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撕就撕!特朗普揚言退出伊核協議,這叫伊朗怎麼忍?

作為奧巴馬政府的外交遺產, 伊核協議一直是特朗普的眼中釘。

今年1月, 特朗普宣佈最後一次延長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 將5月12號定為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 並揚言如果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 美國將退出伊核協議。

2015年7月, 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 伊朗停止高豐度鈾濃縮活動, 接受核查, 國際社會則逐步解除對其制裁。

01

眼看大限將至, 有個人恨不得把鬧鐘再撥快一點。

4月30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演“神助攻”。 他在一場演講中稱, 以色列獲得一批重達半噸的檔, 包括55000頁紙質材料和183張光碟

證明伊朗仍在實施代號為“阿馬德”(Amad)的核武研究計畫。

內塔尼亞胡展示“半噸證據”

正在中東地區展開任內首訪的美國新任國務卿蓬佩奧立刻聲援, 稱內塔尼亞胡展示的檔是真實的, 並表示,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伊核協議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

4月29日,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 內塔尼亞胡(右)與蓬佩奧出席新聞發佈會

以色列海法大學政治學院博士、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晉認為, 目前以色列國內房價高企, 通脹嚴重, 內塔尼亞胡巧妙利用伊朗核問題轉移國內矛盾。 此時拋出所謂“半噸證據”, 一方面助攻美國, 給特朗普搭建臺階, 一方面也為內氏政府自己贏得強硬形象和輿論支持。

02

和內塔尼亞胡相比,

法德英等歐洲國家, 對特朗普的態度並不支持。

為了搶救伊核協議, 三國領導人對特朗普展開“車輪勸”:馬克龍、默克爾接連訪美, 特雷莎·梅也致電特朗普。

5月1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奧地利維也納總部發表聲明重申:自2009年以來, 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發現伊朗有任何發展核爆炸裝置的實質性跡象。

時事評論員王強舉出這樣一些數字:儘管聯合國機制給出300公斤濃縮鈾上限, 但從2015年至今, 伊朗濃縮鈾保持在89公斤, 並沒有增加。 再比如, 聯合國給出的重水標準是130噸, 但目前伊朗只有110噸。

不過, 這些數字恐怕都不能說服特朗普。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表示, 與其說特朗普不滿伊朗的執行情況, 不如說不滿這個協議本身,

要讓特朗普回心轉意很難。 倒是美歐之間的分歧, 可以為伊朗所用。 這次歐洲沒有站隊美國, 意味著伊朗同歐洲之間的合作大門並沒有關上。

03

伊朗國內分析人士認為, 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時, 伊朗曾將伊核協定看作是對美關係的試金石:如果美國能夠完全履行協議, 伊美關係有可能邁出重要一步。

但隨著特朗普的上臺, 美伊關係轉圜的願望徹底破滅。

去年1月27日, 特朗普簽署旅行禁令, 限制包括伊朗在內的七國公民入境。 兩天后, 伊朗試射一枚中程彈道導彈。 2月3日, 美國宣佈對伊制裁。 第二天, 伊朗又試射三枚短程導彈。 兩國艦機頻頻對峙, 險些擦槍走火。 8月2日, 特朗普簽署總統令, 對伊朗試射導彈實施制裁。 10月13日

特朗普拒絕確認伊朗履行承諾。 今年1月, 特朗普宣佈將5月12日劃為最後期限。

時事評論員王強認為, 今時不同往日。 2015年, “伊斯蘭國”勢力猖獗, 伊朗是打擊主力。 當時美國國力有限, 不得不倚重伊朗的軍事力量。 作為回應, 奧巴馬政府竭力推動伊核協定簽署。 但現在, 極端組織早已式微, 特朗普政府調整了奧巴馬時期的“離岸平衡政策”, 回歸傳統的美國中東戰略。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認為, 特朗普上臺後就成為伊核協議的破壞者, 也是美伊關係的破壞者。 伊核協議是多邊框架下的產物, 美國卻單方面要改變現實。 我們不能讓這種"特朗普的規範"來衝擊我們現有的國際規範。

伊核協議前景如何, 請關注本周《環球交叉點》。

本期嘉賓:

鈕松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

宋國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晉 以色列海法大學政治學院博士 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王強 時事評論員

本期節目播出時間:

5月6日 周日 8點15分

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