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蒙恬被胡亥囚禁之后,真的有能力煽动30万大军造反吗?

文/陳德方

在曹操寫給漢獻帝的工作報告《讓縣自明本志令》中, 曹操提到了兩個案例, 一個是樂毅, 另一個是蒙恬。 這兩個案例都曾經讓曹操淚流滿面。 尤其是蒙恬的案例, 曹操認為特別像自己當時的處境。 曹操寫道:

“胡亥之殺蒙恬也,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 積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余萬, 其勢足以背叛, 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 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

這句話是從《史記》中來的, 成了帝制時代, 很多優秀權臣必然會引用的一條重要史料。 蒙恬的死, 是歷史疑案, 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很難說清楚。

不過, 通過歷史的邏輯與人性的邏輯, 大致還是可以分析出來的。

司馬遷對蒙恬的自白是這樣記錄的:“自吾先人, 及至子孫, 積功信於秦三世矣。 今臣將兵三十餘萬, 身雖囚系, 其勢足以倍畔, 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 不敢辱先人之教, 以不忘先主也。 昔周成王初立, 未離繈褓, 周公旦負王以朝, 卒定天下。 及成王有病甚殆, 公旦自揃其爪以沈於河, 曰:‘王未有識, 是旦執事。 有罪殃, 旦受其不祥。 ’乃書而藏之記府, 可謂信矣。 及王能治國, 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 王若不備, 必有大事。 ’王乃大怒, 周公旦走而奔於楚。 成王觀於記府, 得周公旦沈書, 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 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 今恬之宗, 世無二心,

而事卒如此, 是必孽臣逆亂, 內陵之道也。 夫成王失而複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 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 身死則國亡。 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 察於參伍, 上聖之法也。 凡臣之言, 非以求免於咎也, 將以諫而死, 原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

這一段話, 引經據典, 完全不像一個武夫面對審問時的答辯詞, 很明顯是司馬遷自己創作的。 司馬遷根據他的觀點, 還原了當時發生的事情。 這段話中, 充滿了儒家經典的思想, 所謂的忠孝仁義, 所謂的為國守信等。

然而, 在蒙恬時代的大秦, 這些基本的精神是完全缺失的。 因此, 蒙恬之死, 其實另有原因。 當時, 蒙恬掌管的是北方三十萬軍隊, 太子扶蘇做監軍。 表面看, 蒙恬擁有所有的軍權, 實際上軍權是被扶蘇分割了。

更重要的是, 無論扶蘇還是蒙恬, 都沒有調兵權。 蒙恬能做的是, 操練、訓練, 以及應對突發事件, 但是涉及到帶領士兵打仗等重大的事情, 必須得到皇帝的虎符, 不然無法調兵。 儘管蒙恬手裡有三十萬大軍, 但是反叛還是很難的。

秦朝以法治國, 管控嚴格, 扶蘇連上訴的勇氣都沒有, 蒙恬首先想到的也不是背叛。 他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趙高派人拿下扶蘇後, 蒙恬基本上就沒有了反叛的機會。 所謂的在獄中可以遙控反叛, 全是司馬遷創作出來警示後人的。

被囚禁的蒙恬, 是沒有能力遙控造反的。 畢竟, 在秦朝, 軍隊是皇家私有的, 蒙恬對軍隊並沒有絕對的掌控權。 在法制嚴苛的時代, 軍隊是絕對效忠皇帝的。

趙高能得手, 也是因為他對現實看得恨透, 不然給他一個膽子, 他也不敢這樣幹。

參考文獻

1.《史記》;

2.《資治通鑒》;

3.《白話資治通鑒》;

4.《中國通史》;

5.《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