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樓市最大的謊言,一場集體注水的狂歡

今天, 繼續講一下和尚合作挑水的故事。

某天住持讓兩位小和尚下山挑水。

兩個小和尚覺得獨自挑水太累, 便用合作的方式, 每次兩個人挑一桶。

兩人一下午總共挑了十桶水。

晚上住持遇到小和尚甲, 問挑了多少, 甲回答說十桶。 後來又問小和尚乙挑了多少, 小和尚乙也說十桶。

住持以為挑了二十桶水, 但其實水缸只多了十桶。 因為住持不知道, 小和尚們搞的是合作挑水。

後來, 另外兩個小和尚也發現了其中奧秘, 也加入進來, 一起合作挑水。

於是, 在住持看來, 四個小和尚一共挑了40桶水, 但水缸裡卻只有10桶。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 是因為這就是中國地產商們的數學邏輯國內的許多房企們, 2017年的銷售資料, 就是這麼來的。

小學生都知道的1+1=2, 在地產商們看來並不一定正確。 在地產商們看來, 1+1既可以等於2也可以等於100, 只要他們高興, 只要他們願意, 每一個答案可能都是正確的。

因此, 如果有一天, 有人告訴你, 中國房地產行業一年的銷售額會超過當年全國的GDP, 你也千萬不要感到驚訝。

NO. 1|壹

都說數位不會騙人, 但數位其實也最能騙人, 尤其在缺乏對資料的嚴格監管的時候。

隨便列幾家房企的數據給你看下:

1、某排名前三的大型房企, 其2017年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508億元。 但根據克而瑞的榜單, 歸屬于它的權益金額僅有3961.1億元。

2、閩系房企的黑馬旭輝

其2017年合同銷售金額為1040億元, 但年報公佈的權益金額只有550億元, 權益比例僅為52.9%。 (旭輝:你這個1000億, 史上最水!)

3、去年賣了600多億、排名34位的浙系房企傳統“二哥”濱江集團, 2017年合同銷售金額為615億元, 但根據克而瑞榜單, 其權益金額僅260億元, 權益占比僅47%。

4、綠城2017年合同銷售金額1457.1億元, 但根據克而瑞榜單, 其權益銷售金額540.2億元, 權益比例37%。 也就是說, 幾乎三分之二的銷售額並不歸屬於他們。

5、這還不算最過分的。 根據克而瑞榜單, 朗詩2017年合同銷售金額306.2億元, 權益銷售金額101.1億元, 權益比例只有33%!

可能你要問, 上面這些案例有幾個意思呢, 又是銷售額、又是權益銷售額的。

這麼說吧, 權益銷售額是根據你投入多少分得的部分, 比如一個100萬銷售額項目你占70%的股權,

那你的權益銷售額就是70萬。

但開發商在計算銷售額時, 就像上面的和尚合作挑水一樣, 只要參與了, 不管是占股70%, 還是占股1%, 它都會按照100%來計算。

因此, 一個專案有幾個開發商參與合作, 就要被重複計算幾倍。

NO. 2|貳

你可能要說, 不就是幾個開發商玩點數位遊戲麼, 沒啥的。

但你看完下面這幾組資料, 或許你會改變想法。

2017年, 排行榜前200房企的流量銷售金額之和為78881.6億元, 而權益銷售金額為65948.4億元, 兩者差值達到了12933.2億元

這近1.3萬億就是被重複計算的, 是百分之百的水分, 是空氣, 也可以說是注水。

12933.2億元是什麼概念呢?

在2017中國城市GDP排行榜上可以排第9名, 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這8個城市。

上面這個表, 是我根據克而瑞榜單統計的房企流量金額與權益金額的差值之和, 曲線越陡峭說明這個區間的房企銷售額注水越嚴重。

比如,

前10強房企共注水6129億,

前20強房企共注水9121.7億,

前30強房企共注水9938.6億,

前40強房企共注水11106億,

前50強房企共注水11494.4億,

前60強房企共注水11773.3億,

以此類推。

你可以看到, 前30強房企的曲線尤為陡峭, 30強以後的越來越平滑, 分界線這裡, 正是那些年銷售額剛突破500億、計畫要突破千億的那些房企。

這也就是說, 越大的開發商, 越有規模衝動, 越有注水的衝動。

不信你看下面這張圖, 前十大房企銷售額一共注水6129億, 11-20大房企注水2992.7億, 和他們的注水程度相比, 40強以後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百強代表房企2017年銷售額同比增長率與權益比例情況 圖表來源|中指院

從上面這張圖你還可以發現, 這一點在集體衝擊千億的一些閔系房企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這個注水是從哪兒開始的呢?

答案是拿地。

還是以旭輝為例。

2017年, 旭輝共拿地1320萬平方米, 合同總代價為1083億元。 但其中, 新增權益面積僅有590萬平方米, 應占土地代價僅為452億元;

截至2017年底, 旭輝合計擁有建築面積3100萬平方米, 但應占建築面積僅為1600萬平方米。

也就是說, 上面這些資料, 都要縮水一半才是旭輝的真實水準。

上面已經說過了, 因為旭輝的很多地塊都是聯合拿地, 但一旦開發, 卻是按照100%的權益計算。 因此, 在地上的水份最終會通過銷售額體現出來。

因此, 從合作拿地, 到合作開發, 在完全了地產開發的這一週期後, 銷售額的水份就這麼被注入了。

NO. 3|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房企要注水?

因為從中國房地產業誕生的那一天起,從開發商上市的那一天起,他們就天然會有注水的強烈衝動。

這麼多年來,我們自始至終都強調規模才是王道,不管是去拿地也好、上市也好、忽悠政府還是忽悠投資者或者員工也好,規模永遠都是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房企們才會拼命地沖規模。

為什麼這兩年來,一些房企紛紛喊出銷售過千億、甚至數千億的戰略目標?為什麼一些前兩年不知名的房企,2017年的銷售業績突飛猛進,各種榜單都排在前面?

我數了下,在2017年的榜單中,千億房企數量達到了17家。據克而瑞統計,近期有50家房企都提出了千億計畫。

因為在“強者恒強、弱者漸弱”的叢林法則下,千億是大企業的門檻,決定了未來的拿地機遇、融資成本、人力資源等。

特別是最近幾年銀行對房地產貸款收緊,目前很多銀行都是看排名放貸,對房企來說,只有拼命做大規模,在行業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才有可能獲得比同行更低的貸款利率。

但問題又來了,難道金融機構不清楚其中的門道?如果他們清楚,他們為什麼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能給出的回答的是。

第一,金融機構絕對不是sb,這些問題他們清楚。

第二,金融機構之所以選擇裝傻,是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所謂的是非曲直,所謂的黑白,都是由強者來書寫的,由利益相關者來書寫的。因此,只要大家還在同一條船上,只要大家現在都有得賺,一切都好說。要是萬一哪天,地產公司出事了,金融機構翻臉比翻書還快,不信你走著瞧。

之所以資料注水在房地產行業中盛行,首先是由於概念厘定不清。無論是政府監管層,還是證券交易所,都沒有給某些指標例如“銷售額”下一個嚴格的定義,或是定好詳細的標準。這就給了一些房企“合法注水”的機會。

沒有標準自然也就沒有監管,從證監會到各地的房管局,國內沒有任何監管機構負責監管這些資料。哪怕是監管相對嚴格的港交所,也沒有對這方面的資料進行有效監管。

NO. 4|肆

剛剛打完的這場貿易戰,雖然我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和美國人打成了平手。但回過頭來複盤,川普更給了所有中國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警示和提醒。如果全面開打經濟戰,中國或許同美國根本不在一個可論戰的層面上。

中國經濟固然很牛掰,但很顯然的是,川普深知中國經濟存在致命缺陷或軟肋,而且知道這缺陷或軟肋在哪——我們大,卻不強。

一直以來,我們的企業狂熱的追求大,但在龐大的規模背後卻是虛胖羸弱的體質,量比別人大,收入卻比別人低,收入都比不過,產值和利潤更是比不過,所以得到了“大而不強”的評價。

這一點不僅體現在高科技、體現在製造業,在房地產行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中國發展到了這個階段,與房地產仍舊瘋狂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產業遇到了大問題。有人開玩笑說,貿易戰打起來了,美國出一個英特爾,我們出一個XX地產。美國再出一個蘋果,我們還可以出一個XX地產。至於打不打得過,大家心知肚明。

哪怕這些房企們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有規模夢。但是,貿易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有沒有輸家的金錢遊戲。

在銷售資料這個“硬指標”加速突破一個又一個千億背後,“水分”漸漸增多的銷售資料卻越來越不能反映房企真實實力。伴隨銷售的高歌猛進和拿地拿到手軟,公司核心利潤率低迷、現金流承壓以及負債率上升等一處處暗礁也在時刻逼近著這些房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此評價說,在資金收緊下,未來多家“假百強企業”會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尤其是新加入榜單的企業。

唯一的懸念恐怕在於,泡沫什麼時候會破,又會是由哪家房企來引爆?

銷售額的水份就這麼被注入了。

NO. 3|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房企要注水?

因為從中國房地產業誕生的那一天起,從開發商上市的那一天起,他們就天然會有注水的強烈衝動。

這麼多年來,我們自始至終都強調規模才是王道,不管是去拿地也好、上市也好、忽悠政府還是忽悠投資者或者員工也好,規模永遠都是最重要的指標,所以房企們才會拼命地沖規模。

為什麼這兩年來,一些房企紛紛喊出銷售過千億、甚至數千億的戰略目標?為什麼一些前兩年不知名的房企,2017年的銷售業績突飛猛進,各種榜單都排在前面?

我數了下,在2017年的榜單中,千億房企數量達到了17家。據克而瑞統計,近期有50家房企都提出了千億計畫。

因為在“強者恒強、弱者漸弱”的叢林法則下,千億是大企業的門檻,決定了未來的拿地機遇、融資成本、人力資源等。

特別是最近幾年銀行對房地產貸款收緊,目前很多銀行都是看排名放貸,對房企來說,只有拼命做大規模,在行業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才有可能獲得比同行更低的貸款利率。

但問題又來了,難道金融機構不清楚其中的門道?如果他們清楚,他們為什麼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能給出的回答的是。

第一,金融機構絕對不是sb,這些問題他們清楚。

第二,金融機構之所以選擇裝傻,是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所謂的是非曲直,所謂的黑白,都是由強者來書寫的,由利益相關者來書寫的。因此,只要大家還在同一條船上,只要大家現在都有得賺,一切都好說。要是萬一哪天,地產公司出事了,金融機構翻臉比翻書還快,不信你走著瞧。

之所以資料注水在房地產行業中盛行,首先是由於概念厘定不清。無論是政府監管層,還是證券交易所,都沒有給某些指標例如“銷售額”下一個嚴格的定義,或是定好詳細的標準。這就給了一些房企“合法注水”的機會。

沒有標準自然也就沒有監管,從證監會到各地的房管局,國內沒有任何監管機構負責監管這些資料。哪怕是監管相對嚴格的港交所,也沒有對這方面的資料進行有效監管。

NO. 4|肆

剛剛打完的這場貿易戰,雖然我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和美國人打成了平手。但回過頭來複盤,川普更給了所有中國人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警示和提醒。如果全面開打經濟戰,中國或許同美國根本不在一個可論戰的層面上。

中國經濟固然很牛掰,但很顯然的是,川普深知中國經濟存在致命缺陷或軟肋,而且知道這缺陷或軟肋在哪——我們大,卻不強。

一直以來,我們的企業狂熱的追求大,但在龐大的規模背後卻是虛胖羸弱的體質,量比別人大,收入卻比別人低,收入都比不過,產值和利潤更是比不過,所以得到了“大而不強”的評價。

這一點不僅體現在高科技、體現在製造業,在房地產行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中國發展到了這個階段,與房地產仍舊瘋狂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產業遇到了大問題。有人開玩笑說,貿易戰打起來了,美國出一個英特爾,我們出一個XX地產。美國再出一個蘋果,我們還可以出一個XX地產。至於打不打得過,大家心知肚明。

哪怕這些房企們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有規模夢。但是,貿易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有沒有輸家的金錢遊戲。

在銷售資料這個“硬指標”加速突破一個又一個千億背後,“水分”漸漸增多的銷售資料卻越來越不能反映房企真實實力。伴隨銷售的高歌猛進和拿地拿到手軟,公司核心利潤率低迷、現金流承壓以及負債率上升等一處處暗礁也在時刻逼近著這些房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此評價說,在資金收緊下,未來多家“假百強企業”會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尤其是新加入榜單的企業。

唯一的懸念恐怕在於,泡沫什麼時候會破,又會是由哪家房企來引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