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历史上改过两次国名,其中后一个是武则天起的,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作為世界四大古國之一, 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更是對周邊的小國有著很大的影響。 早在西元3世紀時期, 尚處於彌生年代的日本, 就因為中國東渡之人所帶去的先進陶器、鐵、銅器以及水田等文化而逐漸過渡到了農業文化。

在漢武帝的鐵蹄壓迫下, 東亞各國無不對漢朝朝貢稱臣, 位於日本的這些小國家, 就被漢武帝賜名為倭奴國。 隋唐時期, 中國封建文明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日本多次派人前往唐朝進行學習, 並被武則天賜名為日本, 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是一個位於我國東北角落的國家,

國名意為“日出之國”, 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 倘若不論近代時期中日兩國的各種爭端的話, 其實在古代兩國之間, 有著頻繁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 甚至日本的名字都是中國取的。

南朝範曄所著的《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倭》記載: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 依山嶼為居, 凡百余國。 自武帝滅朝鮮, 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 國皆稱王, 世世傳統。 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 ”

其中的意思便是, 在漢武帝滅亡朝鮮之後, 東北方向的各個小國無不對漢朝稱臣, 並且統稱為“倭”。 在《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中有這樣的記載, “建武中元二年(57), 倭奴國奉貢朝賀, 使人自稱大夫, 倭國之極南界也。

光武賜以印綬。 ”可見此時的日本在漢朝人眼中的名字而“倭奴國”, 而此名很有可能為漢武帝所賜。

到了隋唐時期, 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強國, 日本因此多次派人前來進行學習, 以求促進本國文化發展。 同時, 當日方的文化得到發展之時, 他們逐漸意識到了“倭奴國”這個名字的不好之處, 於是多次派遣遣唐使前來唐朝申請更改國號, 但大唐皇帝並未理會。

到了武則天時期, 日本所派使臣栗田真人深得武則天的喜愛, 於是她同意了為日本進行改名, 因此有了如今的“日本”之名, 這件事在張守節撰寫的《史記正義》卷二轉引《括地志》中有所記載:“倭國, 武皇后改曰日本國”。

日本位於中國的東邊, 因此有著“日出之國”的含義, 這讓日本十分歡喜,

認為這個一個好的國號, 因此即使後來日本從封建社會邁入了資本社會, 但他們依舊沿用了這個名字。

參考文獻:《史記正義》、《後漢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