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害虫翅膀长短由水稻糖分决定,错误信号或能使害虫幼时死亡

水稻種植過程中, 農民最擔心的問題便是天氣狀況和病蟲害。 俗話說“農業靠天吃飯”, 這說明了氣象和氣候對農業生產好壞的重要影響。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 人們逐漸具備了防災減災的能力, 盡量將“天災”對農業的影響降至最低。 而“病”字體現在水稻種植上包括稻曲病、稻瘟病、稻葉黑粉病、水稻惡苗病、水稻胡麻葉斑病等常見病, 一般針對水稻病是防勝于治, 農民會在不同階段噴灑相應的農藥預防病害。

至于蟲害則是水稻種植過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 采取防治措施后, 仍有卷土重來的可能性。

常見的水稻害蟲有三化螟、縱卷葉螟、稻飛虱、稻薊馬、稻苞蟲、稻縱卷葉螟等, 農民一般會在害蟲幼蟲期進行噴灑農藥等預防措施, 但是一次性到位殺蟲滅害的可能性較小, 若后期不再進行相應害蟲防治措施, 具有繁殖快、數量大、危害重、抗藥性強的部分害蟲很快就會擴大種群蠶食水稻。

而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中國計量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的一項新成果, 或可將害蟲消滅于幼時。

該研究發現, 當水稻處于苗期時, 葡萄糖水平相對較低, 此時的害蟲褐飛虱因就近獲取營養, 所以翅膀短、雌性卵巢大;當水稻長成時, 葡萄糖水平增高, 害蟲褐飛虱需要長時間飛行尋找食物, 因此為了便于飛行, 翅膀長、雌性卵巢小。

簡而言之, 水稻中的糖分和氨基酸會隨著其生長進度變換比例, 而害蟲隨之翅膀長度和卵巢大小發生改變, 并且這種身體形態的改變機會只有一次。

研究人員依據上述研究成果, 衍生伸出一種防止農作物蟲害的新想法, 即利用科技手段, 干擾害蟲對于身體形態的選擇, 使其翅膀長度與所需農作物生長階段相左, 進而使害蟲覓食困難, 難以長至成蟲便餓死。 若該防治蟲害的方法研發成功, 將一定程度上解決困擾農業領域已久的蟲害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