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一代“功臣”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与一个人密不可分

自古“弱國無外交”, 這個準則放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適用。 李鴻章在清末那種腐朽社會中代表清朝出訪多國, 沒有固步自封, 沒有讓人貽笑大方, 還讓西方諸國對其有著很高的評價, 甚至被人稱為“東方俾斯麥”。

由此可見李鴻章的外交手段也是極好的, 但是國與國之間的對話, 不是靠個人語言組織能力可以決定的, 背后的國力才是最關鍵的, 不平等的外交中, 弱國是沒有話語權的, 再好的口才與手段也沒用。 李鴻章外交上的失敗?主要歸于兩個因素。

首先與慈禧密不可分

由于中國的大門是外國的槍炮打開的,

固步自封的所謂天朝上國被蜂擁而至的列強弄得不知所措, 因此當時中國的所謂外交更是倉促應付, 非常被動, 而李鴻章作為慈西的心腹被強令周旋于列強之間, 對慈禧言聽計從的李鴻章, 以慈禧的旨意作為外交政策, 因此李鴻章外交的失敗, 除了中國軟弱可欺的原因, 和慈禧的關系是分不開的。

其次是過于迷信國際法背后的“以夷制夷”, 導致思想上的錯誤。

從1860年代到1880年代, 李鴻章遍請外國人翻譯國外的法律書籍, 希望熟悉外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美國人宣揚的所謂的“國際法”, 讓李鴻章看到了某種希望, 最終, 他希望在法律上、法院上、談判中利用“國際法”逼退外敵。 最終,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后,

聽說清政府要派李鴻章來談判, 威廉給德國方面發電報:這條老狗, 專事挑撥, 殺了他。 要知道這離李鴻章受到超高規格接待沒幾年。

當然個人畢竟受到時局的制約, 導致李鴻章外交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清王朝的國力衰弱和政治管理腐敗。 畢竟“弱國無外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