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BAT認購鴻海FII:別樣的韻味

鴻海旗下獨角獸FII獲BAT認股, 吸金千億新臺幣, 工業互聯網版圖似乎有了雄厚的加持。

有人不解地問, 為什麼BAT也如此買帳, 難道是在玩票嗎?有的則流露著酸楚。

誇克想說, 這心理很能折射出此刻複雜的產業與政經博弈。

先繞開說。

表面看, FII掛牌, 既能體現製造業作為母體的基礎支撐價值, 也能展示鴻海作為工業互聯網時代開放平臺的氣象。

2013-2014年, 誇克曾以富士康、台積電、德儀為例撰文分析過, 儘管移動互聯網崛起, 遮蔽了製造業的風頭, 但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來臨, 尤其那些技術積澱深厚、製造網路發達、有過多年多品類電子合約服務優勢的IDM式巨頭,

會扮演底層的基礎平臺。

至於為什麼以它們為例, 那是因為, 本地的ICT製造類企業, 雖有諸多進步, 整體卻無法與之對抗。

比如富士康, 它不止是多種電子代工龍頭, 也是全球專利儲備最多的巨頭之一, 每年申請的專利數全球名列前10。 除了CPU不能製造外, 其他諸多細分領域, 幾乎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從設計、材料、模具到製造, 甚至到品牌、管道服務。

不要以為它只是生產iPhone之類。 目前, 富士康可是全球最大的伺服器製造商、供應商。 當然白牌居多。 而伺服器正是物聯網、雲計算時代幕後的基礎設施部分。

移動互聯網一波狂飆突進之後, 富士康略顯被動, 蘋果概念祛魅, 導致它毛利下滑很多。

多年來, 它一直在尋求跳出蘋果的捆綁。 而今, 一個數字轉型、雲化時代, 它的價值再度凸顯出來。

事實上, 若綜合評判全球ICT領域的設計能力、網路建構力、端到端製造力, 尤其是雲端與邊緣運算能力, 富士康可謂全球無敵。 那個曾經在B端勝過它的對手偉創力, 在關鍵部件上讓它持續難受的三星們, 更多還是局部的優勢。

過去富士康主要代工那種庫存較深的品類。 最近幾年, 它不斷強化小量多樣的ODM服務。 它在下游投資了諸多智慧硬體、軟體、工具類企業。 這為萬物互聯服務奠定了基礎。

若你有心, 能看到, 過去幾年, 大陸互聯網關鍵峰會, 尤其是貴州與烏鎮兩大地標, 郭台銘都是焦點人物。 他與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華為高層、雷軍、劉強東們私交甚好。

這都不是偶然。 富士康的強大的ODM實力, 幕後基礎設施、終端設備的供應力, 是BAT、華為、小米等公司們不敢輕忽的, 它們之間, 不僅有消費終端, 還會有機器人、汽車等諸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要知道, 10年前, 富士康就已經佈局汽車產業鏈的前端了。 而機器人產業, 更是積澱較深。 它的諸多工廠, 早已普及應用。 是啊, 它有這種場景的基礎。

台積電雖然側重半導體代工服務。 但它早就是一家IDM模式的企業。 2008年, 曾採訪過創始人張忠謀, 那時他就談及台積電如何成為一家開放的平臺型企業。 2009年, 它推出了開放創新平臺(簡稱OIP)。

德儀則因為它在模擬半導體的IDM佈局, 加上多品類的設計與製造優勢, 它的架構同樣是一個開放的工業服務平臺。

回到FII身上。 在這點上, 它說, 自己的假想敵是西門子與GE。 話也不為過。 雖然大陸企業聽到, 估計也有點不適應吧。

幾年來, 我確實一直在期待這一幕, 就是兩岸製造業順應全面雲化時代的崛起。 但就基礎來說, 這個階段的台企, 更有機會。 所以, 不要動輒就說臺灣如何錯失了互聯網時代。 這種觀點, 其實漠視了整個ICT產業背後的基礎部分。 當然, 不否認, 2C的移動互聯網服務, 大陸演進更快。

但要將這種要素放在此刻, 尤其是幾個月來中興案與中美貿易博弈的情境裡, 你應該能體會到, 整個博弈的籌碼中, 臺灣企業是一直扮演著難以覺察的角色:

一、台企受到的直接影響最大。 因為它們生產終端為主;

二、台企為骨架的產業鏈,

會成為中美貿易的關鍵籌碼。

一個月前, 當中興被卡脖子的時候, 我說過, 6月底,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將退休, 屆時他的言論風向, 足以扮演中美在半導體領域博弈的一個籌碼。

事實上, 富士康在中美之間也是如此。 過去一年半, 關於富士康在美國投資的消息, 成了一個IP。 郭台銘在與川普勾肩搭背之後有關投資美國的表態, 以及隨後穿梭於大陸政經場合的動向, 顯示出內心一種謹慎。 是啊, 蘋果概念再強, 最核心的土壤依然在大陸。

況且, 多年來, 他也被大陸視為深藍的臺灣企業家。 富士康為大陸創造了巨額的出口數字, 提供了就業, 但大陸對富士康也創造了其他市場不可能擁有的支撐條件。 沒有大陸支撐, 富士康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2018年此刻的富士康,與大陸之間的關係,有一種遠比過去多年更為奇妙的情境。

郭台銘絕對稱得上絕世聰明的商人。應該說,他充分利用了大陸經濟轉型的機遇,兩岸之間以及中美之間的博弈時機。

多重力量的交鋒與交匯,給了富士康快速滲透大陸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層原因,FII當初想在36天就過會,我覺得會很難:

一是大陸許多企業都在排隊;

二是FII雖有競爭力,但工業互聯網概念目前還有些虛,並未真正落地到實處。整個公司各業務單元之間,還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平臺概念。此外,它與鴻海集團其他版圖之間還有太多關聯交易,某些方面根本沒法完全切割。

老實說,此刻的大陸,確實需要富士康明確表達出一種態度。

FII包裝成工業互聯網概念,在大陸掛牌,既是一種商業行為,也是一種“投名狀”,它有助於大陸繼續圍繞這一版圖形成製造業集群,維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不至於在中美製造業角力中,被蘋果概念款局部瓦解。

當然,此刻的大陸主管部門,對於FII的掛牌行動,雖不能說開了綠色通道——畢竟屬於幾個重點支持的領域,應該也是有諸多懷柔。

BAT們的認購,固然有為未來合作固樁用意,同樣也是曲折地向本地當局、本地市場表達一種呼應的態度吧。

這是兩岸產業、兩岸政經、中美政經與產業面的複雜博弈的結果。

FII掛牌具有一種風向標的價值。而且,誇克預判,它的定價、掛牌之後一個週期的走勢,都可能在預期之中。若走得平穩,它對海峽對岸的產業面會有一種強烈的吸納作用。因為,與鴻海同質同構的台企不要太多。而過去一個多月,多家台企對於大陸的深耕意願,確實有些動搖。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確實容易造成寒蟬效應。

你看它的發行價13.77元。多少有些沖著一個版塊巨大權重而去的用意了。

這麼說,並非否定FII的價值。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中,大陸與臺灣地區之間的關係可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兩者分裂,會被各個擊破;而兩者融合,則至少能在中後端形成強大的制衡力量。

富士康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2018年此刻的富士康,與大陸之間的關係,有一種遠比過去多年更為奇妙的情境。

郭台銘絕對稱得上絕世聰明的商人。應該說,他充分利用了大陸經濟轉型的機遇,兩岸之間以及中美之間的博弈時機。

多重力量的交鋒與交匯,給了富士康快速滲透大陸工業互聯網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層原因,FII當初想在36天就過會,我覺得會很難:

一是大陸許多企業都在排隊;

二是FII雖有競爭力,但工業互聯網概念目前還有些虛,並未真正落地到實處。整個公司各業務單元之間,還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平臺概念。此外,它與鴻海集團其他版圖之間還有太多關聯交易,某些方面根本沒法完全切割。

老實說,此刻的大陸,確實需要富士康明確表達出一種態度。

FII包裝成工業互聯網概念,在大陸掛牌,既是一種商業行為,也是一種“投名狀”,它有助於大陸繼續圍繞這一版圖形成製造業集群,維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不至於在中美製造業角力中,被蘋果概念款局部瓦解。

當然,此刻的大陸主管部門,對於FII的掛牌行動,雖不能說開了綠色通道——畢竟屬於幾個重點支持的領域,應該也是有諸多懷柔。

BAT們的認購,固然有為未來合作固樁用意,同樣也是曲折地向本地當局、本地市場表達一種呼應的態度吧。

這是兩岸產業、兩岸政經、中美政經與產業面的複雜博弈的結果。

FII掛牌具有一種風向標的價值。而且,誇克預判,它的定價、掛牌之後一個週期的走勢,都可能在預期之中。若走得平穩,它對海峽對岸的產業面會有一種強烈的吸納作用。因為,與鴻海同質同構的台企不要太多。而過去一個多月,多家台企對於大陸的深耕意願,確實有些動搖。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確實容易造成寒蟬效應。

你看它的發行價13.77元。多少有些沖著一個版塊巨大權重而去的用意了。

這麼說,並非否定FII的價值。在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中,大陸與臺灣地區之間的關係可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兩者分裂,會被各個擊破;而兩者融合,則至少能在中後端形成強大的制衡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