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建筑工艺媲美赵州桥,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坚固使用400年

溜溜達達看世界, 不慌不忙走天涯。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座古橋。 這座古橋在中國的建橋歷史上可以與趙州橋相媲美, 它就是葛鏡橋。

葛鏡橋坐落在貴州福泉市城東南, 橋長52米, 高30米, 橫跨在麻哈江之上, 建于明代, 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鏡橋的建設背后的歷史故事也頗有意味。 在明代, 福泉古城是地處交通要道, 然而交通卻被城東麻哈江峽谷阻斷, 人們出入必須要撐船, 交通十分不便。 而且這里洪水經常肆虐。 后來, 一個叫做葛鏡的官員,

決定自己出資在修建一座橋。 在以后的8年里, 葛鏡先后修建了2座橋, 但是都被洪水沖垮。

而葛鏡第三次建橋的決心更是可歌可泣, 他散盡了自己所有的家產, 找到了當地的能工巧匠, 誓要把橋建成。 從第一座橋開始, 葛鏡用了30年的時間, 終于在麻哈江上修成了一座堅固的橋梁。

中國現代橋梁奠基人、校長茅以升于1941年發現了葛鏡橋, 認為是一大奇跡, 也將之與趙州橋相提并論, 贊嘆“北有趙州橋, 南有葛鏡橋”。 那么葛鏡橋建筑上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呢?

葛鏡橋的絕妙之處在于, 它充分利用了峽谷險峻的地形, 即在人們認為最不可能建橋的地方, 在刀劈斧削的絕壁上架起一座明代 3孔石拱橋。

葛鏡橋技術至今還有一個未解之迷:葛鏡橋的主體形式為典型的“非對稱”、“變截面”、“尖頂”、“厚墩聯拱”大石橋,

其中“非對稱”、“變截面”的技術運用非常罕見, 按傳統技術講, 這種結構在“活載壓力”下很容易垮塌, 茅以升經過實測后, 得出的結論卻是10噸載重汽車通過, 大橋也非常安全。

葛鏡橋還有一個令人稱道的地方是, 鍋底拱面的石塊沒有使用一點粘合劑, 巨型石塊借助橋自身重力和橋拱張力緊密貼合, 完美地承接住橋自身的壓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