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成績好的孩子大都做事很專注,12歲孩子注意力培養要點,值得一看

一位資深老教師這樣跟家長說:提高孩子學習能力, 一個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孩子上課時認真聽講。 至於為什麼, 他說, “一節課40分鐘都全神貫注的孩子, 想學習不好都不可能。 ”

真正能做到40分鐘全神貫注的孩子, 很少。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大都很專注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 首先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就是知識的窗戶, 沒有它, 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 ”

心理學家認為:好的注意力, 是孩子將來學習一切知識與技能的前提。 而0-2歲是關鍵養成期。

事實上, 注意力長短是可以培養的。

它可以被“培養”的長, 也可以被“培養”的短。 這全在大人。 今天的文章, 我會根據不同年齡特點, 給一些注意力培養的建議以及一些注意事項。

0-3歲寶寶注意力發展特點, 及促進辦法

3歲之前寶寶的注意力發展非常迅速。 不過由於父母不瞭解, 也很容易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造成很多誤解, 比如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愛動, 總把家里弄的亂七八糟, 玩玩具的時候太沒耐心, 經常玩一個丟一個之類。

0~3個月:孩子會偏好人臉;喜歡曲線多於直線;喜歡結構對稱物勝過不對稱物;喜歡看活動著的物體。 所以, 此時跟孩子互動的大人, 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3~6個月:孩子偏愛有意義的物象, 比如喜歡注視媽媽和喜歡的食物或玩具;較多注視數量多而小的物體;喜歡注視更複雜、更細緻的物象。

所以, 確立主要的、穩定的撫養人, 多陪伴, 並多帶孩子去感知身邊隨手可及的日常物品, 是最好的促進辦法。

6~12個月:孩子的注意力更多表現在夠物、抓握、操作和運動方面。 所以,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可提供多一些孩子手部探索的物品, 各種材質均可, 日用物品、食物等, 大自然中的水、泥土、沙子等, 都是孩子絕佳的“玩具”。

這裡需要提示一點, 從這個時候開始, 就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 最好一次陪孩子玩一個玩具, 其他的都先收起來, 換著玩。

12~36個月:孩子的有意注意開始慢慢形成, 他們對外界的體驗、探索變得更主動, 富有個人意志。 所以, 尊重孩子們的意願, 多給孩子營造探索環境和專門的探索時間,

不阻止, 不打擾。

另, 此階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運用上。 所以, 多跟孩子交流、對話, 多提問啟發孩子, 多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多帶孩子出門去見識豐富的外部世界等, 都能簡單又有效地促進孩子注意力發展。

總體上說, 0~3歲孩子對事物的注意是被動的, 多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的, 注意力發展具有缺乏目的性、無穩定性、無分配性等特點。 所以, 父母們額外需要記得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孩子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 很容易受到無關事物的干擾, 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 這個時候父母不責怪、為孩子提供更為單純的探索環境即可。

2.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 一般孩子們的注意力時間在下述範圍就都屬正常:

1-2歲寶寶每次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致為5分鐘左右;

2-3歲寶寶的注意力能持續10分鐘左右。

3歲以上的孩子, 大都能集中注意力15分鐘左右。

3.孩子們還看不到事物背後的聯繫, 以及一些隱蔽的細節等, 只是注意表面的、明顯的事物輪廓。 所以他們找一樣東西, 往往就在眼皮底下也可能找不到、看不到。 這時候, 可別誤以為孩子眼神不好。

4.3歲以下的寶寶不可能同時注意很多的事物。 比如, 寶寶在專心搭積木的時候, 媽媽叫寶寶“吃飯啦”, 寶寶卻半天沒有反應。 這個時候一定不要說寶寶成心和大人對著幹, 因為很有可能寶寶是真的沒有聽到媽媽的呼喚。

3-6歲孩子注意力發展特點, 及促進辦法

3歲以後的孩子,

會開始追求完美, 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 同時也開始逐漸擁有了一些自己的評價標準。 他們對外界環境、氛圍的變化非常敏銳。 所以, 帶孩子走出去, 去接觸、感知更大的世界, 去融入更大的人群和集體, 孩子就能有收穫。

首先要做的事, 就是送孩子入園。 在幼稚園裡, 有規律、有節奏的學習生活會促進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因為入園後的生活, 強調獨立性、紀律性和時間觀念, 這就需要孩子們能調節駕馭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上課注意聽講, 記住講課內容並能回憶出來, 按老師要求完成規定的任務等。

而在家庭中, 父母需要配合做的, 就是給孩子進一步提供多樣化的探索環境,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 讓他們從中尋找、發現並形成自己對周圍人、事、物的看法。

具體到陪伴孩子的方式,我的建議是,可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動,如下棋、畫畫等。這些活動過程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遇到困難時,需提供必要支援。但不可替代,或者相反,過於嚴厲甚至指責和頻繁打擾。

尤其要注意,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也很叛逆,所以強迫孩子的做法都使不得。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循序漸進來。大的原則是,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任務,並給以積極的回應,讓孩子知道他們集中精神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是能帶來快樂的。如此,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才能不斷被訓練延長。

另外,益智類的圖書也是很好的促進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此前每週一的閱讀欄目中,我有專門推薦過。新關注我的父母可以去歷史文章中回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一個缺乏耐心的家長,無法養出有專注力的小孩。

6-12歲孩子注意力發展特點,及促進辦法

6歲以後的孩子,都被稱為學齡期的孩子。6-12歲,孩子的小學階段,是父母們問及“注意力”問題頻次最高的時候。

其實,此時期孩子的注意力大都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在6歲之前就已經有了,只是學習生活壓力等讓問題凸顯了出來。

如果你家的小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老走神等問題,在給孩子扣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前,請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階段的孩子,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維持在15-20分鐘左右都屬於正常。而高年級的小學生一般注意力可維持在半個小時上下。而且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在這個正常範圍內,父母就不需太焦慮。

第二,對於注意力的確太短的孩子,比如一個5年紀的學生,注意力仍然只有十幾分鐘,那麼請父母參照本文前述兩大部分,即在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0-6歲,尤其是在0-2歲),那個時候,你做了些什麼,你的育兒方式是否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有的父母性子急,愛催促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高,或者控制多,就傾向于打斷孩子、干擾孩子。這些都是有問題的教養方式,很容易將孩子的注意力“訓練”得短。

所以,若你家的小學生也存在注意力問題,父母先自省,是否自己的教養方式屬於上述幾種。若是,那要先從自己的教養方式調整起。比如注重養成孩子的好的學習習慣,而非過多干擾孩子寫作業中犯下的某個錯誤;提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樂趣所在,而不是給孩子提出一堆的高要求,等等。

第三,如果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不愛上學、課堂上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等,這時候要弄清楚,孩子是否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老師講過的東西自己不理解等,這就需要父母去觀察、跟孩子好好溝通等,並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援。

另外,孩子不好好做作業的話,要看孩子是對所有作業都缺乏興趣、缺乏耐性呢,還是只在學習某些特定科目時缺乏耐性、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是後者,沒有問題。因為的確有時候,某些科目,或者某些科目的老師,孩子更喜歡,而另外一些科目恰恰相反。

此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而是通過有趣的課外補充方式(比如跟孩子做遊戲、利用一些有趣的素材讓枯燥的課程變生動等)幫孩子發現那個科目的樂趣,提高孩子對課程本身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孩子看到老師身上的可取之處。

第四,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了小學以後,就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學業上,很容易忽視對孩子的關注、陪伴。所以,不少孩子入學後表現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只是有心事而已。孩子的心事其實不外乎下面這些:無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導;缺乏父母關注,跟同班同學因為比較而產生了心理落差;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難,又不知如何說出口,等等。

所以,父母平日多跟孩子交流、談心,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多給以關注和情感支持,對於學生而言特別寶貴。

日常生活中,陪伴小學齡期孩子、幫助促進孩子注意力的具體方法,一種是父母固定家庭活動的時間、項目,陪孩子做一些長期的、需要長久堅持的專案,包括運動、讀書、或者只是簡單的家庭聚會等等;一種是尊重孩子的興趣所在,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在邊上可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專門為孩子設定一些他們夠一夠就能完成的目標。孩子們在完成目標、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促進。

最後,再說一句:當孩子專注于一朵花、一隻螞蟻或者任何一個小玩意兒的時候,不要打斷他們。那份專注,正為他們照亮一個新奇的世界。

具體到陪伴孩子的方式,我的建議是,可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動,如下棋、畫畫等。這些活動過程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遇到困難時,需提供必要支援。但不可替代,或者相反,過於嚴厲甚至指責和頻繁打擾。

尤其要注意,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也很叛逆,所以強迫孩子的做法都使不得。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循序漸進來。大的原則是,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任務,並給以積極的回應,讓孩子知道他們集中精神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是能帶來快樂的。如此,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才能不斷被訓練延長。

另外,益智類的圖書也是很好的促進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此前每週一的閱讀欄目中,我有專門推薦過。新關注我的父母可以去歷史文章中回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一個缺乏耐心的家長,無法養出有專注力的小孩。

6-12歲孩子注意力發展特點,及促進辦法

6歲以後的孩子,都被稱為學齡期的孩子。6-12歲,孩子的小學階段,是父母們問及“注意力”問題頻次最高的時候。

其實,此時期孩子的注意力大都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在6歲之前就已經有了,只是學習生活壓力等讓問題凸顯了出來。

如果你家的小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老走神等問題,在給孩子扣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前,請參考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階段的孩子,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維持在15-20分鐘左右都屬於正常。而高年級的小學生一般注意力可維持在半個小時上下。而且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在這個正常範圍內,父母就不需太焦慮。

第二,對於注意力的確太短的孩子,比如一個5年紀的學生,注意力仍然只有十幾分鐘,那麼請父母參照本文前述兩大部分,即在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0-6歲,尤其是在0-2歲),那個時候,你做了些什麼,你的育兒方式是否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有的父母性子急,愛催促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高,或者控制多,就傾向于打斷孩子、干擾孩子。這些都是有問題的教養方式,很容易將孩子的注意力“訓練”得短。

所以,若你家的小學生也存在注意力問題,父母先自省,是否自己的教養方式屬於上述幾種。若是,那要先從自己的教養方式調整起。比如注重養成孩子的好的學習習慣,而非過多干擾孩子寫作業中犯下的某個錯誤;提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樂趣所在,而不是給孩子提出一堆的高要求,等等。

第三,如果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不愛上學、課堂上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等,這時候要弄清楚,孩子是否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老師講過的東西自己不理解等,這就需要父母去觀察、跟孩子好好溝通等,並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援。

另外,孩子不好好做作業的話,要看孩子是對所有作業都缺乏興趣、缺乏耐性呢,還是只在學習某些特定科目時缺乏耐性、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是後者,沒有問題。因為的確有時候,某些科目,或者某些科目的老師,孩子更喜歡,而另外一些科目恰恰相反。

此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而是通過有趣的課外補充方式(比如跟孩子做遊戲、利用一些有趣的素材讓枯燥的課程變生動等)幫孩子發現那個科目的樂趣,提高孩子對課程本身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孩子看到老師身上的可取之處。

第四,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了小學以後,就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學業上,很容易忽視對孩子的關注、陪伴。所以,不少孩子入學後表現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只是有心事而已。孩子的心事其實不外乎下面這些:無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導;缺乏父母關注,跟同班同學因為比較而產生了心理落差;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難,又不知如何說出口,等等。

所以,父母平日多跟孩子交流、談心,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多給以關注和情感支持,對於學生而言特別寶貴。

日常生活中,陪伴小學齡期孩子、幫助促進孩子注意力的具體方法,一種是父母固定家庭活動的時間、項目,陪孩子做一些長期的、需要長久堅持的專案,包括運動、讀書、或者只是簡單的家庭聚會等等;一種是尊重孩子的興趣所在,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父母在邊上可結合孩子的興趣點,專門為孩子設定一些他們夠一夠就能完成的目標。孩子們在完成目標、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就能得到有效促進。

最後,再說一句:當孩子專注于一朵花、一隻螞蟻或者任何一個小玩意兒的時候,不要打斷他們。那份專注,正為他們照亮一個新奇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