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蒋介石支持张学良强收中东路,战争打响后却为何不派一兵一卒?

1929年7月, 張學良以武力強行接管中東路, 同蘇聯發生了嚴重的武裝衝突, 史稱“中東路事件”。 這次武裝衝突使東北軍遭受重大損失。 面對張學良這一愛國舉動, 事前明確表示支持張學良的蔣介石為何不派一兵一卒呢?

中東鐵路是清政府和沙俄簽訂的《中俄密約》, 由中, 俄兩國政府共同建造的。 1904年日俄戰爭後, 俄國將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 卻仍然控制長春以北的路段。 蘇聯十月革命以後, 蘇聯曾發表聲明要將中東鐵路無償交還中國。 史達林上臺後, 蘇聯開始拖延並拒絕中方提出的取消特權及解決各項懸案的要求。

雖然後簽訂《奉俄協定》, 規定中東鐵路由中蘇雙方共管, 但中方被剝奪了實際權力。

張學良成為東北王后, 雖然他想將中東鐵路收歸國有, 但他誤判了蘇聯。 他先是對蘇聯作出了種種試探, 甚至搜查蘇聯駐哈總領事館, 蘇聯的反應都是比較和緩的, 張學良因而得出結論, 以為蘇聯沒什麼大的能耐, 終於導致了他對蘇聯的輕率動武。

還有就是張學良誤判了蔣介石。 東北易幟後, 國民黨內部新的權力鬥爭拉開序幕。 1929年, 蔣桂戰爭爆發。 南方共產黨的勢力逐漸蔓延, 這些都使蔣介石疲于應付。 對張學良, 蔣介石希望他同蘇聯一戰, 並派高級謀士吳鐵城, 張群遊說表示支持他強行收回中東路。

蔣介石為何支持強收中東路?因為這樣張學良會與蘇聯絕交,

藉以排除蘇聯的勢力, 以便割斷蘇聯對中共的援助。 張學良如陷入困境, 將會更加依賴南京政府, 蔣介石也就更好地控制東北軍。

時年29歲的張學良畢竟缺乏政治經驗, 空有愛國熱情, 再加上對蘇聯情況不甚瞭解。 他當時只想到一個後果, 那就是勝利, 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最後東北軍慘敗, 張學良最後只得和談, 局面又恢復到原狀。

還要說的一點就是, 張學良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時, 南京方面企圖阻撓, 張學良不顧蔣介石的反對, 與蘇聯談判求和。 此時, 他才如夢方醒:戰前蔣介石雖然信誓旦旦多方承諾, 實際上除了接濟區區200萬元之外, 未派一兵一卒。 事後張學良曾懊悔地對部下說:“南京只叫我們打,

什麼也不管。 打既然不行, 那就和吧。 可是南京又不叫我們管和的事, 這簡直是整我們呀。 ”

那時的張學良顯然不太瞭解蔣介石的想法, 也遠不如蔣老謀深算。 中東路之戰, 失敗在所難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