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世的黑城, 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庫布鎮東南25公里處的古弱水河東岸。 1908年4月1日, 由沙俄軍官柯茲洛夫率領的“蒙古—四川探險隊”在阿拉善沙漠發現了“死城哈拉浩特”。
俄國人進城後隨處挖掘, 很快就有了豐厚的收穫, 所得文物達百餘公斤之重。 這批文物立即被運往聖彼德堡。 俄國地理學會馬上判斷出這座死城的重要價值,
這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池, 居然擁有如此豐厚的文化寶藏?它又是如何變成死城,
黑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方向約22公里處, 是古絲綢之路北線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
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 這裡就已是屯墾戍邊的將士與邊民活動的區域。 在黑城的西北, 著名的漢代烽燧遺址沿弱水流域逶迤南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甲渠候官和紅城子遺址與之遙相隔望。
在黑城的東南, 開發於漢代的屯田區曾經是土質肥沃、水草肥美的綠洲。魏晉以後,崛起於西北的黨項族經數代經營擴張,於西元1038年建立了封建國家政權,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西夏在全國設左右廂十二監軍司,治所黑城的“黑水鎮燕軍司”即為其中之一。
黑城北控大漠,西禦回鶻,又是河西走廊連接北漠的重要樞紐,其在軍事、經濟上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至西夏第八代皇帝純時期,蒙古族開始興起並日益強大,對西夏構成了致命威脅。西元1226年正月,元太祖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納仇人及不送還人質為由,親率蒙古大軍自北攻夏。次月,黑城即迅速淪陷,同年西夏國亡。
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周長約1公里,東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圍約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巍然聳立地表。
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殘高約9米。城西北角建有5座覆體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築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裡吞噬,黑城裡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闢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隨著黑城文化的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和黑城遺址的修復,這裡已成為旅遊勝地,必將在我國民族文化的歷史中閃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請關注公眾號:張藝攝影
開發於漢代的屯田區曾經是土質肥沃、水草肥美的綠洲。魏晉以後,崛起於西北的黨項族經數代經營擴張,於西元1038年建立了封建國家政權,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西夏在全國設左右廂十二監軍司,治所黑城的“黑水鎮燕軍司”即為其中之一。黑城北控大漠,西禦回鶻,又是河西走廊連接北漠的重要樞紐,其在軍事、經濟上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至西夏第八代皇帝純時期,蒙古族開始興起並日益強大,對西夏構成了致命威脅。西元1226年正月,元太祖成吉思汗以西夏接納仇人及不送還人質為由,親率蒙古大軍自北攻夏。次月,黑城即迅速淪陷,同年西夏國亡。
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周長約1公里,東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圍約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巍然聳立地表。
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殘高約9米。城西北角建有5座覆體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築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裡吞噬,黑城裡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闢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隨著黑城文化的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和黑城遺址的修復,這裡已成為旅遊勝地,必將在我國民族文化的歷史中閃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請關注公眾號:張藝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