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互聯網騙局“坑老” 不只因為老人好騙

隨著科技發展, 老年人接觸互聯網的機會越來越多, 相應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不久前發佈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 如果將受騙廣泛定義為詐取錢財、欺騙感情、傳播謠言、虛假宣傳等多方面, 表示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 被騙的主要管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 受騙的資訊類型主要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 (《法制日報》5月30日)

由於年齡和經驗關係, 老人確實對於互聯網中的騙局相對缺乏防騙意識和免疫力。

一些騙術, 本身就瞄準的是占小便宜的心理, 像免費領紅包贈流量購物還打折, 就屬於這類典型。 而相對來說, 一般老人更容易陷入“小便宜”的陷阱之中。 如此一來, 老人在互聯網上的被騙幾率, 自然就更高了。

放在互聯網語境下來審視老人的被騙, 有幾點需要特別指出。

一, 社會老齡化加速推進, 老年線民數量越來越多, 不能因為老人容易在互聯網上受騙, 就認為老人應該少上網。 恰恰相反, 避免老人上網被騙, 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就是子女和老人組織應該給予老人上網更多的指導, 幫助他們提升防騙意識。

二, 此前有調查顯示, 近一半的被騙老人, 沒有和子女住在一起, 這一方面令缺乏陪伴的他們對網路有了更強烈的依賴,

這和一些老人沉浸于買保健品, 有著原因上的同構;另一方面, 子女不在身邊, 上網就更缺乏“指導”, 也就更易受騙了。

總而言之, 避免互聯網“坑”老, 首先還是一個“線下”問題。 或者說, 老人在互聯網上被騙, 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線下問題的表徵。

除了幫助老人增加上網經驗, 也要警惕一些傳統的騙老活動轉戰到網上。 像一些保健品推銷就打著網路購物的幌子騙老, 在網上更具隱蔽性, 維權和查處也更難。 此前, 有媒體盤點了三類專盯中老年人的網路詐騙, 比如, 騙子詐稱是電信公司或銀行機構的工作人員, 要為老人解決上網的技術問題, 對方在電話裡說要在遠端為老人的電腦安裝防毒軟體, 並巧舌如簧讓老人在電腦前配合。

如果老人將偽裝成殺毒軟體的間諜軟體下載到自己電腦裡並安裝, 銀行帳戶裡的錢就會被轉走。 這就警示一些防騙治理也得跟著上網。

不過, 在正視互聯網“坑”老這一新現象的同時, 也不可忽視更大的現實背景, 即當前在整體上, 人們受騙的風險依然較高。 此前有媒體披露, 2016年前11個月浙江省電信網路詐騙受害人年齡分析結果顯示, 21歲~50歲被騙的比例達81%。 其中21歲到30歲被騙的比例為47.8%, 屬於最易受騙的群體。 而此前電信詐騙很多也專門瞄準的是涉世未深的大學生。 由此可見, 易受騙其實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因此, 對於老人在互聯網上的受騙, 還宜辯證看待。 老人作為一個資訊接收的“弱勢群體”, 其實在多數時期,

可能都屬於易受騙群體, 那麼, 身處網路社會, 在技術門檻提升和詐騙資訊接收門檻降低的雙重作用下, 從家人到社會, 確有必要警惕老人的受騙風險因互聯網而放大。 但同時, 更得思考如何從整體上降低社會的受騙風險, 築牢社會的防騙底線。 只有在一個普遍的低受騙風險社會, 老人的被騙幾率, 才可能真正被降低。

文/朱昌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