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朗普為何獅子大開口 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600億美元關稅?

當地時間22日, 特朗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 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 世界驚呼:特朗普瘋了嗎?竟公然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特朗普從上臺起, 讓人驚掉下巴的“奇葩”決定就層出不窮, 屢次挑戰世界現有秩序。 去年底, 他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時, 我們曾仔細剖析過特朗普作出這一決定的手法, 也就是他所謂的“商人的精明”——漫天要價, 突破底線, 然後稍作讓步, 達成一個完美的協定。

特朗普此番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是不是故伎重演?

損人不利已的貿易戰, 特朗普真正的要價是什麼?

今天重新推送去年12月11日的這篇文章, 供大家品味。

====================分割線==================

這才是特朗普表態耶路撒冷問題的真正原因

2017-12-11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 輿論一片躁動, 各種評論, 有翻耶路撒冷歷史的, 有回顧巴以和平進程的, 當然, 還有預測中東將繼續動盪的。

的確, 就像當年阿拉法特在大衛營威脅, 談判失敗將帶來“新一輪intifada(起義)”一樣, 這次加沙和約旦河西岸也在特朗普的表態之後, 迅速陷入了一輪暴力衝突——蠻“有意思的”, 只要巴勒斯坦領導人發出威脅, 第二天, 暴力衝突必定會被動員起來, 還真的“言必行、行必果”啊。

很有意思, 在這輪輿情中, 我卻想到了一本書——特朗普的商界助手、喬治羅斯多年前寫的《跟川普學談判》。

書評認為, 這本書凝聚了特朗普三十年商場經驗;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些談判術, 是否在他入主白宮後, 依然吃得開?

從奧斯陸到大衛營, 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一直是“不能談的”;敏感到什麼程度?讓我想起李敖曾經的一句經典形容:“捏一下, 就雄起!”(注:當然, 李熬形容的不是耶路撒冷)

既然如此敏感, 特朗普為何要打破眼下的平衡呢?或者說, 特朗普真地是要一意孤行地挑起地區衝突麼?

不是, 這只是開始。 這是一個商人眼中談判要價(bargain)的套路。 這叫什麼?取個名字:“廢物計畫”, 就是故意拋出對方無法接受的糟糕方案, 來促成對方最終接受自己的方案。

好比我們跑到一個商場, 看中了一件貨品;此時, 換作你,

會如何和老闆說第一句?“老闆, 這東西便宜點!”我們明知商場是明碼標價的, 但我們依然追求的是“即便不能少收個零頭, 也要買到品質好的貨”。

首先, 討論問題的前提:眼下的巴以局勢是平衡麼?不是。 巴以和平進程在大衛營之後就陷入了持久的僵局。 那麼, 如果是一位有志於在外交上有所表現、並試圖在中東地區重奪發言權和主導權的美國總統, 他又會怎麼做呢?高舉和平大旗, 提出N點主張, 高調踏上斡旋和平進程的紅毯?不是!特朗普的談判術告訴我們, 他信奉的是“誰亮底牌誰輸”。

還記得年初的“無人潛艇事件”麼?特朗普的第一反應“異于常人”:“不用歸還了, (中國)要就拿去!”隨後, 國內媒體評論一興奮:“看, 特朗普是瘋子吧?!”、“小孩賭氣,

幼稚可笑!”。

其實, 特朗普談判術的核心就是:若要達到目標, 先表明自己不需要這筆生意, 其目的就是逼著對方亮出底線, 避免自己處於被動局面。

在談判中, 很多人總喜歡把“核心利益”掛在嘴邊, 警告對手不得越線, 比如阿拉法特生前, 就一直在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上死咬, 談都不談;但在大衛營失敗後, 巴勒斯坦面對的卻是“放棄的越少, 得到的也越少”的僵局。

太早亮了底牌, 在國際舞臺上, 的確看上去很義正辭嚴、正義凜然, 但底牌同時也成了你在談判桌上的“軟肋”。 而在特朗普的談判術中, 你的“最後通牒”恰恰不是談判的結束, 而是談判開始。 他敢去捏你, 讓你雄起, 要的就是你坐下來和他談。

事實上, 特朗普是否真地狠狠捏了一把呢?

特朗普說, 將把美國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 但是, 是哪個耶路撒冷?他倒是沒說。 分析認為, 最可能的位置, 是在西耶路撒冷, 而不是最為敏感的老城所在地、東耶路撒冷;也就是說, 如果搬到西耶路撒冷, 那原本就是以色列的領土——從1949年的停火協定到後來的奧斯陸協定, 這條底線同樣也是巴、以坐下來和談的基礎。

反倒是美駐耶路撒冷總領館幾次選址的變動, 頗有意思。

2010年後, 它的位置一半在西耶路撒冷, 另一半則在非軍事區, 就是著名的“無人地帶”(no man’s land, 看過同名電影的人都應該記得);而在此之前, 美駐以色列的總領館簽證事務中心, 一直設在東耶路撒冷——這也像是一個實質性的試水動作, 有看到巴勒斯坦人抗議麼?

或許,試多了,你的所謂“底線”也麻木了。因此,特朗普這次也說的很明白,這個大使館“搬家”的動作,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在以色列領土主權、巴以領土分割等具體問題上做出“最終的姿態”(原話:“not taking a position of any final status”)。

還有一個因素,即便定下了大使館的搬家計畫,最終建造、成型還得等上幾年功夫,屆時白宮的主人是否還會是特朗普呢?所以,特朗普這次更像是個“綁匪”(Hostage Taker),他開了第一槍,這槍更像是一次試探,而且事實上是一個有時限的試探——“時限”?就是搬家的時間。

所以,最簡單的語言,最生猛的姿態,往往不是他最核心的訴求——這種手法熟悉麼?嗯,他剛上臺時,在“一中問題”上玩的就是如此手法;當時,海峽那邊的“英文菜”還受寵若驚了一把......然而,後來呢?

一個看似很轟動的新聞,剝絲抽繭看,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我無意吹捧特朗普的什麼權謀,我反而覺得,這些商業上的談判技巧,在處理國際事務,或者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時,其實未必都能行得通,甚至是存在風險的。

商業談判追求的目標是deal,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但外交談判追求的不是美元、合同,而是促成“接觸”——恕我語文差,不知道該如何翻譯“engage”這個詞——克林頓時期,美國外交的核心策略就是“strategy of engagement”;只有engage才有可能發揮你的影響力,你要是把臉都撕破了,赤膊上陣,那還談什麼呢?

作為一個商人的特朗普肯定會明白,在一個總統要面對的世界裡,無禮會導致衝突升級,最後通牒會導致政治僵局,政府破產則意味著民眾死亡——簡而言之,談判桌上的“綁匪”,不要最後開出一個自己都做不到的要價。

最後,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就要談判——這就是美國、這個高度商業化社會的邏輯。同時,它還鍛造了一批像特朗普這樣的“談判高手”——某種程度上說,“達爾文主義”還是有道理的;中國老話都說“富不出三代”,也是一樣的道理。特朗普上臺快一年了,我很意外,國內依然有很多人、包括媒體對這個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偏見”。

其實,他並不“瘋”。即便是推特上的那個“真正的特朗普”(注:因為被搶注了,他的推特帳號開頭有個“real”)——誰說那不是特朗普“談判術”的一部分呢?

@交叉點看:國際資訊短視頻

@交叉點評:專家學者銳點評

@交叉點讀:國際特稿講故事

或許,試多了,你的所謂“底線”也麻木了。因此,特朗普這次也說的很明白,這個大使館“搬家”的動作,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在以色列領土主權、巴以領土分割等具體問題上做出“最終的姿態”(原話:“not taking a position of any final status”)。

還有一個因素,即便定下了大使館的搬家計畫,最終建造、成型還得等上幾年功夫,屆時白宮的主人是否還會是特朗普呢?所以,特朗普這次更像是個“綁匪”(Hostage Taker),他開了第一槍,這槍更像是一次試探,而且事實上是一個有時限的試探——“時限”?就是搬家的時間。

所以,最簡單的語言,最生猛的姿態,往往不是他最核心的訴求——這種手法熟悉麼?嗯,他剛上臺時,在“一中問題”上玩的就是如此手法;當時,海峽那邊的“英文菜”還受寵若驚了一把......然而,後來呢?

一個看似很轟動的新聞,剝絲抽繭看,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我無意吹捧特朗普的什麼權謀,我反而覺得,這些商業上的談判技巧,在處理國際事務,或者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時,其實未必都能行得通,甚至是存在風險的。

商業談判追求的目標是deal,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但外交談判追求的不是美元、合同,而是促成“接觸”——恕我語文差,不知道該如何翻譯“engage”這個詞——克林頓時期,美國外交的核心策略就是“strategy of engagement”;只有engage才有可能發揮你的影響力,你要是把臉都撕破了,赤膊上陣,那還談什麼呢?

作為一個商人的特朗普肯定會明白,在一個總統要面對的世界裡,無禮會導致衝突升級,最後通牒會導致政治僵局,政府破產則意味著民眾死亡——簡而言之,談判桌上的“綁匪”,不要最後開出一個自己都做不到的要價。

最後,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就要談判——這就是美國、這個高度商業化社會的邏輯。同時,它還鍛造了一批像特朗普這樣的“談判高手”——某種程度上說,“達爾文主義”還是有道理的;中國老話都說“富不出三代”,也是一樣的道理。特朗普上臺快一年了,我很意外,國內依然有很多人、包括媒體對這個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偏見”。

其實,他並不“瘋”。即便是推特上的那個“真正的特朗普”(注:因為被搶注了,他的推特帳號開頭有個“real”)——誰說那不是特朗普“談判術”的一部分呢?

@交叉點看:國際資訊短視頻

@交叉點評:專家學者銳點評

@交叉點讀:國際特稿講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