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崇祯皇帝对阉党下狠手怎大快人心

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下手, 鏟除魏忠賢, 在當時來看, 絕對是大快人心的。 無論哪方面講, 魏忠賢都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 請欣賞本人新作《東林沉浮》選23—

崇禎皇帝對閹黨下狠手怎大快人心

魏忠賢死后, 新皇崇禎對閹黨大規模清算開始了。

十一月初九, 崇禎帝下旨, 將貶回原籍的崔呈秀捉弄歸案, 崔呈秀已知主子魏忠賢自盡之事, 明白大勢已去, 不可能再翻盤了。 于是把妻妾招呼到身邊, 把珍寶都放在眼前, 呼酒痛飲, 然后也上吊自殺。

這種死法倒是很符合崔呈秀的追求:金錢美女。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十一月十七日, 崇禎帝下令在浣衣局“掠死”客氏, 所謂“掠死”, 就是用荊棘條子將犯人活活抽打死。

魏忠賢和親密伴侶客氏就落得這個下場。 先后死于非命, 死前連一面也沒見。

客魏死后, 民間演繹他們的故事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一部白話小說叫《梼杌閑評》, 又叫《明珠緣》。 該書將客魏描述為前世有緣的一對歡喜冤家:

淮河有上古水怪為害, 洪水滔天, 良田覆沒。 萬歷皇帝命人去治水, 治水官員得到蛇精化作老漁翁相助, 尋到了漢唐故堤, 才平息了水患。 不料堤成之日, 水利官員錯燒了蛇穴, 害得蛇精枉死離宮。 于是引出這段投胎轉世、報復人間。 蛇精投胎一男一女, 男胎即后來的權宦魏忠賢, 女胎就是客印月。 他們的身世都非常曲折。

魏忠賢的母親侯一娘是流落江湖的賣藝人, 受盡達官貴人的玩弄, 飽嘗了人世間的酸辛。 魏忠賢本人幼時曾隨其母“帶著鬼臉子去求人”, 壯年又沿街乞討, 受盡磨難。 他親眼看到, 種種貪贓枉法的現實, 最后憑借個人奮斗咸魚翻身。 他與客印月的情緣, 既是前生之緣, 也是窮幫窮的結果。 客印月小時曾受忠賢母子還珠之恩, 長大后為小她十幾歲的天啟皇帝迷戀。 一男一女既有前緣前恨, 今生今世也各自有苦衷, 最終害得天下大亂, 前怨盡還。

《梼杌閑評》雖然有些因果報應的迷信寫法, 但作者用人性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 試圖去理解他們, 將魏忠賢與客印月的作惡與黑暗社會諸相緊密結合, 形象深刻表明:閹禍并非個別的偶然事件,

它與社會種種弊病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

《梼杌閑評》最后描述, 客氏被打死之后, 全身潰爛, 無人敢前來收尸, 最后是她手下有個叫秋鴻的丫鬟冒死為客氏收殮, 以報昔日之恩。 作者以此詮釋, 沒有天生的壞人, 壞人也有恩于他人。 讀來令人唏噓。

不管小說怎么演義, 至此, 閹黨三元兇均帶著對酷刑的恐懼, 一一死去。

但崇禎依然不解氣, 第二年元月, 下令對這三位罪魁禍首進一步加重處罰:魏忠賢尸體被寸磔, 即等同凌遲, 將死尸千刀萬剮了;斬崔呈秀的尸體示眾于老家薊州;斬客氏之尸, 并把客氏尸體焚燒火化。 古代火化尸體不同現在, 挫骨揚灰, 不是普遍待遇而是一種嚴酷懲罰。

受到嚴厲懲罰的, 還有魏忠賢的侄子魏良卿、客氏兒子侯國興。

想當年, 他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而現在, 惡果也是均沾, 二人遭處斬棄市。 這幾人的家族, 不分老幼, 滿門抄斬。

這里, 還要提下魏忠賢的幾個重要爪牙結局。

先說催命判官許顯純的下場。

史書記載, 崇禎沒有給他自殺機會, 他是先被“論死”, 也就是說, 先判死刑打入死牢, 而后處斬抄家。 活閻王這回自己見真閻王去了。

徐大化的結局也是罪有應得。 打敗東林黨后, 他貪得無厭, 居功自傲, 連尚書這個高位都不滿足, 有意與魏忠賢平起平坐, 結果弄得魏忠賢都煩他, 借故挪用公款勒命停職。 閹黨倒臺后, 他被崇禎下令發配死于邊關。

還有那個遼案的始作俑者王化貞, 魏忠賢倒臺, 他也失去了保護傘,

終于難逃一死, 崇禎五年被執行死刑, 這個變節求生的家伙, 也只比熊廷弼多活了七年。

只有狡猾的馮詮逃過一劫。 打敗東林后, 他獲得魏忠賢高額回報, 升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還當上了《三朝要典》總裁官。 已是魏忠賢黨羽中的頭面人物。 后來更升一步, 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但是因為表現太突出了, 遭到同伙崔呈秀羨慕嫉妒恨, 閹黨倒臺前被崔呈秀整倒, 丟官罷職。 而這竟然成了他的政治資本。 閹黨倒臺后, 他以受到閹黨迫害為名, 向崇禎皇帝邀功請賞, 差點被重新重用, 幸虧有人揭了老底, 才沒有得逞。 但后來, 歷史巨變, 他又時來運轉了。

還有兩個大太監王體乾、涂文輔的結局, 不算太慘。 王體乾被革職抄家。 而涂文輔很精明,崇禎即位后,他見勢不妙,沒等魏忠賢倒臺,就迅速改換門庭,投到崇禎親信太監徐應元名下。定閹黨案時從輕發落,被判充軍,貶至鳳陽,逃掉一死。

清除閹黨后,崇禎對內閣、六部、錦衣衛等重要部門進行大換血。同時,崇禎帝還做了這么一件事:

棄用太監。

下令召回邊鎮中官,使太監不再擁有兵權。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宮門,讓太監失去交接外廷的機會。

即位之初的崇禎帝,對宦官深具戒心,所以才有如此禁令。

魏忠賢倒臺之日,群情振奮,刑部員外郎史躬盛上書總結魏忠賢的罪狀:

舉天下之廉恥澌滅盡;

舉天下之元氣剝削盡;

舉天下之官方紊亂盡;

舉天下之生靈魚肉盡;

舉天下之物力消耗盡。

一言以敝之,國家從風氣到民生、吏治、經濟,全被魏忠賢搞壞了。魏忠賢禍國殃民,罪大惡極。那么,魏忠賢是不是把國家全部搞亂了?

這些具體問題值得推敲,但有一點確定無疑,那就是史躬盛上書的第一點:魏忠賢確實搞亂了社會風氣。在使晚明成為一個道德淪喪的國家上,魏忠賢“功不可沒”。

有人以為,太監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政治層面的。其實,這種影響還直接蔓延到整個華夏民族性格。封建中國,臣民普遍具有“內傾性、自虐性”的病態人格,主體性與獨立精神空缺,這與千百年來以性壓抑為根基的太監政治緊緊相連。

史料證實,魏忠賢獨裁時期,可謂中國社會最無恥的時代之一,臣民的壓抑陰暗性格空前加劇。官員唯利是圖,上下級人身依附登峰造極,禮義廉恥全部多余。

其中,大臣向太監“拜干爹”之風最為荒唐搞笑——

昆黨黨魁顧秉謙,憑實力斗不過東林黨,于是就主動放下身段,加入閹黨,投入魏忠賢懷抱,迅速飛黃騰達。這位大明天啟年間,官至首輔的年近80歲老翁,想報恩,在50來歲的魏忠賢面前想認干爹,但是年齡相差懸殊,怕人家難為情,于是采取曲線政策,拉著自己兒子,來到魏忠賢面前,快叫爺爺。 顧秉謙兒子很聽話,撲通跪倒在魏忠賢面前,磕頭如搗蒜,爺爺叫連聲。魏忠賢過意不去:起來吧,孫子,攙著你爹我兒子一起回家吧。 顧秉謙間接拜干爹心愿達到。

這是官員丑態。而民間,進入互害模式,相互監視,告密之風日盛。

《明史·魏忠賢傳》記載:

“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人攝四人至忠賢所,即磔罵者,而勞三人金,三人者魄喪不敢動。”

四個人一起在小間喝酒,其中一個人喝多了,大罵魏忠賢不是東西。另外三個人不敢吱聲。結果兇惡特務突然出現,將四人押送到魏忠賢面前,魏忠賢令人將罵者千刀萬剮,其余沒罵的三個賞賜黃金。那三人嚇得一動不動,哪敢領什么賞金啊。

明史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徐生者,偶過渡,逢一京師人同舟。生問曰:‘魏監茶毒朝紳,公復何似?’其人怒曰:‘魏尚公舉朝奉為天生圣人,汝一小書生,敢妄低毀,何膽大如斗也!’”

某地方書生,與一個來自京城的人同船旅行。兩人閑聊,談到政治。書生問京城人:聽說魏忠賢禍亂朝綱,欺壓知識分子,你怎么看?結果惹得對方勃然大怒,說你一個小小書生,膽子也忒大了,魏公滿朝文武都視為天生圣人,你怎么敢詆毀一個圣人?走,去官府說個明白!

這里,要將對魏忠賢不滿的人扭送官府者,并不是魏忠賢的人,可見民眾告密大多是出于恐懼。

魏忠賢當政,還給人們精神世界造成了兩個惡果。

一是“讀書無用論”興起。東林書院掀起的“讀書風”被魏忠賢時代的“自宮潮”取代。很多寒門子弟找到了“新勵志榜樣”——像魏上公那樣,不用刻苦讀書,只消自閹進宮,便可一勞永逸,作威作福。

二是信仰破產。以儒教立國的大明王朝,在立國之初,嚴禁太監干政,但天啟年太監卻成了中國最上層政治力量。他們是一群沒有政治理念的庸俗勢利集團,崇尚的是“權”和“利”,這與儒家正統價值觀“仁義禮智信”背道而馳,彼時孔廟都成了魏忠賢生詞陪襯,誰還信什么圣人之經了,大明國家信仰可謂全面破產。

所以說,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下手,鏟除魏忠賢,在當時來看,絕對是大快人心的。無論哪方面講,魏忠賢都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

而涂文輔很精明,崇禎即位后,他見勢不妙,沒等魏忠賢倒臺,就迅速改換門庭,投到崇禎親信太監徐應元名下。定閹黨案時從輕發落,被判充軍,貶至鳳陽,逃掉一死。

清除閹黨后,崇禎對內閣、六部、錦衣衛等重要部門進行大換血。同時,崇禎帝還做了這么一件事:

棄用太監。

下令召回邊鎮中官,使太監不再擁有兵權。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宮門,讓太監失去交接外廷的機會。

即位之初的崇禎帝,對宦官深具戒心,所以才有如此禁令。

魏忠賢倒臺之日,群情振奮,刑部員外郎史躬盛上書總結魏忠賢的罪狀:

舉天下之廉恥澌滅盡;

舉天下之元氣剝削盡;

舉天下之官方紊亂盡;

舉天下之生靈魚肉盡;

舉天下之物力消耗盡。

一言以敝之,國家從風氣到民生、吏治、經濟,全被魏忠賢搞壞了。魏忠賢禍國殃民,罪大惡極。那么,魏忠賢是不是把國家全部搞亂了?

這些具體問題值得推敲,但有一點確定無疑,那就是史躬盛上書的第一點:魏忠賢確實搞亂了社會風氣。在使晚明成為一個道德淪喪的國家上,魏忠賢“功不可沒”。

有人以為,太監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政治層面的。其實,這種影響還直接蔓延到整個華夏民族性格。封建中國,臣民普遍具有“內傾性、自虐性”的病態人格,主體性與獨立精神空缺,這與千百年來以性壓抑為根基的太監政治緊緊相連。

史料證實,魏忠賢獨裁時期,可謂中國社會最無恥的時代之一,臣民的壓抑陰暗性格空前加劇。官員唯利是圖,上下級人身依附登峰造極,禮義廉恥全部多余。

其中,大臣向太監“拜干爹”之風最為荒唐搞笑——

昆黨黨魁顧秉謙,憑實力斗不過東林黨,于是就主動放下身段,加入閹黨,投入魏忠賢懷抱,迅速飛黃騰達。這位大明天啟年間,官至首輔的年近80歲老翁,想報恩,在50來歲的魏忠賢面前想認干爹,但是年齡相差懸殊,怕人家難為情,于是采取曲線政策,拉著自己兒子,來到魏忠賢面前,快叫爺爺。 顧秉謙兒子很聽話,撲通跪倒在魏忠賢面前,磕頭如搗蒜,爺爺叫連聲。魏忠賢過意不去:起來吧,孫子,攙著你爹我兒子一起回家吧。 顧秉謙間接拜干爹心愿達到。

這是官員丑態。而民間,進入互害模式,相互監視,告密之風日盛。

《明史·魏忠賢傳》記載:

“有四人夜飲密室,一人酒酣,謾罵魏忠賢,其三人噤不敢出聲。罵未訖,番人攝四人至忠賢所,即磔罵者,而勞三人金,三人者魄喪不敢動。”

四個人一起在小間喝酒,其中一個人喝多了,大罵魏忠賢不是東西。另外三個人不敢吱聲。結果兇惡特務突然出現,將四人押送到魏忠賢面前,魏忠賢令人將罵者千刀萬剮,其余沒罵的三個賞賜黃金。那三人嚇得一動不動,哪敢領什么賞金啊。

明史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徐生者,偶過渡,逢一京師人同舟。生問曰:‘魏監茶毒朝紳,公復何似?’其人怒曰:‘魏尚公舉朝奉為天生圣人,汝一小書生,敢妄低毀,何膽大如斗也!’”

某地方書生,與一個來自京城的人同船旅行。兩人閑聊,談到政治。書生問京城人:聽說魏忠賢禍亂朝綱,欺壓知識分子,你怎么看?結果惹得對方勃然大怒,說你一個小小書生,膽子也忒大了,魏公滿朝文武都視為天生圣人,你怎么敢詆毀一個圣人?走,去官府說個明白!

這里,要將對魏忠賢不滿的人扭送官府者,并不是魏忠賢的人,可見民眾告密大多是出于恐懼。

魏忠賢當政,還給人們精神世界造成了兩個惡果。

一是“讀書無用論”興起。東林書院掀起的“讀書風”被魏忠賢時代的“自宮潮”取代。很多寒門子弟找到了“新勵志榜樣”——像魏上公那樣,不用刻苦讀書,只消自閹進宮,便可一勞永逸,作威作福。

二是信仰破產。以儒教立國的大明王朝,在立國之初,嚴禁太監干政,但天啟年太監卻成了中國最上層政治力量。他們是一群沒有政治理念的庸俗勢利集團,崇尚的是“權”和“利”,這與儒家正統價值觀“仁義禮智信”背道而馳,彼時孔廟都成了魏忠賢生詞陪襯,誰還信什么圣人之經了,大明國家信仰可謂全面破產。

所以說,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下手,鏟除魏忠賢,在當時來看,絕對是大快人心的。無論哪方面講,魏忠賢都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