究, 也是偷偷摸摸, 不讓陸軍知道。 海軍找的也是一大堆牛人, 比如后來日本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湯川秀樹教授, 創立了“坂田模型”的名古屋帝國大學的坂田昌一教授等人。

(毛澤東主席接見坂田昌一教授)

美國研發原子彈的的曼哈頓計劃是1942年6月才開始, 比日本人晚了兩年多, 按說應該是日本人早出成果才是, 但是因為日本人和美國人的行為模式不同,

所以結果也就不一樣。

美國在曼哈頓計劃的一開始就由軍方主導, 軍官負責管理, 以兵器制造為目的, 而日本是那些教授們在主導, 以科學研究為目的。 戰爭期間本來就經費困難, 沒錢搞學術研究, 現在正好逮著了肯出錢的主兒, 教授們都高興壞了, 因為要搞“鈾炸彈”, 就使得日本即使在戰爭期間物理研究也沒有中斷, 湯川秀樹教授在戰后不久的1949年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這樣一來, 兵器開發的目標就被教授們給拋到一邊去了。

(日本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教授)

教授們不急, 那邊東條英機也不急, 因為一開始戰爭形勢對日本還挺有利, 他拿到安田轉來的仁科教授的報告時也就是給了個原則性的批示:“這個東西有關戰爭的勝負,

快快搞地干活。 ”

東條真正想要“鈾炸彈”是在1944年6月塞班島失守, “絕對國防圈”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之后。 這時他要兵器行政本部部長菅晴次中將趕快研發出“決戰兵器”, 也就是鈾炸彈來, 讓美國鬼畜全部撕拉撕拉地。

菅晴次中將把這件事交給了“八研”(兵器行政本部第八研究所)去干, 說是“不管用什么方法, 趕快找10公斤鈾來”。

從這時開始日本人才由軍部來主導認真干這件事, 而前4年多都是在玩。 但現在想干了, 已經沒有了干的基本條件, 美國人已經開始了對日本經濟上的絞殺, 開發原子彈所需的原料, 零件, 甚至電力都不足。

天然鈾中可以用來制造原子彈的鈾235的比例只有0.7%, 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來分離出這0.7%來。

八研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在本土,滿洲,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到處找金屬鈾,1944年夏天才在馬來半島找到了鈾礦,但是當時日本已經沒有了制海權,就是挖出來了鈾礦石也運不回日本了,只能在本土找。

1944年11月末,終于在福島縣石川郡石川町找到了鈾礦,原料問題解決了。但是算一下就知道:10公斤鈾235需要500公斤氧化鈾,從福島縣鈾礦石的品位計算需要53萬噸礦石,那時候日本沒有開采礦石的勞動力呢?結果文部省說他們出面找中小學生去采礦。

怎么分離開采出來的鈾礦呢?仁科芳雄教授主張采用“熱擴散法”,用兩個同心的金屬大圓筒,把氣化了的鈾放進去,輕的鈾235會浮在上面分離出來。想死了“鈾炸彈”的陸軍在當時那么困難的時候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真的找來了能做大圓筒的材料。但美國鬼畜1945年3月搞東京大空襲的時候捎帶著把那作圓筒的材料給炸沒了,這么一來,就算有了鈾礦石也玩不轉了。

小孩子在這邊開礦,大人在那邊找圓筒,忙得正歡的時候,6月28日突然來了一道命令:不玩了,大家散伙。

仁科教授不愿玩了,他起草了一份報告,說日本現在的能力每天只能分離出一毫克鈾235來,想湊滿做原子彈所需的10公斤的量需要數萬年時間,根本就不現實。但也不必悲觀,美國同樣也做不出來,因為就算美國比日本強了100倍,也需要幾百年。

這就是麥克阿瑟一到日本就把理化學研究所改組成株式會社并且任命仁科教授為首任社長的原因,仁科是有功之臣,要不是這份報告麥克阿瑟會把仁科教授當戰犯抓。同時這也是大本營在廣島被原子彈炸了以后死活不肯承認是原子彈的原因,他們還記得仁科報告,當時是懵了,認為美國人有原子彈太不科學了。

(差點成為戰犯的仁科芳雄教授)

但是口頭上不承認沒用,他們馬上也明白了扔在廣島長崎的確實是原子彈。于是大本營這次不找理化學研究所那幫騙紙教授了,找軍隊的八研。讓他們計算一下美國到底可能有多少原子彈。

八研的山本洋一技術少佐用能收集到的資料算了一下,結果是這樣的:美國的鈾礦石主要來自加拿大,據說那個礦山1939年生產了一萬噸鈾化合物。按鈾235含量0.8%計算的話一年就可以弄到30噸鈾235,一個原子彈用30公斤鈾,這樣一件的鈾產量就可以讓美國人造1000個原子彈。

這可太嚇人了!鬼畜居然有了1000個原子彈,就算一半是廢品也有500個,最起碼不會少于250個。

最后山本少佐報上去的數字是美國可能已經擁有了250到500枚原子彈。大本營都不敢把這個嚇死人的數字提到御前會議上去,對天皇就瞞了下來,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數字,以后就沒人再敢提“一億總玉碎”了,愛碎不碎,碎了也白碎,還是投降算了。

于是在1945年8月14日的最后的御前會議上天皇裕仁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8月15日中午的“玉音放送”向大日本帝國臣民傳達了大日本帝國陸軍和大日本帝國海軍的無條件投降。

戰后GHQ(聯合國占領軍總部)的軍官找到山本調查此事,問山本的計算根據。最后告訴山本:“其實只有5枚。試驗、廣島、長崎用掉了三枚,一枚在運搬過程中被日本潛艇擊沉海底,最后的一枚本來是準備在8月15日中午12時投放在東京大岡山的上空的。”

戰后是日本大學理學部教授,金屬防銹的世界著名權威的山本洋一在回憶錄里說:“不知道那是不是事實。”

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來分離出這0.7%來。

八研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在本土,滿洲,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到處找金屬鈾,1944年夏天才在馬來半島找到了鈾礦,但是當時日本已經沒有了制海權,就是挖出來了鈾礦石也運不回日本了,只能在本土找。

1944年11月末,終于在福島縣石川郡石川町找到了鈾礦,原料問題解決了。但是算一下就知道:10公斤鈾235需要500公斤氧化鈾,從福島縣鈾礦石的品位計算需要53萬噸礦石,那時候日本沒有開采礦石的勞動力呢?結果文部省說他們出面找中小學生去采礦。

怎么分離開采出來的鈾礦呢?仁科芳雄教授主張采用“熱擴散法”,用兩個同心的金屬大圓筒,把氣化了的鈾放進去,輕的鈾235會浮在上面分離出來。想死了“鈾炸彈”的陸軍在當時那么困難的時候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真的找來了能做大圓筒的材料。但美國鬼畜1945年3月搞東京大空襲的時候捎帶著把那作圓筒的材料給炸沒了,這么一來,就算有了鈾礦石也玩不轉了。

小孩子在這邊開礦,大人在那邊找圓筒,忙得正歡的時候,6月28日突然來了一道命令:不玩了,大家散伙。

仁科教授不愿玩了,他起草了一份報告,說日本現在的能力每天只能分離出一毫克鈾235來,想湊滿做原子彈所需的10公斤的量需要數萬年時間,根本就不現實。但也不必悲觀,美國同樣也做不出來,因為就算美國比日本強了100倍,也需要幾百年。

這就是麥克阿瑟一到日本就把理化學研究所改組成株式會社并且任命仁科教授為首任社長的原因,仁科是有功之臣,要不是這份報告麥克阿瑟會把仁科教授當戰犯抓。同時這也是大本營在廣島被原子彈炸了以后死活不肯承認是原子彈的原因,他們還記得仁科報告,當時是懵了,認為美國人有原子彈太不科學了。

(差點成為戰犯的仁科芳雄教授)

但是口頭上不承認沒用,他們馬上也明白了扔在廣島長崎的確實是原子彈。于是大本營這次不找理化學研究所那幫騙紙教授了,找軍隊的八研。讓他們計算一下美國到底可能有多少原子彈。

八研的山本洋一技術少佐用能收集到的資料算了一下,結果是這樣的:美國的鈾礦石主要來自加拿大,據說那個礦山1939年生產了一萬噸鈾化合物。按鈾235含量0.8%計算的話一年就可以弄到30噸鈾235,一個原子彈用30公斤鈾,這樣一件的鈾產量就可以讓美國人造1000個原子彈。

這可太嚇人了!鬼畜居然有了1000個原子彈,就算一半是廢品也有500個,最起碼不會少于250個。

最后山本少佐報上去的數字是美國可能已經擁有了250到500枚原子彈。大本營都不敢把這個嚇死人的數字提到御前會議上去,對天皇就瞞了下來,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數字,以后就沒人再敢提“一億總玉碎”了,愛碎不碎,碎了也白碎,還是投降算了。

于是在1945年8月14日的最后的御前會議上天皇裕仁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8月15日中午的“玉音放送”向大日本帝國臣民傳達了大日本帝國陸軍和大日本帝國海軍的無條件投降。

戰后GHQ(聯合國占領軍總部)的軍官找到山本調查此事,問山本的計算根據。最后告訴山本:“其實只有5枚。試驗、廣島、長崎用掉了三枚,一枚在運搬過程中被日本潛艇擊沉海底,最后的一枚本來是準備在8月15日中午12時投放在東京大岡山的上空的。”

戰后是日本大學理學部教授,金屬防銹的世界著名權威的山本洋一在回憶錄里說:“不知道那是不是事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