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0万大军对数百人,因为一封信被迫撤军,隐忍11年卷土重来,占领这国37%国土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因為地緣與歷史原因, 土耳其和希臘是地中海東段最強大的兩個國家, 誰都想成為老大, 誰又都不服誰, 因此長期以來積累了很多矛盾。

賽普勒斯, 一個夾在土耳其與希臘之間的小島國, 扼守著通往亞非歐三個大洲的海上要道, 屬於戰略級的位置。 不僅如此, 這個國家占比最大的兩個民族又分別是土族和希族, 於是這裡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土耳其、希臘矛盾的爆發點之一。

賽普勒斯成立於1960年, 土族與希族各自傾向土耳其和希臘, 如果說土耳其與希臘很保持明面上的克制的話,

那麼賽普勒斯就激進多了。 1963年, 希族的優勢略多一些, 於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優勢, 希族將土族的高官全部踢出了政界, 所有政府裡的土族公務員都要進行審查, 結果可想而知, 土族不滿希族的做法, 賽普勒斯的內部矛盾爆發, 街頭經常發生兩族人的對戰。

前面也提到過了, 土族與希族的背後站的是土耳其與希臘, 既然賽普勒斯的內亂已經開始了, 那麼土耳其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以保護土族人為由, 出兵賽普勒斯。

土耳其派出了20萬大軍, 就駐守在賽普勒斯首都與主要港口城市的命脈通道上, 土族人可以輕鬆通過, 而希族人則全部被拒之門外。 賽普勒斯的兵力才一千多號人, 刨除土族人, 希族能調動的兵力才數百人,

根本不是土耳其軍的對手。 對付這樣一個小國, 拿出1萬兵力就已經夠小心的了, 為何要發動20萬人?很顯然, 土耳其真正防的不是賽普勒斯, 而是希族背後的希臘, 他們擔心希臘也會出兵, 因此才派出了重兵。

如果正常發展下去, 賽普勒斯最有可能面對的結果就是成為土耳其與希臘的決戰之地開戰, 兩軍將在賽普勒斯打個天翻地覆, 甚至還會波及到兩個國家的本土。 但北約不願看到這樣的局面, 因為當時的大背景是在美蘇冷戰, 土耳其一直想要加入北約, 而希臘又是北約成員, 如果兩個國家開戰, 那麼就等於是後花園失火, 不僅讓蘇聯看了笑話, 還可能導致北約防禦網鬆懈, 給蘇聯出兵的機會。

美國雖然遠在北美洲,

但也不希望看到歐洲各國自亂陣腳, 所以當時的美國總統直接給土耳其總統寫了一封信, 內容很簡單, 美國認為土耳其軍進駐賽普勒斯的行為是入侵, 是不正義的。 最終, 在北約的重重壓力下, 土耳其20萬大軍不得不放開通道, 讓希族人通行。

雖然土耳其後來撤軍, 但土族與希族之間的矛盾算是徹底點燃了。 1974年, 隱忍了11年的土耳其終於等到了機會, 以希族發動政變為由, 又一次出兵賽普勒斯。 這一次土耳其學乖了, 僅派了一萬人出擊, 賽普勒斯軍隊依舊毫無抵抗之力, 北部城市凱裡尼亞及周邊地區被佔領, 約占賽普勒斯總面積的37%。

因為戰役規模較小, 希臘來不及反應, 而北約也不願為了一小塊土地耗費精力,

最終凱裡尼亞及附近城市就這麼被土耳其得到了, 並成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16萬希族人生活在這裡的被驅逐, 雖然這個國家只有土耳其承認, 但依然頑強地存在著。

延伸閱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