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战时期,日本陆海军的牙咬得有多紧?带轮子的都得归陆军管,海军被迫把坦克改造成艇

二戰時期, 日本軍隊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大部分, 當時的日本并沒有空軍的說法, 只有航空兵, 海陸軍各掌控一部分。 日本陸軍與海軍的關系十分獨特, 比起合作, 他們似乎更擅長對立, 兩大軍種就像仇人一樣。

日本陸海軍的矛盾有很多原因, 這里主要講一個, 那就是發展理念不同。 日本是一個擅長學習的民族, 陸軍學的是德國, 海軍學的是英國, 這里就產生了矛盾。 德國是陸上強國, 海軍的發展要讓步于陸軍;英國是海上強國, 陸軍的發展要讓步于海軍, 所以英德兩國的軍隊發展是有側重點的, 而日本沒有,

陸海軍各自學習了英德最得到軍種, 導致他們都認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引發了日軍內部數十年的權力斗爭與仇視。

當時陸海軍的牙咬得有多緊?這里用一款海軍得到武器給大家舉例子。 眼前這個家伙名為二式內火艇, 二戰日本海軍的裝備。 以二式坦克為基礎改造出來的。 二式內火艇的實際名字應該是卡米二式水陸兩用坦克, 但當時陸軍和海軍關系太差了, 裝備是無法互通的, 陸軍無法從海軍那里借到運兵艦, 海軍無法從陸軍那里借到戰車, 最終只能自己造了。

日本陸軍為了惡心海軍, 宣稱只要是帶輪子的都屬于陸軍管轄, 海軍無權制造。 從兩軍的關系來說, 根本就沒有緩和的余地, 所以海軍被逼將兩棲坦克稱為了艇。

二式內火艇算是最早的兩棲戰車之一了, 全車需要6名車組人員維持運轉, 以一臺內燃機為動力核心。 在陸地上, 二式內火艇的時速可達37km/h, 通過在前后車體上加裝浮箱, 實現海上航行。 因為是以輕型坦克為基礎, 所以二式內火艇的火力并不強, 主武器為一門37毫米的火炮, 另有兩挺重機槍。

拆掉浮箱后的二式內火艇, 看上去才有點坦克的樣子

二式內火艇的兩棲作戰能力確實是一個亮點, 但它也有致命缺點, 因為需要在海上航行, 所以日軍不得不對它的噸位進行控制, 最終改來改去, 削弱的是戰車的裝甲重量, 車內最厚的裝甲也才12毫米, 重機槍都能輕易將其打穿, 更別說和其他坦克對戰了。

二戰時期的日本資源緊缺,

再加上陸軍在資源分配上占了大頭, 所以海軍的資源一直比較少, 最終二式內火艇僅生產了183輛。 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 二式內火艇參與了許多戰役, 是日本海軍最重要的登陸武器之一。 當然, 由于其皮薄的屬性, 損失也非常大, 大多都在作戰中被毀了, 只剩下一小部分被繳獲。

日本海軍最輝煌的時期莫過于1940年前后, 珍珠港事件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日本海軍。 但隨著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的節節敗退, 特別是最強的聯合艦隊覆滅, 海軍在國內的影響力大減。 本土決戰的口號提出來之后, 陸軍成為了絕對主角, 二戰后期的海軍喪失了很多話語權。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