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呆氣力”多“呆辦法”

蕭山党山的吳姓, 源自山陰州山吳氏。 清朝末年, 黨山有個叫吳廣遂的, 職名慶裕, 字慶行, 又字時宜, 號雲莊。 他從小很有志氣, 七歲時, 叔伯三兄弟分家, 他到嬸嬸家吃了一次飯, 回來後, 母親提醒他, 我們已經各開門戶了, 你還不知道嗎?以後, 嬸嬸再怎麼叫, 他都不肯去吃飯了。

在學校, 吳廣遂好象有些不大聰明, 對讀過的書不理解, 快20歲了也只會算加減法, 對乘除一竅不通, 只是身強力壯, 臂力過人, 黨山的鎮海寺觀音菩薩面前的石香爐, 一隻手就可以舉起來, 拎鹽擔跟平常人拎只空瓶差不多, 黨山一帶的年輕人對他佩服得不得了。

吳廣遂愛好爬山, 東面的馬鞍駝峰山, 西面的六思、杭塢山, 都被他走遍了。

吳廣遂也有三兄弟, 兩個哥哥外出做生意。 因他是小兒子, 人又開竅得遲, 因此, 被留在家裡守產業, 靠搞曬鹽、種田謀生。

勞作之余, 吳廣遂不想虛度光陰, 一有空, 就在燈下練習書法以及算術。 到二十六歲那年, 他豁然大悟, 無論開方、比例, 他都能應用自如。 他喜不自禁, 在寫心得體會時說, 沒有得到算術的要領, 即使天天對著算盤也只能徒費心力;一旦悟透路徑, 登堂入室, 以前的難題其實都是一個早晨就能做好的事。 還說, 朱熹曾說過“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人沒有欺騙我啊!從此文思大進。

除《四書五經》等聖賢書外,

吳廣遂最愛看州山先人吳楚材所編的《綱鑒易知錄》一書, 他說, 政治上的得失, 朝代的興亡, 忠奸與小人,都寫在這本書上了, 也是天地正氣、因果報應的記錄。 到了晚年, 他仍手不釋卷, 對書中的甲子編年、人物評價都歷歷在目, 應答自如。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是初唐名臣魏征的“居安思危”, 以此為座右銘, 終身銘記。

咸豐辛酉年(1861年), 太平軍進犯紹興, 党山一帶米價飛漲, 吳廣遂就糾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由他出資到錢塘江對岸的海甯硤石去買米, 由北岸渡錢塘江到新灣, 就地銷售, 保證了糧食供應, 穩定了糧價。 當時, 吳廣遂正年富力強, 而且膽略過人, 雖然沿途幾百里關卡林立, 但大家對他辦事都非常放心。

等到同治中興後,

吳廣遂從事的鹽業也重新振興, 家道由此蒸蒸日上。 同治戊辰年(1868年), 他發起成立了崇文惜字會。 光緒乙亥年(1875年), 又倡議成立了黨山咸濟水龍會。 凡是黨山一帶有公益事業需要捐助的, 他都無不慷慨解囊。

光緒丙子年(1876年), 他聯合党山吳氏房頭, 修造昆塘, 沿灣砌石坎, 新建朝南的店面屋七間。 籌集資金時, 有的房頭沒有錢, 就由他出面借貸, 再從每年房屋的租金中付當年利息、歸還本金, 還清本金後房子歸各房所有。 參與各房, 沒有出資的風險, 但享受了房屋的利益, 都誇他為家族做了一件好事。 吳廣遂說, 只有子孫後代能從中得到好處, 他就滿足了。

光緒已卯年(1879年), 經地方官奏請, 部堂核議吳廣遂為從九品。 他淡泊為人, 不喜歡淩羅綢緞,

在家經常一身大布衫, 夏天則一身夏布衣裳, 待人則慷慨大方, 時常濟窮周急, 受他資助有的是孤兒, 有的沒錢成家, 有的死了丈夫, 有的沒錢下葬等。 鄰里有糾紛, 他參與調解, 目的是要讓兩家和好如初, 調解結果, 兩家的想法都實現, 最後皆大歡喜。

吳廣遂少年喪父, 全靠母親一手帶大。 他平時生意很忙, 但只要不出門, 中午一定回來陪娘吃飯, 出門了晚上也一定要回家裡。 到五十來歲時, 他還親自過問母親的衣食起居, 有時母親半夜起床, 他也跟著起床。

光緒辛巳年(1881年), 吳廣遂的母親不幸去世, 他哭得非常傷心。 說, 我從小死爹, 是娘把我養大, 現在我娘也沒了, 我沒有依靠啦!失聲痛哭的場面, 讓親戚鄰舍都為之動容。

喪禮後, 吳廣遂長期把娘的棺柩放在廳堂上, 連頭連尾共有九年。 每天晚上, 吳廣遂都要到靈前上供。 每次出門, 都要到靈前默告, 我要去什麼地方, 好象母親還活著。

根據母親臨終訓導, 吳廣遂每天吃素, 每年除夕都要點蠟燭守歲到天明。 光緒戊子年(1888年)除夕, 吳廣遂守歲到半夜, 忽聽空中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他一臉茫然地說, 我的餘生不多了, 沒有為自己的親人下葬我有責任。

到了第二年秋天, 吳廣遂左肩上長了一個惡瘡, 親友們都來看望他, 他卻談笑風生。 彌留之際, 他還時常夢見高山, 為自己沒有替父母找到好的下葬地而哽咽。 臥床三天后, 吳廣遂不幸去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